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异性之间通过裸体方式并辅之各种露骨的煽情文字和动作进行性挑逗以相互在幻想之中得到性满足的"裸聊"现象."裸聊"既是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也是刑法学视野中的犯罪.对"裸聊"的分析应当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方面入手.借助于刑法扩张解释,对"裸聊"能够并且应当作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犯罪概念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导致了犯罪概念的纷繁复杂.形式的犯罪概念过于关注刑法的技术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实质性内涵--正义;实质的犯罪概念则没有涉及量的规定,不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且容易导致当权者的滥用;混合的犯罪概念存在着逻辑缺陷,并且违背了形式合理性处于优位的价值冲突准则.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上来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监督是信息化时代产生的新型舆论监督形式,它凭借其及时性、广泛性以及自由性等优势开辟了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路径。了解网络监督的内涵、特征及意义,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进一步强化网络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我们拓宽监督渠道,更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就是以娱乐性为框架架构犯罪新闻,它是媒介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范式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歧路。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导致犯罪人的妖魔化与英雄化,刑罚威慑功能的沦落,道德省思能力的消弥。犯罪新闻报道应当全面正确解读法律的精神和价值。加强行政监管和新闻界自律,提升新闻人的法律素养,重视媒介教育,培植公众媒介素养,提高公众对犯罪新闻批判性的解读和辨识能力,预防犯罪新闻娱乐化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犯罪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发展 ,一日千里 ,计算机已从单机时代过渡到网络时代。网络时代衍生出的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形态———网络犯罪 ,已呈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犯罪“犯罪场”与传统犯罪相比 ,在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及犯罪控制机制弱化因素等三个方面具有特殊性 ,防控犯罪难度相对较大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犯罪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犯罪的新型犯罪,危害性较大。因此,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规定应当进一步完善,将相关网络违法行为犯罪化。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目的性 ,手段、对象与目的的非对称性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征。国家也可以成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恐怖主义犯罪是基于政治目的 ,针对不特定的目标以与实现其目的不相称的手段实施的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侵害或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无疑有利于对其打击和防范。网络犯罪的概念是 :违反法律规定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以网络为基础并妨害网络正常运行秩序 ,严重危害社会 ,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高 ,事先多经过周密策划和精心准备 ,犯罪风险小而收益大 ,侵害对象广且危害大 ,作案具有连续性 ,内部人作案或内外勾结作案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消极选择、在网络社会的消极互动、不良心理意识在网上的强化及网络造成的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快速发展,“一切皆可直播,人人都可带货”的发展趋势越发凸显,“直播经济”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直播平台上部分网络主播虚假宣传、知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直播经济”背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乱象亟待整治。为此,应针对其犯罪特点,完善网络直播领域法律体系建设,引导网民参与行业监督,落实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对该类犯罪给予防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学者们在采用未成年人犯罪概念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存在着限缩未成年人概念含义的范围和扩大犯罪概念的内涵这两大重要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不能精确地用法律视角看待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中未成年人、犯罪两个概念。准确定义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方法是必须首先运用法律的标准将两个独立的概念框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2.
13.
军人网络涉密犯罪的产生基于社会、个体和技术三个方面的原因。构建军人网络涉密犯罪预防体系的主要是思路是完善信息安全法规体系,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力度,建立军人网络安全道德防线,建立军队涉密信息管理监督机构,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和加强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理论对“单位犯罪主体”、“刑事责任主体”等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研讨,这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中适用的诸多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一个犯罪主体、两个刑事责任主体”的大胆观点,并建议批判地吸收美国公司犯罪中的“上级责任原则”,以增强对我国立法尤其是司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在治理网络犯罪中表现出来的口袋化倾向已逐渐演化为一种现象。这种通过旧有口袋罪与发展新口袋罪方式对网络犯罪进行规制的现象存在着养成司法惰性、侵蚀罪刑法定原则根基与不当扩张网络犯罪圈的危险,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该现象的产生是立法与司法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消解这一现象,一方面,司法者必须毫不妥协地坚守同类解释规则、严谨适切地认定犯罪构成要件;另一方面,网络单行立法的调研起草工作应适时启动、以处罚必要性为先导的治理观念应合理转变为综合考量的治理观念,同时,互联网法治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16.
背信行为,是指处理他人事务或管理、处分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人,故意滥用权限或违背信托义务,损害该人财产利益的行为。“老鼠仓”行为是基金管理人违背法律规定、违背基金持有人的信任,利用其信息优势出于获一己私利而损害普通的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背信行为。《刑法修正案(七)》对“老鼠仓”行为进行了规制,但不足以规制所有的背信行为,因此我国刑法应设立普通背信罪,打击严重背信行为,严密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17.
学科体系是该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即如何反映具有学科特点的有机结构.学科体系不同于教材的内容体系,内容体系是基于实现写作目的和教学目的而相应确定的内容框架,不具备客现规定性.而将两者混为一谈是该门学科研究中被长期忽视的问题,是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急待规范.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1月“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解释》第五条规定了将利用信息网络编造虚假信息、恐吓他人等手段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此规定引发了较大争议,部分学者和司法界人士认为本《解释》是对寻衅滋事罪犯罪客体做了类推解释。文章从寻衅滋事罪的理论来源、立法定位、法律解释等角度来论述新的社会环境下寻衅滋事犯罪客体的定位,希冀为司法实践中适用寻衅滋事罪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性贿赂”行为犯罪化不足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犯罪学与刑法学两个角度分析 ,性贿赂行为是社会失范行为的一种 ,该行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但从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考虑 ,将其犯罪化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犯罪被转移到网络空间进行,网络与犯罪场的交叉形成了网络犯罪场。网络贩毒作为一种新类型的毒品犯罪形式,其主要形成机理就是在网络犯罪场发生的。因此,从网络毒品犯罪场的构成要素、基本模式和运行机理入手,系统地分析网络贩毒的形成过程和具体的作用机理,进而总结出网络贩毒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