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关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是相关的.但要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我们党在历史上有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并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普及程度还不够。现实多方面因素决定我们要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研究以上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李东东 《世纪桥》2013,(11):56-57
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其始终保持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和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引力,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成功实践的宝贵经验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是理论创新,而政治领袖、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则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时代化的三大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3.
李莉 《党史博采》2006,(12):29-30
马克思主义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弘扬马克恩主义学风,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恩主义学风必须要坚决反对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发扬创新精神,坚持理论学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端正马克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4.
王娟兰 《世纪桥》2012,(21):46-47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政界、学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化,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生活层面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性、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以及维护马克恩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对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国传播、应用和发展,这一结合必须依赖一条科学可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主要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角度,从概念、思维、价值三个层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推进马克恩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佛教中国化的路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同民间文化结合的路径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化大众”与“大众化”相统一的双向互动过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既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低水平化,也不是庸俗化,更不是要经院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基、归宿和落脚点。因此,如果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中国化和时代化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而要实现其大众化,就要努力创新引导方式、转变社会关注点、创新话语方式、创新传播方式和宣传模式,以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5):34-34
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要解决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信是前提。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李艳玲 《世纪桥》2012,(7):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青年学生是接受和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也是思想领域内最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的群体,迫切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解决思想方面的困惑。本文从高校学生群体的不同心理特征出发,探索不同学生群体接受传播马克恩主义的方法和途径,力争找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自觉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珉 《理论建设》2005,(6):43-46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及思想运用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诉讼模式问题中,则对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何以形成及困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的诉讼模式该走向何方及应当怎样完善等问题就找到了指导思想与解决问题的出路。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新选择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探讨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