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凡外地同志到中南海国务院办事用餐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总要讲这样一句话:“同志们,对不起,到我们这里吃饭是‘四菜一汤’,这是周总理生前定下的规矩,必须坚持。” 国务院人员平时的就餐标准是一荤一素一汤,吃份饭,每月月底结算,一分钱不少收。过去,国务院每周开常务会议用餐,也是“四菜一汤”,后来为减少开支,经国务院秘书长会议讨论决定:开常务会议用餐不上海味,不供白酒。有些同志要喝酒,自己买酒放在餐桌上,并在酒瓶上注上自己的姓名,  相似文献   

2.
张卢 《当代党员》2008,(10):27-27
奥运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宴请80多个国家元首,盛宴只有“三菜一汤”。礼宾司副司长林楠说,以往国宴是“四菜一汤”,但很多外宾反映,这过于丰盛。因此国家决定将国宴简化为“三菜一汤”。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0):22-29
开局之年,一场“吃的革命”自上而下推开。变革的起点是2012年的12月4日,“八项规定”成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成文规定。此后中央高层考察时的“四菜一汤”标准配备、  相似文献   

4.
领导下乡,就餐吃什么?自带干粮,不现实;到机关食堂排队买饭吃,行不通;吃四菜一汤的客饭,容易走样.到底应该怎么办?浠水县县长杜章均同志下乡,首先就跟基层讲:“我就餐,你们搞一、两条小鲫鱼煮点面条或炒碗鸡蛋饭,我最爱吃!”杜县长言出必行.笔者曾多次随杜县长在基层就餐,吃的都是这种“水陆饭”——煮面条和炒干饭.杜县长吃“水陆饭”事虽小,但意义和作用不可低估.首先,基层普遍反映,这种伙食办起来挺容易,挺经济,一顿饭还花不到招待某些客人的一包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以前 ,我担任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室主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 ,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就被打倒了 ,几个副秘书长也靠边站了 ,国务院组成了一个国务院值班室 ,指定我担任国务院值班室主任。以后又叫我主持国务院办公室的工作 ,一直到粉碎“四人帮”。在这期间 ,我亲眼见到许多周总理为保护干部、解放干部不懈努力的事。“文化大革命”中 ,周总理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如何对待老干部 ,是周总理同这两个反革命集团斗争的重要方面。“文化大革命”一开始 ,林彪、江青两个反…  相似文献   

6.
新风拂巴蜀     
最近,一份家常食谱引发全社会热议.四个热菜:红烧鸡块、阜平炖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没有酒水.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一行在基层调研时所用的晚餐.新闻报道中写出了具体的菜名和汤名,表明"四菜一汤"没有一丝水分和"杂质"."四菜一汤"的背后,一股作风转变的新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7.
说一则外交花絮:江泽民主席访问英伦,首相布莱尔专程从法国请来华裔厨师,用中国菜招待。菜单为:云吞汤、蒜蓉大虾、扬州炒饭、甜品(姜汁蛋)、中国清茶。据《泰晤士报》披露,布莱尔十分喜欢中国菜,席后,他吩咐厨房将午餐剩下的“残羹”留起,供他晚餐再用。这则花絮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了英国人对中国元首的尊重;二则以小人之心度之,也许是出于节俭吧!从午宴菜单上看,这笔开销恐怕还不如在咱大中华招待一个乡长一个科长呢!堂堂首相喜欢中国菜,请人再做一席还不小菜一碟,何须把残羹留下来享受呢?假如要来与中国人比阔,他…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8)
<正>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应城参观新农村,考察试验田,到公社龚家滩敬老院、妇产院、幼儿园、卫生院慰问群众。忙完这些在公社食堂吃午饭时,周总理帮忙张罗,然后主动提出要和社员一起进餐。原本应城县委准备了丰盛菜肴。总理审查菜单时全部否定,强调只准四菜一汤。一再要求下,总理才同意增加一个荤菜。最后,桌上的菜品是:一碗豆芽、一碗菠菜、一碗芹菜炒肉、一碗木耳炒猪肝、一碗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人看来,国宴是最高规格的宴会,酒菜必定非常丰盛。其实,国宴比我们想像的要简朴得多。几年前某中央领导访美,美国的国宴只是三菜一汤加一甜点,许多记者还要自掏腰包。德国、日本、法国的国宴同样是三菜一汤。我国的国宴也是这样。2001年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贵宾,只有四道菜:鸡汁松茸、青柠明虾、中式牛排、荷花时蔬,再加一个冷盆、一道点心和水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据说朱元璋是一位反腐败最坚决的皇帝。他不仅发明了“剥皮揎草”的酷刑来惩治贪官.还推出“四菜一汤”模式来教化官员。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的"四菜一汤"谈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四菜一汤"。最典型的表述来自1968—1976年担任毛泽东家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他说:"毛泽东主席餐桌上,我们经常见到是四菜一汤,山珍海味、海参鱼翅都没有,这四菜一汤就是百姓常吃的家常饭——鸡、鱼、肉、蛋。"1965年5月22日下午,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茨坪,下榻于茨坪宾馆(今井冈山宾馆)115号  相似文献   

