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春节的著名诗句,中国人大多耳熟能详。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初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随着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春节也在发生变化。但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真是可圈可点,要理出头绪来,也不是三两句话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数字&声音     
《小康》2007,(11):14-14
“中国大学的特点是越来越像官场”;“高CPI下必须涨工资”;“其实我没做什么”;“病毒也爱国”;“小偷怎能进入作协?”;希望既有长假也有短假的中国公众占调查的58.2%。  相似文献   

3.
瞿雄章 《台声》2002,(12):43-44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作家,放着赚钱的题材不写,甘冒不被出版或出版后赔本的风险,写一部与流行的“畅销书”无缘的书,这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他图的又是什么?金秋10月的一天,当我从原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启幕手中接过散发书香的长篇小说《台湾少年》时,我真的感动了,从心底里祝贺他终于出版了这本不同寻常的新书。我与郑教授一同坐在省府5号省台盟会议室促膝长谈,伴随着他指尖飘散的屡屡烟云,我仿佛看到了一段被尘封了60余年的历史,心中的疑问终得解答。1938年,一批充满稚气且爱国、爱乡的台湾少年…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个月,我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主题词就是中国梦,无论新闻媒体还是干部群众,都在淡中国梦,都把中国梦跟自己工作联系起来。如果有人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作为大学教师、一个文化人,我有三个梦想。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9,(12):105-105
从《野火集》到《目送》,你写作风格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龙应台:我发现在解释龙应台写作风格发展时,中国大陆和海外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大陆有一种声音——当初写"野火"的人,怎么越写越小了,怒目金刚怎么变成儿女私情?而在海外看法刚好相反。海外反而会说,龙应台从小变大了,以前你是针对社会现实去写文章,但那些都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真正接近生命本体的,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6,(2):31-38
今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中国威胁论”几度起伏,其存在的背景是什么?美国为何如此关注中国的发展?当前中美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对“中国威胁论”该如何看待并沉着应对?认清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起我们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者?我在刘鹏凯著《心力管理》一书的推荐中写了两句话:“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做好工作的过程。管理者是对别人工作负责的人。”这既是一位企业家对管理学的实际需要.也是现阶段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对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的客观要求。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既缩小了同国外发达国家自泰罗的科学管理以来百年历程的差距,又面对现代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值得探索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要评选今年夏天最热的词,那一定非"爱国"莫属。"爱国"热起来,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好就好在我们可以对于什么是爱国、如何爱国、爱国爱的是什么,以及再延伸开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国等一些问题,来一场深入的讨论,使我们的"爱"从此变得清晰与正常起来。我这样说,当然是基于我对于爱国的理解之上的。说真的,生长在这个国度几十年,耳濡目染的"爱国"  相似文献   

9.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期,“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本刊选编“首届创新中国论坛”的部分观点,以及其他学者文章,以期使读者和学人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来令人思索和回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的视角,对几千年中国法治本文作者杨庆育先生以学者型学以及类型转换的研究。是对中国法律史进行一种类跨度上涵盖整个中国历史,《法治是什么》一书时间《公民导刊》的同志常看到我在《中国新闻周刊》写的书评,就约我能否结合法治的问题写写,也以此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这并非我的长处,但借此机读书就很有意义。其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  相似文献   

11.
毋庸置疑,信任危机早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热门话题。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有哪些表现?造成信任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消除信任危机的路径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已做过大量叙述和分析,并展开了不少讨论。笔者也试图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剑侯 《今日浙江》2010,(24):54-54
刚过端午,案头看到厚厚一叠书稿,我一看书名,是《大爱若师》。什么是大爱?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在端午那天投泪罗江而死,这是大爱么?屈原投江时身上的爱国情怀,当然是大爱。  相似文献   

13.
今年教师节前后,《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登载了几十年前的学生写的关于我的文章,什么"永远的师表"啦,"师恩难忘"啦,等等。读后脸上火辣辣的,便自责歉疚起来,想不到几十年后学生如此赞扬我,恨不能将记忆的时光车轮退回到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前……几十年以后学生写他们的老师,应当说,感情是真挚诚笃的,不会有逢迎拍马之嫌,也没有什么功利可言了。这份真诚,使我真的感动,我深深地体悟到为人师者责任之  相似文献   

14.
南山 《今日海南》2008,(9):48-48
1908年,时任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芩在《天津青年》上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个热门话题:1、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2、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3、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有问题吗?有,而且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连我们有什么问题,或者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比方说,不少人都在讲,泱泱大国,居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岂非说明教育失败?这种逻辑,其实是很可笑的。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其实并不差,  相似文献   

16.
赵裕秀 《人民论坛》2013,(12):68-69
央视在2013年国庆期间推出了“说起爱国,你会想起什么?”的爱国街采活动,展现社会不同群体对爱国的思考.央视的节目策划即为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的编码环节,受访者的采访回应即为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的解码环节.文章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央视爱国街采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妇孺皆知乃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印刷术。不过,最近有专家指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才是中国古代最高科技水平的典型代表,这四样东西才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发明。不管此说是否成立,中国是瓷器大国,精美的瓷器几千年来让中国扬名海外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马路民主”有几种错误观点需要澄清:一曰“爱国之举”论。有的人认为上街游行、示威是为了“消除腐败,惩治官倒”,是民主爱国的举动。这些同志不懂得一个起码的常识:如果农民不种地,吃什么?如果工人不做工,穿什么?如果学生不上课,干什么?如果军人不守岗,祖国安全么?爱国非上街不可吗?有一位老共产党员说得好:真正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已经来到中国走马上任。对于丹羽的任命反映了日本政府什么样的中国政策和亚洲政策?对中日两国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