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党史纵横》2006,(10):45-47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在斯大林的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一座半身雕像。为什么斯大林的遗体仓促从列宁墓移出?由于苏联有关当事人守口如瓶,外界一无所知。最近,俄罗斯报纸披露了尼…  相似文献   

2.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  相似文献   

3.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八个年头。在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的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在斯大林的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一个半身雕像。斯大林的遗体被仓促移出列宁墓的事件,前苏联内部一直讳莫如深,而有关当事人更是守口如瓶,外界对其中的内幕…  相似文献   

4.
列宁是前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缔造者,1924年1月21日逝世,列宁遗体得以保留。70年来,列宁墓随着共和国的命运风风雨雨,历经劫难。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列宁墓的命运如何,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俄罗斯举行的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民意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风云人物。这告诉人们,列宁的学说和魅力仍然吸引着后来人。 以俄共为主的俄罗斯左翼力量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俄罗斯右翼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他们不仅全盘否定列宁和苏维埃,就连列宁墓也不放过,一再要求并制定时间表要将列宁的遗体从红场迁出。…  相似文献   

6.
寻找列宁     
李忱 《新湘评论》2013,(2):56-56
初到俄罗斯,既没有感到新奇,也找不到一丁点幼年时对苏联的想象。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对苏联的印象大都由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苏联解体等构成。时至今日,还关心俄罗斯人怎么看已经解体的苏联。曾听说有人提出把列宁遗体从红场移走,还有种种"去列宁化"的言行……在俄逗留的短暂几天,我处处留意寻找列宁。在红场,刚刚整修完毕的列宁墓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寻找列宁     
初到俄罗斯,既没有感到新奇,也找不到一丁点幼年时对苏联的想象。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对苏联的印象大都由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苏联解体等构成。时至今日,还关心俄罗斯人怎么看已经解体的苏联。曾听说有人提出把列宁遗体从红场移走,还有种种"去列宁化"的言行……在俄逗留的短暂几天,我处处留意寻找列宁。在红场,刚刚整修完毕的列宁墓对外开放,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排队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10日,位于莫斯科红场上的列宁墓宣布对游人关闭两个月。其间,12位俄罗斯专家将对列宁遗体做例行的防腐处理。对于专家们来说,防腐工艺倒不是什么难事。他们确信,根据现在的方法.列宁遗体还可以完好保存100年以上,最让他们头疼的是面对公众对遗体内脏器官是否完整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杨伟民 《党建文汇》2002,(12):32-32
20世纪末,俄罗斯曾有人提出,将列宁遗体从莫斯科红场迁往圣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公墓。据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实现列宁希望和母亲安葬在一起的遗愿。然而,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事实证明难以兑现。这是因为:一、列宁临终前未曾有过这样的表态;二、列宁墓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部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任何人不得破坏人类文化遗产;三、列宁遗体的保存在世界殡葬史上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3,(2):27-29
1939年8月,延安。周恩来伤臂缠着绷带,正在办公桌前与邓颖超、孙维世谈论去苏联莫斯科的事。孙维世说:“爸爸、妈妈,毛主席批准我跟你们一起去苏联了,可以见到斯大林,去莫斯科红场,瞻仰列宁墓,还要去莫斯科小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学校,可看好多好多戏……”  相似文献   

11.
1967年1月,六十多名中国留欧学生奉命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在途经莫斯科时向红场列宁墓献花圈,与苏联警察发生严重冲突,酿成震惊中外的“红场事件”。满怀革命激情的留学生,途经“苏修大本营”,自然要有一番“革命行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红卫兵掀起的造反狂潮  相似文献   

12.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党政关系,曾对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今天,认真研究70年来苏联党政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改革,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列宁确立了苏联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苏联的党政关系,形成于列宁时期。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党和政权的性质、地位、作用,提出了党政关系的一系列思想,确立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 1、党与国家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列宁指出,“党是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它“不实行强制”,而苏维埃“是新式的国家机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它  相似文献   

13.
一句救命话     
姚克 《党建文汇》2002,(20):43-43
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天,一封从察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了列宁手里。内容是:“冬天就要到了,士兵还缺少冬衣御寒,弹药将尽,速!总部机关迟迟未予答复。”列宁让通信员把电报送到军需供给部。一小时后,列宁打电话给部长:“你好,我是列宁,送去的电报你收到了吗?”“没有收到。”“请去查一下邮件。”“我马上去,然后给您去电话。”  相似文献   

14.
80多年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和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推广到世界许多地区。本世纪90年代初,在十月革命的故乡俄罗斯发生了“8·19”事件,又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及其社会主义事业的中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党史文苑》2006,(4):48-51
1967年1月,六十多名中国留欧学生奉命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在途经莫斯科时向红场列宁墓献花圈,与苏联警察发生严重冲突,酿成震惊中外的"红场事件".  相似文献   

16.
他走下神坛在苏联时期,列宁是神。时过境迁。渐渐地,俄罗斯人恢复理性。在21世纪初举行的俄罗斯“20世纪风云人物”民调中,列宁获得14%被调查者的支持,名列第一。许多俄罗斯人崇敬地称列宁为“现代俄罗斯之父”。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的“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其中“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矛盾略作考察。一、共产国际由“世界革命利益中心”演变为“苏联利益中心”列宁倡导建立共产国际,是为了推动和领导世界革命,在短期内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在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上,俄共(布)代表季诺维也夫发言说,“我们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共产国际是为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一种手段”。列宁在这次大会的闭幕词中宣布:“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了。”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列宁认为其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国际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心,即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除强调建立国际苏维埃共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证明了列宁遗嘱特有的洞察力。苏联的解体看来与违背列宁遗嘱中的政治思考有关。它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同样重要,正确地研究它至今没有失去意义。 1922年5月26日,列宁第一次得了中风,右臂右腿部份失去作用;12月13日,医生说服列宁,暂时全休;12月16日,列宁的病剧烈发作,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右臂右腿瘫痪。列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病情十分危险或许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因此决定口授一系列札记,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使他焦虑不安”(第43卷第556页、696页)的想法和考虑说出来。从1922年12月23日列宁开始口授,到1923年3月2日,列宁口授了以下八篇书信和文章(括号内为口授  相似文献   

19.
怀念列宁     
“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是我们熟悉的一句话,它出自列宁之口,然而。它不只是政治家的口号。苏联人民相信它信任它,为什么呢?“朴素,像真理一样朴素”。这是苏联一个工人对列宁的评语。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回忆     
1950年,我荣幸地被选入首届中国工人代表团,应邀参加苏联“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莫斯科参观几天之后,我们又到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这是列宁指挥工人起义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地方。我们参观了列宁指挥战斗的现场和黑海舰队炮轰冬宫的锚地,并在革命烈士塑像前合影留念。通过参观这里的历史博物馆,对苏联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受到了极好的革命历史教育。我们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