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应重点解决好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农村经济等问题,重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我国顺利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采取哪些具体对策呢?  相似文献   

2.
杨祥义 《世纪行》2009,(2):28-29
2009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当前,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面前,坚定发展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信心激发潜能,信心凝聚智慧,信心倍增力量。信心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辉煌历史的精神支柱和重要保证。我们务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履职,主动奉献,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作为高校如何应对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加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思想工作,增强就业信心,拓宽就业渠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困境之中,危机当前,最需要什么作支撑?无疑是信心。信心成为战胜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是成功的精神支柱,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信心是吹动船帆的风力,没有风力船就难驶远;信心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事业就难创新。要走出严冬的包围,  相似文献   

5.
陆义敏 《桂海论丛》2010,26(6):75-78
在2008年4月和12月进行的2008届和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大学生保留工资模型。金融危机已经显著冲击了大学生保留工资的形成过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女大学生和非大城市户籍大学生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应当成为关注和帮助的重点。就业指导和就业信心所代表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适应劳动市场需求状况的合理保留工资。  相似文献   

6.
"应对危机"不可避免地成为"两会"热点。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究竟有多深,是大家热烈探讨的话题。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危机下,地方政府将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7.
就业     
《创造》2008,(12)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观察网11月22日社论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说法,明年的情况可能更不乐观。在此情况下,就业是民生之本。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表示,应对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在此危局中,国民信心很大程度来自于对自身未来的良好预期。再好的保障也  相似文献   

8.
信心来自对体系公平的信任,信心源自对制度公正的确信。美国金融危机表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责任和信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金融市场监管的松弛和民主性问责机制的缺失给美国金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09,(4):22-23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已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我省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为准确把握海南公众对这场危机的看法,了解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需求,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最近在全省10个市县166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近九成受访者对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对2008年为民办实事具有很高的满意度,对共克时艰,促进经济增长“有信心”——  相似文献   

10.
播种信心     
《人民政坛》2009,(4):1-1
2009年的春天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寒潮不期而遇。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战胜困难、推动发展的信心,是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审议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1.
王婷 《传承》2014,(12):108-109
《共产党宣言》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思想,其中"两个必然"的规律性判断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得到印证,资本主义社会怀抱"自我救赎"的幻想。但面对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社会主义中国却能从容应对,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的主题。在西方世界因金融危机谈危色变、风声鹤唳之际,温总理的"信心之旅"震动了整个西方;在西方人对美国资本主义模式丧失信心、又不知所向的时候,温总理满满的信心使他成为整个达沃斯最耀眼的"明星"。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不无嫉妒地问:中国的信心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两会"会场内外都激荡着中国信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战胜危机、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力量,向全球经济吹送出中国经济冲破金融危机寒冬的缕缕春风。春天的"两会",因此意义非凡,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14.
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研究,不能忽略对人性的研究,不能忽略对经济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资产和实体经济都受到冲击,市场的信心面临挑战。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自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内涵,心理动力是人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适时提出了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对于激发我们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战胜困难信心、克服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傅国华 《今日海南》2008,(12):11-12
正视金融危机,信心是关键。冷静出招,组合攻防,才能避开危害。探取机遇,谋求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做出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大连文化软实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是彰显城市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消息称,2008年下半年国内单月的并购案比年初下降了大约47%。这是一个很不乐观的数字,意味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一些企业对中短期的未来丧失了信心。在我看来,这种对未来信心的缺失恰恰是当前最应引起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九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向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日大幅下挫。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20.
张莉 《两岸关系》2009,(3):21-23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据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台湾经济衰退及景气不佳等因素影响,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9个月出现下滑。2009年1月,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8.95点,消费者信心已跌至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由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构成的痛苦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