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亚敏 《拉丁美洲研究》2022,(6):85-99+156-157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还是在绿色低碳合作领域,都有相近的立场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中拉气候合作在清洁技术转移、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和林业碳汇三大领域具有广阔空间,进而有望在公正转型、气候韧性发展和协同增效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拉美国家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已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管中拉合作面临美国因素干扰和拉共体内部认知不统一的双重挑战,但双方气候合作的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在全球发展倡议的统领下,中拉气候合作应朝着推动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实现碳中和的方向走深走实,不断拓展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的气候合作新议题群,争取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达成对发展中国家整体有利的条款。中拉双方要以前瞻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来看待气候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共同实现强劲、绿色和健康的发展而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
郑瑶 《国际交流》2007,(3):32-34
为响应并配合今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实质性会议的主题——“加强各方努力,促进有利于穷人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经社理事会首次“年度部长审议”会主题——“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消除贫困与饥饿”,2007年6月28—30日,  相似文献   

3.
任琳  彭博 《拉丁美洲研究》2022,(6):52-67+155-156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研究框架,探讨全球发展赤字的表现与根源,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在缓解发展赤字方面的作用。全球发展赤字主要源于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供需失衡,表现为霸权国工具化治理实践,致使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缺位;发展机制面临有效性危机,发展公共产品供给陷入效率困境;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缺失,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普惠赤字。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实现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再平衡,有助于弥合全球发展赤字,包括引领大国协作重建治理合法性、推动机制合作提升治理有效性,以及强化国家能力提高治理普惠性。与此同时,全球发展倡议在助力区域发展治理方面同样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体现在推动相关地区在器物公共产品、制度公共产品和理念公共产品等三类公共产品实现再平衡。例如,共建中拉发展共同体既体现了全球发展倡议的全球意义,又结合了当地的发展实际而体现出区域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拉美构建全球治理的伙伴关系符合全球治理、中国外交转型及中拉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的双边经贸关系呈跨越式发展,但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水平很低,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拉美是全球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规则及在一些重大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的艰巨性和一些拉美国家的国家身份认同出现了变化,中拉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合作仍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拉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拉关系持续升温,中拉整体合作的基本要素日益完备,中拉论坛因势而生。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机制的进程并非一片坦途,尚存诸多需要妥善处理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干扰性因素。创立中拉论坛机制需要创新思维,打造稳步推进、增加特色、互动共进的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全球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习近平主席基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行动导向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全球发展范式,不仅贯彻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将联合国人类自由发展的思想具体化,并指出了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充分的根本途径。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发展倡议以全球化和全球合作为基础,将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普惠包容作为三大实现机制,这三大机制通过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影响全球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发展优先和行动导向,将全球发展共识转化为国际发展合作的务实行动,通过“围绕中心、项目引领、各方参与、加大投入、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六个方面构建实现路径。中国不仅倡导全球发展倡议,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全面脱贫、“一带一路”倡议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等为全球发展提供中国贡献,对凝聚全球发展共识、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美地区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商品出口增长、资源类商品进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资源类商品供大于求是导致此类商品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中国不仅稳定了此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使拉美地区此类商品的出口量继续保持增长。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中拉经贸合作由贸易驱动向金融驱动过渡,中国对拉美地区资源类商品的进口需求稳步增长将继续拉动双边经贸合作,中国在拉美地区金融类投资涉及的国家(地区)日益增多,与部分拉美国家成功探索和实施了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模式,金融合作可以使拉美国家普遍受惠。中拉经贸合作是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GDP每年增加6000~8000亿美元是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拉美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自然延伸,基础设施一体化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由贸易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拉产能合作面临着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全球背景下,中拉产能合作应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大批拉美国家加入,成为中拉合作的“新平台、新抓手”,中拉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当前,拉美地区正处于政治左右拉锯、经济复苏艰难、社会形势恶化的特殊困难期,美国借机加大对拉美控制,中拉“一带一路”合作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中拉应坚定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扎实推进“全产业合作”“多维度合作”“高质量合作”,努力构建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的互利共赢关系。