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权问题的敏感性,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受到主权国家的诸多限制。目前,它们对国际人权的保护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途径参与。这种非正式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公正性问题、提供信息的可信性问题以及独立性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只有通过人权非政府组织、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共同参与,多元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人权领域发挥其独特作用,并在多元结构的全球社会更好地实现对国际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与此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于是,一批以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了。这些非政府组织活跃在环保领域并给国际环境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通过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国家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关系,实际上在国际法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法律地位。20世纪末期以来,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环保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引人注目,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和实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国际经济法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晚近,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发展进程中一支重要的结构性力量,对于传统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全方位冲击。文章认为,这种现象表征了传统国际经济法的诸多问题和深刻危机,这种危机触及到国际经济法的总体架构和理论前提,是一种国际经济法的“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为南北发展矛盾、国家中心主义、经济中心主义和发展意识形态等。文章尝试提出了解决此种“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思路,具体包括:非政府组织对于国际经济法的信息、生成、实施和争端解决过程的开放准入,国际政治、经济、杜会、人权、文化诸种领域和各种问题的关联互动以及国际经济法从权力模式向法治模式乃至治理模式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都灵冬奥会的反兴奋剂法律冲突产生于东道国法律与国际奥委会规则的不同规定。本文通过对该法律冲突解决的分析,肯定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规则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政府组织是防范、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支撑力量。环境应急管理体制的不足和政府的不当应急规制行为,极大地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对环境应急管理的参与度。美国有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较好地保障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权益。借鉴域外有益经验,改革和创新现行环境应急行政管理机制,增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协作机制,是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的勃兴与国际法律秩序的变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超 《现代法学》2004,26(4):116-121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的勃兴,给传统的国际法律秩序带来重要影响和挑战,表层上它的活动与国际法诸项环节都发生关联,深层上揭示了全球化时代法治理念、秩序模式的变塑,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承认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的问题上,区别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会导致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排除,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系的广泛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论述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国际组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国际非政府间环保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上的主体资格的确认是其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所引起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背景和该标准所引起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论述了象国际标准化组织这类特定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所具有的特定的国际法律主体地位和资格以及这类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所制定的象ISO14001这类国际标准的国际法律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关于国家承认和实施国际标准的法律程序,关于各国标准之间的协调、各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协调,以及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所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经济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国际经济领域法律制度的创制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而以“各国共同同意”为基础的传统立法模式严重制约着国际经济法律规则的供给。为缓解这种供需之间的张力,应以“全球治理”理论为基础,在“国际公法”仍居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将部分国际经济立法权让渡给有关政府间组织、政府下属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非政府组织、跨国商业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由它们来制订相应的国际经济“软法”,藉此将形成一种“跨国经济立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学》2016,(1):143-152
除来自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治、法律和经济障碍之外,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也遭遇过大量非政府性障碍,其中,环境责任、劳工标准、文化保护、当地"经济贡献"和正当行政程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东道国投资环境宽松、我国海外投资管理模式落后、中资企业逐利本性是产生非政府性障碍的主要原因。投资母国防范海外投资非政府性障碍风险的关键在于系统和灵活运用国际与国内两套规则,注重法律保护,我国在新签订或修订的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中应增加投资标准条款,督促东道国政府承担保护的责任,并通过构建企业海外信息披露制度,促使投资母国与当地民众、非政府组织实行"共同管制",此外,还要激励中资企业自觉遵守社会责任,进而在东道国树立起负责任的中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各类非政府问国际组织迅猛发展,已逐步渗透到国际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并开始对国际裁军、国家政治民主化、地区冲突等敏感国际问题发挥影响。当代非政府国际组织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大多围绕联合国体系而进行,不断发展的当代非政府国际组织与联合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合作关系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晓君 《法学评论》2023,(1):176-185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的生成和运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国际法体系中非政府组织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具有国际法律人格,但是其能够凭借自身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性塑造国际法,充当主权国家之间的润滑剂,参与国际争端解决而影响国际法,还能够帮助监督国际法的实施。目前缺乏对非政府组织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非政府组织关注自身利益,其观点容易受其资助者的影响,甚至成为欧美国家输出价值观的工具。非政府组织已经日益成为各国谋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对其塑造国际法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我国应重视和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以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与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府在法律环境、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国际奥委会的法律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人格、国际法律人格(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几个方面。国际奥委会是可以永久存在的国际性、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具备国际人格,但不是国际公法主体。《奥林匹克宪章》只能是体育运动领域的国际习惯,是国际体育法的渊源,但不具备习惯国际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或参与国际人权公约和文件的制定、参与人权监督、开展人权教育等方面,由此产生了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地位问题。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应该切实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促进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作用的发挥,并尽快制定一部关于非政府组织地位的国际公约,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从而促进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溢 《法制与社会》2012,(9):185-186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成为社团革命的主角。非政府组织自身具备的法治功能促进了政治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法治社会的建设。本文在探析非政府组织的法治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而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将是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法治功能的发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代表着一种市民社会的利益诉求,非政府组织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律秩序中的作用与影响力日趋增强。主权国家和主要的国际组织已经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的关系模式可以称之为咨商模式,而与国际法院的关系模式则可称之为咨询模式。对这两种最有代表性的关系模式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廓清非政府组织在当前及今后国际关系中的应然与实然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法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贵国 《中国法学》2008,4(1):12-23
市场经济为各主要国家所采用,通讯、运输和信息等革命性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它是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的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在各国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赖、国际组织间合作进一步加强、非政府组织影响力急遽增加等方面。经济全球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规范,这些国际规范对列国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行为具直接作用,其进入内国法具有高层次、具体化、强制性的特点。这从世贸组织的实践可窥一斑。国际规范以强制性的拘束力进入内国法,从而导致列国的法律规范、执法原则和标准以及法律价值等不断向趋同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的持续发展又势必导致国际社会成员的法律和制度逐步达到法治社会的要求,即全球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但一份由公共与环境研究所(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共同发布的污染信息透明指数(PITI)显示,中国113座城市2008年环境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堪忧。本文运用比较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文化之根和对话网络的分析框架,对世界银行于1999年一2000年在江苏省镇江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环境信息公开的试点项目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当环境信息公开项目自上而下推进时,领导者对其的承诺、认知和投入资源的多少决定了项目是否成功;但信息未能成功发布也不会引起公众关注。现今,非政府环境组织积极介入,则会产生自下而上的压力,将会有效推动建立关于环境的社会对话网络。公众从而得到赋权,可以主动搜寻并利用环境信息,有效参与决策过程和寻求污染损失赔偿。  相似文献   

20.
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秩序中的第三种力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志雄 《法学研究》2003,(4):122-131
近几十年来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活动中迅速崛起 ,使现代国际法律制度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非政府组织作为有别于国家和政府间组织的“第三种力量” ,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律制度的民主化 ,但在其“三角关系”中也孕育着某些危险的因素。为此 ,应当考虑以联合国为基本组织框架建立一种适当的机制 ,以便进行规范和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