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玉芳 《湘潮》2011,(5):4-7
毛泽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时,西藏是他最费心思的一个。为了西藏问题的和平解决,毛泽东在开国之初就对西藏地方领导人十四世达赖喇嘛进行了耐心的争取,并赢得了其8年的合作。但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达赖最终选择了背叛和出逃……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对西藏问题十分关注。最初,因顾及西藏交通不便、给养供应困难、民族及宗教问题突出等因素,毛泽东提出解决西藏问题“须要稳步前进”。尽管未提上日程,毛泽东部署积极争取十世班禅,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出了一项英明的战略铺垫。后来,新中国诞生、大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地方获得解放,可以集中充足的兵力、财力支持进军及经营西藏。印度、英国为保护其在华利益,先后承认新中国。与此同时,西藏分裂势力加紧分裂活动,制造“驱汉事件”,还派出“亲善使团”分赴美、英、印等国寻求对其所谓“独立”的支持和军事援助,加之解放台湾意外受阻,毛泽东认为不能再拖,适时发出解放西藏的战略指示。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治藏方略涵盖军事斗争、统一战线、经济建设、政权建设、社会建设、地缘战略选择等若干方面,解读毛泽东留下的有关西藏问题的文献,为我们今天更好地建设西藏、发展西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民主改革是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从大政方针到关键细节,他事必躬亲,有效地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建立社会主义的新西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在西藏民主改革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艺术,建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5.
在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时,毛泽东对西藏问题悉心研究,揭示出了许多科学规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解决西藏问题的战略策略、方针政策,构成了一整套治藏方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6.
尽管毛泽东拒绝组建"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还是要协调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毫不犹豫地飞抵北京 随着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上的观点对立,中苏关系由最初结盟时期的峰顶滑向低谷。然而,赫鲁晓夫却认为中苏两国的军事联合行动是无可怀疑的,历史必将证明此点。所以,赫鲁晓夫决定亲自飞往北京,去说服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十分重视西藏问题,重视我党的对藏工作。他从西藏的实际出发,亲自提出有关解决西藏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推动了西藏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使西藏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1958年“大跃进”边彦军一、"大跃进"思想溯源1958年的"大跃进"是不顾客观现实条件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左"倾冒进。1955年7月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认定主持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的邓子恢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犯了...  相似文献   

9.
"全国援藏"长期的高投资仍然没有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起飞发展,反而形成了"依赖型经济"模式。西藏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全国援藏"政策调整应从援藏重点、援藏主体及援藏方式三大领域推进。援助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援助对象由以干部为主转向以农牧民为主,援助方式由"输血型"为主转向"造血型"为主,进一步规范"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实现西藏发展模式的彻底转变是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周德中今年是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30周年,从1964年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这一号召开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农业学大寨运动前后经历了近15年。"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晚年对全国农村发出的号召,是建国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西藏平叛 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当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正在聚精会神地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调整农村政策。为此,毛泽东不得不分出精力,指导平定叛乱及相关的宣传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国星 《党史博览》2002,(10):49-52
早在渡江战役前后,毛泽东即开始考虑西藏问题。七届二中全会时,毛泽东曾与战友们数度议及西藏的解放。他满怀豪情地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他所说的“在全国的胜利”,就是指解放包括西藏在内的祖国的一切神圣领土。随着人民解放军向江南、华南和西南的胜利进军,肃清大陆的国民党残余武装指日可待,解放西藏的任务便日益突出地摆在了中共领导人的面前。谋定而后动建国后,毛泽东在部署解放大西南、全歼残敌的同时,也把解放西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1949年1…  相似文献   

13.
曹固强 《党史文汇》2013,(12):31-33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但是,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表述和宣传却极为慎重。  相似文献   

14.
芦笛 《党史博采》2003,(1):30-32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块神秘而古老的土地。早在元朝时起,它便归入到了中国版图。然而,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里却仍被亲英的西藏上层集团统治着,并正加紧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此时,全国除西藏、海南和台湾以外,都已解放。毛泽东身在北京,心系西藏,热切期望西藏能尽早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15.
正被毛泽东称之为"小井冈"的张国华中将,是刘伯承、邓小平麾下的二野虎将。他1914年生于江西永新,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井冈山斗争。随后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过的:从1950年率部进军西藏,直至1967年调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他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称"佛光将军"。  相似文献   

16.
1990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到西藏视察时,把50年代初期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将士戍边的艰苦奋年作风誉为"老西藏精神",并称赞西藏军区第一任政委谭冠三将军是老西藏精神的杰出代表。出生于湖南耒阳的谭冠三,曾跟随毛泽东、朱德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他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的漫漫岁月里,他将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了西藏这片热土,奉献给了西藏人民。进军西藏:誓将热血洒雪山新中国建立后不久,遵照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中央军委慎重考虑后,将进军西藏的重任交给了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局和第二野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毛泽东年谱》中一则史实的读者来信编辑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中卷第494页,记述了毛泽东对"抢救运动"冲击到钱拯及其子婿所作的批示。事实上,钱拯及其子婿在"抢救运动"中受诬枉的问题,后来已得到平反,建议在年谱的注释中补充说明这一...  相似文献   

18.
1985年病逝的开国中将谭冠三,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历史注定不会忘记他。他早年追随毛泽东、朱德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由毛泽东手把手地教会了搞调查研究。在抗日战争期间,谭冠三勇挫顽敌,被毛泽东誉为"以三对三,冠能盖石"。新中国成立后,谭冠三又率领第十八军进军西藏,他的后半生扎根在了西藏,被誉为"雪山名将"。在解放西藏、站稳脚跟、执行协议、平叛与民主改革、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谭冠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第一批在党的领导下为西藏的解放、发展进步而幵拓和奠基的著名人物之一。谭冠三的后半生和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去世后将骨灰埋在了自己在拉萨亲手创办的八一农场,永远留在了这片雪域高原。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蒋介石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百般阻挠,起了负面作用。在对待祖国统一这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毛泽东与蒋介石,有云泥之别。毛泽东力争解放台湾而蒋介石却长期以武拒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实现祖国统一。海南岛解放和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台湾,就是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51年5月至1965年9月,张经武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在“世界屋脊”战斗了14个春秋。他忠实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正确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为全面实施《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巩固祖国统一,增强藏汉民族团结和西藏民族内部团结,彻底解放西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力劝达赖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刚刚在《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签完字,毛泽东就在中南海丰泽园约见张经武,面授进藏事宜。毛泽东再三叮嘱张经武说:“经武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