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欧非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继4月3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首届欧非首脑会议之后,6月23日欧盟和以非洲国家占多数的非加太国家集团(由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组成)在贝宁首都科托努又签署了新的贸易和援助协定《科托努协定》。取代已执行了25年之久的《洛美协定》,这反映出双方在探寻政治、经贸、社会发展以及安全和防卫等领域的地区合作方式,其目的是建设一种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新印度"愿景是莫迪本人的施政目标、行动计划和印度崛起的大国战略。莫迪"新印度"愿景重视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大力发展制造业,对内强化政府,对外推行"印度至上"大国外交,为莫迪政府赢得了国内支持,激发经济增长并在国际上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但如今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宗教民族主义上升等挑战,特别是受印度国情所限,在加快开放与保护国内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矛盾。伴随着中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目标,下阶段中印关系的重要课题,就是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安全及人文对话,使"龙象共舞"成为中印关系"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邢伟 《拉丁美洲研究》2022,(4):95-116+156-157
正确义利观视角下的中拉绿色合作包含国家间合作谋求经济利益的意涵,更重要的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保理念、人文价值等方面的因素。正确义利观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绿色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促进多行为体参与到普惠包容的绿色合作中,并且对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促进作用。中拉绿色合作的进展包括,中拉绿色能源合作为拉美提供发展支撑,中拉绿色农业合作以高科技为底色,以义为先的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惠民生”和“心联通”。与此同时中拉在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有待拓展。在中美博弈的战略背景下,中拉在绿色合作层面会面临一些挑战,如美国的介入、拉美国内政治、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正确义利观的指导下,未来需要构建更加精细化的中拉绿色合作机制,从“惠民生”和“心联通”角度深化绿色合作,更加积极灵活应对美方介入拉美的行为。目前,克服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努力恢复经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与正确义利观的核心思想吻合,对于中拉绿色合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拉共体论坛(中拉论坛)的成立是中拉关系迈入整体合作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的重要多边平台。整体合作意味着合作领域的全面性、合作对象的整体性以及合作水平的战略性。鉴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多样性、地区大国在发展模式和执政理念上的差异性、次地区合作机制的参差不齐以及拉美国家财政能力下降等现实困境,需要在地区、次地区和双边层面上协调现有机制,从而达到有效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的目标。中拉整体合作的路径调整应基于下述理念与原则:在协同地区、次地区和双边层面的机制时,须确立不同层次机制的工作重点与特色;鉴于拉美塑造议程能力相对较弱,中方应在理念、机制和资金等多方面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确保对中拉整体合作的宏观引领与市场激励;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涵盖拉美的战略机遇,努力构建以发展战略对接、市场与社会参与、利益与风险共担为主要内涵的整体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宋微 《国际问题研究》2023,(3):1-21+138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核心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以平等的方式推动文明间互鉴,尊重现代化发展的人民性。中国对非援助的核心与全球文明倡议的内核相契合。长期以来,中国把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作为对非援助的核心主题,在技术和治国理政方面为非洲提供援助,助推非洲实现自主发展。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的冲击,中国对非治理援助也面临新的挑战。全球文明倡议为新时代中国开展对非治理援助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应在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积极支持非洲走自主发展之路;在倡导平等互鉴基础上,优化治理援助项目评估;在坚持人民至上的前提下,重视培育非洲治理根基,提升非洲治理效能,助其实现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阿新型伙伴关系持续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已成为双方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推进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并在促进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前,中阿关系的特点是:中阿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呈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发展的态势;双方在彼此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中阿合作框架成为推动双方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与合作机制;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与影响力明显增大,参与中东事务的力度加大.论坛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中阿关系的发展.中阿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符合双方利益.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利益与影响的扩大不损害第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20.
拉美和加勒比区域合作呈现对内"分散交叉"和对外"开放"的特点,凸显了地区一体化在理想和现实上的巨大鸿沟,成为该地区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种常态。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对地区政策看法不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国的地区定位和个体差异等原因,拉美区域合作存在缺乏共同发展目标、内部分歧难以调和、各组织间对接难度大等矛盾。根据目前中拉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政府应充分考虑到拉美地区的独特性和多层次性,对不同区域组织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方式,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双管齐下,积极参与拉美区域合作,创建良好高效的中拉多边合作机制,增进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