12.
1980年5月26日至28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江苏省副省长金逊的陪同下,到当时的常熟县调查商业、供销、物资、财政等方面情况,为体制改革作准备。常熟县委书记府培生、县委常委兼虞山镇委书记何耀文全程陪同调查。在最后一次晚餐时,招待姚副总理的餐桌上,除和平常一样的四菜一汤外,加了一盆血糯八宝饭和一盆叫花鸡。姚依林的脸色有点儿变,道:今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唯实》2009,(6):94-94
在中国历史上,说朱元璋是反腐败最坚决的皇帝,恐怕没人抬杠。他不仅发明了“剥皮揎草”的酷刑来惩治贪官,还推出“四菜一汤”模式来教化官员。从《南京太常寺条》祭祀孝陵的祭品单中看,朱元璋和马皇后生前的食谱里,总少不了韭菜、荠菜、芹菜、茄子、苔菜、竹笋、芋苗这些农家土菜,说明他的反腐倡廉还不是作秀,自己真是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工作人员回忆,周总理生前在工作上多次自责、反省、流过泪.1956年反冒进,毛泽东主席要周总理写检查以真正“提高”认识.写着写着他眼圈忽然一红,泪水渐渐升起,润湿了眼角.(《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第126页)三年困难时期,在一次国务院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民  相似文献   

15.
1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举国哀痛,铁路工人和家属用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表达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怀念之情.1976年10月30日,是“毛泽东号”机车命名3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全国铁路100多位先进机车司机云集北京,其中有历任“毛泽东号”司机长和“朱德号”现任司机长,很多人都曾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有的多次担任过牵引周总理专列的任务.在座谈中,大家满怀深情地缅怀周总理生前对铁道事业的关怀,一致要求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1977年9月,国务院领导通知铁道部,中央同意命名一台“周恩来号” 机车.铁道部政治部和机务局多次讨论,考虑到”毛泽东号”和“朱德号”都是货运机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哈尔滨,对“周恩来号”的选择一致顷向于在南方.经铁道部党组决定,在上海铁路局选一台担任客运的国产内燃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10月1日,上海铁路局正式  相似文献   

16.
呼唤节俭     
呼唤节俭□张述华史载: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当看到全国遭受天灾,百姓生活困难,达官显贵们毫不体恤民情,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时非常气愤。他示意皇后的寿宴,无鱼无肉,无山珍海味,而是“四菜一汤”的便宴。他边吃边劝群臣:一劝吃萝卜,“萝卜如百药,吃了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人格的力量很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立行”和“立言”上多下功夫,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认真学习领会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良好人格,增强领导干部人格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人格力量?请读周总理的故事: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地震时,余震未息,周总理就来到灾区视察。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同志考虑到办公的房子不大牢固,就在另一处支起一个帐篷,请总理在那里听汇报。周总理得知后,说:“你们不怕危险,就我怕?”坚持在不时有尘土从屋  相似文献   

18.
喻丹  王迪 《当代贵州》2011,(8):50-50
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有个风俗,逢年过节,或是娶亲嫁女,喜欢做九碗菜招待宾朋,俗称“九大碗”。能吃上“九大碗”,于小康之家是平常之举,但是对于贫困户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9.
“台上说”与“台下做”──读《周总理在“五子”面前》平时,常听到一些群众反映:"现在有些干部是台上反腐败,台下捞外块。"严重沾污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最近,看了《党风与廉政》第四期杨永善同志撰写的《周总理在"五子"面前》一文,深为周总理在"五...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衡阳市委一领导下乡考察,在进午餐时,东道主摆上了“八菜一汤”。该市领导说:“按标准办事,赶快撤下4个菜,不然我就不吃。”操办人员面露难色地说:“反正都做好了,撒下去也是浪费,还是下不为例吧。”这位市领导严肃地接道:“什么下不为例,今天我要现不为例!”最后,工作人员只好撤下多余的菜。“下不为例”,这种托辞不但在公款吃喝时不绝于耳,在一些干部因升迁、搬家、家属婚丧嫁娶违纪时,也会经常听到。他们往往置党性原则于不顾,大操大办,从中牟取私利。他们在做违法乱纪、包庇纵容的事情之初,常以“下不为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