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小康》2016,(4):15
今年全球最关注的当属美国大选了,这将决定今后四年甚至八年期间谁将掌管美国的大权,掌握美国人民的生活,掌握美国的经济。自由贸易深化引发的负面影响开始成为候选人手中一张换选票的新牌。虽然几位候选人的表述各有不同,但事实上,反对自由贸易在本届美国大选中是非常普遍的论调。  相似文献   

2.
李贤华 《人民公安》2008,(18):56-58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接近高潮,保卫总统候选人的斗争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人认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越来越有望成为首位黑人美国总统,但一份最新曝光的FBI绝密文件惊爆秘闻,称极端种族分子正密谋在他举行大选集会期间将他暗杀。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一年惊心动魄的选举大战,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参议员克里.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台声》2011,(10):27-29
8月22日,2012年台湾地区“大选”候选人蔡英文公布其“十年政纲”,其中有关两岸经贸政策主张论述,是建立在两岸“一边一国”基础之上的,是以“台湾利益”优先与“台湾利益至上”的,是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的,是管制重于开放的,是十分消极的,很少有正面的、积极与鼓励性的政策主张与论述。一旦民进党上台执政,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传来“不祥之兆”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的选战日益白热化,美国选民对此见惯不怪,而远在西太平洋的台湾,却对此异常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媒体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岛内媒体,均以较大篇幅跟踪美国大选的进程,有的甚至开设专栏,请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分析评论。一些媒体还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了解台湾民众对美国大选的看法……这阵势与美国媒体相比也  相似文献   

6.
王莹  邹德浩 《台声》2004,(9):22-23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的选战日益白热化,美国选民对此见惯不怪,而远在西太平洋的台湾,却对此异常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媒体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岛内媒体,均以较大篇幅跟踪美国大选的进程,有的甚至开设专栏,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大选日,特朗普以304张选举人票(但特朗普的选民票却比希拉里少200多万),赢得本次竞选。但绿党候选人吉尔以"计票有问题",申请在威斯康辛、宾夕法尼亚和密歇根等三个州选票重新统计。由此,拉开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选重新计票的序幕。这种以民选票少于对手而获胜的现象,政治学家称为"错误的人当选"。因此,不妨对美国大选重新计票事件进行检视。一、美国历史大选投票的经典博弈美国大选由于其特殊的选举人团制度(赢家通吃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4,(5):39-39
随着8月31日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布什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2004年美国大选的竞选活动进入了冲刺阶段。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选——奥巴马当选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 2008年的美国大选注定要“创造历史”。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11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相似文献   

10.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今年首次派国际观察员对美国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进行监督。结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选举前在全球范围内就两位总统候选人所做的民意调查,不难看出,美国大选的影响已跨出国门,国际社会不仅关注甚至有意监督、影响美国的总统选举。欧安会一位女发言人称:“美国应该邀请我们,早在10年前美国就和我们签订了一个文件,邀请欧安会观察美国大选,虽然这个文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美国有责任这么做。”不言而喻的是,2000年美国大选中,佛罗里达州和其他地方都出现了侵犯选民权利的现象。按照欧洲人的逻辑,既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  相似文献   

11.
袁征 《同舟共进》2008,(10):26-27
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四年一度的大戏再度上演。随着大选进程的不断推移,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对外政策主张也逐渐浮出水面,使得我们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走向,包括未来的对华关系,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选历来受到世人关注。如今经过多轮麈战,米特‘罗姆尼已经从共和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将在11月的大选中与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对决。1947年出生的罗姆尼,身材高大,眼窝深陷,目光坚毅,颇有政治家之气。他的履历丰富: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投资公司的老板,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在学商政各界都有骄人业绩。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1):49-49
巴勒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2005年1月12日正式宣布大选最终结果,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提名的候选人、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巴斯以62.52%的最高得票率居各候选人之首.在大选中获胜。  相似文献   

14.
陈波 《现代领导》2011,(5):44-45
互联网催生“草根茶党” 今年4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成为美国政坛上首位参选候选人。众所周知。美国大选一向是共和党和民主党角力的政治舞台。然而,近年来.随着美国社会的变化,原本微不足道的“茶党”在政坛上迅速崛起。这为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增加了某些变数。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0,(2):98-99
3月18日晚,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39.3%的得票率险胜,独立参选的候选人宋楚瑜得票为36.8%,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得票率为23.1%。此次大选结果,宣告国民党在台湾50多年统治的结束。在台湾民众的反对和抗议声浪中,李登辉被迫于3月24日提前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选举成了公众和媒体最关注的事情。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景观之一。美国是最大的西方国家,自称是西方民主的楷模,并极力向世界推广它的民主制度。所以,美国的大选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一、选举制度概述  美国总统选举每 4年举行一次。整个选举大体分两个阶段:初选和大选。初选是两大党 (民主党和共和党 )内部进行竞争,对党内若干参加总统职位角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产生本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今年初选,民主党是戈尔与布拉德利两人竞争,戈尔胜;共和党主要是小布什…  相似文献   

17.
时事学习     
美国大选竞争激烈  11月 7日,美国选民陆续前往投票站选举美国第 54届总统。按照惯例,大选结果在当天午夜之后揭晓。可是这次大选拖延一个多月之后仍然未能选出总统。这次总统难产引起了美国国内不安和世界各国的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 )近日发表的文章认为,美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已经非常严重,联邦选举制度已经沦为“集团贿赂制度”,连选民也注意到由此产生的铜臭味。美国法律规定个人一年向一位候选人提供捐款不得超过 1000美元,没有规定企业、工会和富有的捐款人向政党提供的“软捐款”。现在选举经费通过公司和私人利益集团筹集…  相似文献   

18.
域外传真     
墨西哥总统之争尘埃落定日前,墨西哥法庭裁定,右翼总统候选人卡尔德龙胜选,从而为7月2日大选点票以来两个多月的宪政危机划上句号。墨西哥负责裁判宪政争议的联邦仲裁院驳回了选举中失利的左翼候选人奥布拉多的申诉,表示大选没有不公平的地方。据报道,根据墨西哥大选最初的点票结果,在全国近4200万张选票中,右翼候选人卡尔德龙仅以33万多张选票的微弱优势险胜。有鉴于此,左翼候选人奥布拉多的支持者要求重新检验全国选票,不承认失败。一些左翼支持者甚至威胁另立政府。在左翼的争取下,联邦仲裁接受了部分选区的重新验票,结果卡尔德龙的领先…  相似文献   

19.
去年美国大选闹得沸沸扬扬,选战变成了法律诉讼战,这无疑将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打下深刻烙印。从11月7日选民投票,到12月13日联邦最高法院一锤定音,历时长达36天之后新总统才总算“出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最终战胜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的总统宝座的确来之不易,但要坐好这把交椅恐怕更是难上加难。在布什即将于1月20日正式走马上任之际,他的施政走向自然是美国国内外密切关注和议论的一大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金敏 《观察与思考》2004,(20):46-47
<正> 美国大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9月30日、10月8日和13日,美国进行了三次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历史经验表明,三次总统辩论和一次副总统辨论也许决定谁将在随后四年中主宰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9月30日就外交事务展开的第一次电视辩论中,一般舆论认为,在进入国会之曾是起诉检察官的克里参议员主导了这次辨论,但一些政治分析家认为布什总统表现也不错;媒体的新闻报导对民主党挑战者颇有微辞,但克里在全国范围内的民意测验中的支持率却在上升。副总统候选人的辨论则在10月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在10月8日举行,主要围绕国内政策方面,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