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汇聚中华优秀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以及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建构从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教育路径.文章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维度出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即学校通过"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共同体认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共同体情感""全面升华'五个认同'情感体验,增强共同体意志"和"聚焦促进民族'三交'实践活动,推动共同体实践",建构多位一体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为了推进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开展全面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然而民族地区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中面临着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困境。为了应对这些困境,民族地区高校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共知”“共情”“共行”为抓手,实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贵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逻辑机理出发,并基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为目标,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民族理论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此探析新时代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方略,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目的 是让各族人民"在一起"的格局与态势牢不可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通过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环节,让不断铸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动地推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密码.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价值取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保障,是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内核。据此,文章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式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二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最后基于这种内在逻辑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基层党建、构建乡村治理多元机制、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乡村和谐氛围的角度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韩萱怡 《创造》2021,29(5):66-73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之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理论界重点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理论渊源出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扎实的探索,产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多视角、多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就是对中华民族最高层次的认同,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的崭新理念.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之基、加强民族团结之魂、提升民族凝聚力之根.只有厘清新时代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明晰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诉求,展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各民族大团结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何生海 《前沿》2023,(2):23-3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一个系统性理论,其中隐含着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践行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从人本观上深刻回答了“铸牢”什么、依靠谁来“铸牢”、“铸牢”为了谁、如何“铸牢”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即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这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要求,也是具体的实践路径。文章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本观的深刻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彭殿波 《前沿》2022,(5):39-43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挖掘少数民族文献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并对其进行艺术转化,生产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的民族团结故事,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实践路径。由文献到故事转化的前提是文献的选择,结合时代主题建构历史细节,产出富有教化意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具体实践中,要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尊重历史、尊重民俗传统,发掘民族性,最终产出民族覆盖面广、有历史深度和现实价值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是具有共同体属性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要求我们必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纲",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今日民族》2021,(7):8-20
6 月10 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创新,指导边疆民族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黔东南是汉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不同服饰汇聚了黔东南地区多彩多元的服饰文化景观。文章以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服饰文化为考察对象,聚焦这一区间内各民族服饰的迥异风格和不同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借用、相互学习的现状,阐析黔东南民族服饰文化多元共生、一体交融文化图景的具体内容、形成原因和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加快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路径体系,激活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4.
4月29日,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授牌暨两省(区)五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签约仪式和理论研讨会在文山市隆重举行. 会上,文山州宣布,聘请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民族学会名誉会长杨圣敏等20位专家学者,作为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聘专家,并颁发聘书;向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相似文献   

15.
王俊 《创造》2022,(9):42-4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继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之后,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认识民族工作、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作为西部多民族省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意义重大。通过综合分析甘肃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的成就、存在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对策建议。目前,甘肃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法治体系建设、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宣传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性和针对性,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参与、评估监测等方面仍存有不足。为此,甘肃省要行“有形”之举、汇“有感”之法、用“有效”之方,从全面规划、思想教育、文化浸润、主体保障、协同联动、社会参与、评估监测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步入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征程.学习、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云南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建议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保障,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效果和水平,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族工作是统一战线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讲话。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阐述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战略,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进“五个认同”为核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团结各族儿女,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科学内涵,其作为意识范畴,是主体对中华民族这一客体的渐进认识;其基本内容是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维共同体,具有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和法律等多重属性;其核心内容在于树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感。如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石,强化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纽带,打破妨碍各民族交往交融的社会藩篱,真正打造和谐、稳定、繁荣、进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23,(12):1-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