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牛草宽 《实践》2014,(3):9-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处理好"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知"体现的是从群众中来的问题,"行"体现的是到群众中去的问题,知行合一,就是要通过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升华认识、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践行知行合一,核心是要打牢"知"这个基础,把握"行"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爱国是知行合一的内容呈现,知行合一是爱国价值观形成的必然路径。爱国价值观之形始于知,爱国价值观之成见于行,爱国价值观形成于知行合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应着力于引导大学生克服行而不知的意识茫然,摆脱知而不行的践履困境,弥补知行脱节的中间裂痕。应以"知"导"行"深化对爱国价值观的理性认知,以"行"践"知"促进爱国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情""意"相融充实爱国价值观育成的中间环节,通过"知"与"行"的配合转换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有效育成。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应做到"六个要"的明确要求。其中",政治要强"位于首列,意义重大而深远。达到"政治要强"的要求,需要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自身建设,在加强理论学习方面",及时跟进学"是思政课教师理论自觉和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及时跟进学",就是要"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使思政课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一体的课程,让广大学生深刻感悟和把握真理力量,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获得感";及时跟进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转述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的文字表述,而是要精心发掘和提炼这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及时跟进学",要摒弃"快餐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的原话原著原文上下功夫,学深悟透做实,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政课教师在"及时跟进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等"政治要强"的内涵要求,不断增强和提高自身的理论自觉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秦廷书 《当代贵州》2013,(15):29-29
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传社会主义之"道",授社会主义建设之"业",解发展、改革、建设之"惑"的人民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者,有几个问题需要想明白,搞清楚,付诸实践. 品德重于才干.古人说,"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一个人首先要具备的是良好的品德;"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一个人不管有多少才学,品行始终是根本.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做到知行合一。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作者认为,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生成规律,在"知、信、行、成"四个字上聚焦,形成知而信、信而行、行而成的衔接递进、互动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重要思想。"知"即道德良知,"行"即道德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知行合一,反复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为我们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正确立身行事提供了基本遵循。倡导知行合一,并不是主张去照搬照抄王阳明的心学,心学和历史上很多其他学说一样,也有着时代的局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简洁凝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决心。因此,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自警、自省,切实强化"五种"意识,提升自我约束能力。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学是为了知,是为了行,学、知、行三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想行,必先知;要想知,必先学。人都是学而知之,并非生而知之。唯有学习,才有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可有效地克服"本领恐慌"。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相似文献   

8.
正500年前,王阳明先生在贵州修文悟道,殚精竭虑,悟出了"知行合一"之大道,阳明心学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身实践的重要性,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修文的龙场使王阳明大彻大悟,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心学成为500年来影响中国乃至东亚的实践哲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贵州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为切实发挥好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参政议政、服务职工的职能,农四师振兴总厂工会推行"四知四掌握"工作机制,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四知",即知每个职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知每个职工家庭经济状况、知每个职工家庭成员政治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当前,高中学校普遍存在学生远离社会生活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状况。这一状况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深人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容.不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和意义,导致知、信、行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4,(10)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学习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着重推动理论武装、历史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统一,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努力做到深学、细照、笃行,推动活动取得实  相似文献   

12.
李艳红 《党史博采》2006,(12):91-92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行)四个成分相互作用、统一和谐发徒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意"是由知到行的台阶.学校德育工作要想真下具有实效,就必须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巴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通过上好"一课两会"、各学科教学自然渗透打好道德认识基础;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搭好"情、意"台阶;通过日常的管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反复训练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知、情、意、信、行"是党性教育发生的基本机制,其中"知"是核心,是"情、意、信"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产生"行"的基础。但在当前的党性教育实践中,一些学者在强调"情"的重要性时,淡化甚至忽视了"知"在党性教育中的决定作用,颠倒了理性认同与感性认同之间的关系。要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对受教育的党员干部进行适当的政治"灌输"和"渗透",提升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发挥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以反面典型为教材,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这"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无疑是"自警",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5.
儿时上小学,老师要学生好好学习,引古人话曰:"学而优则仕。"那时,年龄尚小,只知应努力学习。渐大后遇着了"文化大革命",又听到一个说法叫"闹而优则仕",由干当时对此话褒贬不一,听后觉得怪有意思。转眼过了好多年,时下又盛传什么"混而优则仕",乍听起来好像是说错了或听错了,但当你认真思忖,就不难觉到它是现实生活的大写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员好比种子,共产党员做"雷锋精神的种子",就是要发挥种子的特性,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律,心中有梦",从知、情、意、行逐步深入对"雷锋精神的种子"的理解和践行,争做"雷锋式的好党员"。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如何开展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其次,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进行探宄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文化,是某既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在特定环境中逐渐形成并延续传承的知、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价值认同。当前高校教师文化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困境,在心理学"知情意行"视域下建构高校教师文化,将是破解这些困境的有效对策,即晓之以"理",以理想信念引领价值认同,动之以"情",以人文关怀激发自我动力,笃之以"意",以制度创新促动专业成长,导之以"行",以师德师风追求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文化,是某既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在特定环境中逐渐形成并延续传承的知、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价值认同。当前高校教师文化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困境,在心理学"知情意行"视域下建构高校教师文化,将是破解这些困境的有效对策,即晓之以"理",以理想信念引领价值认同,动之以"情",以人文关怀激发自我动力,笃之以"意",以制度创新促动专业成长,导之以"行",以师德师风追求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守纪律讲规矩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新形势下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当下"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做讲规矩,有纪律的合格党员,关键是要学规矩、讲规矩,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做结合,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