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0年,一本讲述作者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我的上海经验》在台湾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这本书的作者自称为商人而不是文人的陈彬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但我每次到上海去,都很愉快。而回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如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宽不怎么样。今天的上海已经是全中国最发达、最领先的地区之一,我会到上海去投资10年,为什么?因为在台湾我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是不得不到上海去投资。现在我真的是喜欢上海,我今天到上海就是去找机会求发展。”  相似文献   

2.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2,(10):51-54
尽管立秋了,申城上海仍然暑意不减。我冒着高温,汗涔涔地来到了浦东沪东造船厂对面的一幢大楼里,专程访问期刊“创刊号”收藏家冯建忠先生。 我叩门造访的时候,冯先生正在与朋友交谈。我看见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影集,便信手打开看了看。嚯,全是他今年访问台湾时的照片。于是,我们的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从访台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突然间,台湾就像泄了气的球,经济持续萧条,股市“跌跌不休”,每天有540家工厂无奈地关闭了它的大门,台湾老百姓的消费激情已经熄灭。“趋近幸福”的本能,使台湾老百姓作出选择:哪里日子好过,就去哪里……于是,在台北桃园机场,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航空公司听到的最多声音便是:给我个座位,我要去上海。一个叫夏怡的上海女子,因在台湾电视上教台湾人学上海话而迅速窜红,成为台湾演艺圈里的明星。人们在学习她那甜美的上海话时,也渐渐地认识了上海,了解了上海。还有的因喜欢她而喜欢上了上海。上海台商陈彬的《我的上海经验》一书,畅销  相似文献   

4.
上海腔:白领阶层的普通话 "‘侬好'.约30名学习上海话的人下班后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杜特上海话培训班',互相打起了招呼.该班于去年6月首次在上海面向社会招生,迄今已毕业了约200人.班上人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香港、台湾的驻沪人员,剩下的则是来自上海以外的其他地方的人."  相似文献   

5.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6.
蔡宁 《台声》2014,(12):78-79
<正>我的外祖父李应章(又名李伟光)1954年10月2日在上海去世时,我才4岁,我家已经从上海搬到北京,对外祖父只有很模糊的印象。长大后,从家里的照片上看到外祖父很英俊潇洒,从父母的口中了解到外祖父是一名医生,领导过台湾彰化二林的农民运动,在厦门、上海参加中共的地下党活动,在上海领导旅沪台湾同乡会……他的传奇人生,使我感到外祖父是  相似文献   

7.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8.
狄克 《两岸关系》2010,(6):34-35
"我鼓励你们到上海上班,演绎上海与台北的金融双城记。"5月下旬,北京大学校园一间会议室里,台湾民意代表蔡正元这么鼓励来此参加两岸高校金融论坛的台湾大学生。北大与台大领衔的两岸10所大学的50名学生正在这里对话两岸金融精英。  相似文献   

9.
许家齐  陈萍 《台声》2022,(21):76-79
<正>我来自台湾,是一名“80后”青年。25年前,父亲生意发展到上海,我因此来到上海读幼稚园,从那时起便爱上了大陆。12年前,参加高考时,我特意报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并顺利被录取。毕业后回到台湾读硕士,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个美丽的武汉女孩,初次见面便一见钟情。为了能和心爱的女孩经常见面,我在服兵役期间想方设法留在台北。后来她要回大陆发展,我又果断离开台湾的亲人,陪她一起回到大陆。经历了6年恋爱长跑,  相似文献   

10.
春风拂面的日子里,座落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美术馆宾客盈门,这里正在举行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的七十回顾展。刘国松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是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1956年,刘国松先生在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对发展、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画产生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创立了“五月画会”,发起了现代艺术运动,被台湾画坛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  相似文献   

11.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2,(11):46-48
9月初秋,台湾“加盟促进协会考察团”一行,在理事长王国安先生的率领下,参加了9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幕的“第四届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创业展”。 这是上海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业种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连锁加盟创业展。前来参展的连锁加盟企业有100多个,分别来自  相似文献   

12.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3.
梦乡行     
詹志芳 《台声》2008,(1):39-41
从记事起,就不停地听到父母叔叔阿姨们无数次地讲台湾的碰柑有多大,掉到地上就破掉;鱼有多鲜,全部是银亮亮的;台湾比大陆先进等等。但妈妈又说到了上海才知道天外有天,大陆的世代书香人家是台湾不能比的。这些矛盾杂乱的说法,让我不能形成正确的对台湾的印象。前年10月底,我公公在台湾去世了,早已离我而去的先生廖秋忠的大哥帮我和女儿办了奔丧的手续。终于在去年3月,我带女儿奔向那魂牵的梦乡。  相似文献   

14.
我今年18岁,出生在台湾。9岁时,随全家来到上海。经过了9个申城的春 夏秋冬,该可以算是十足的上海人了。  相似文献   

15.
峥嵘岁月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2·28”起义被镇压后,我为避开国民党的搜捕,于1947年4月下旬改名,躲在船底到了上海。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活动,1949年迎接了解放。50年前的那一段历程,正值新中国诞生前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我人生道路上大转折的峰峰岁月。正当“2·28”起义被镇压,我们的台湾自由报社被封,社长王添灯被捕,我也到处躲藏时,同村小伙伴约我一起到上海,找他父亲李伟光。我想,正可借此在上海观察全国局势和前途,考虑自己的出路,便欣然同行。到了上海就住在李伟光医院里。上海高楼大厦林立、商店里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6.
盛夏的一个下午,座落在上海苏州河畔四川北路的“上海拍卖行”里宾客盈门。可今天,这里进行的不是拍卖活动,而是台湾画家张杰老先生举行的“心连心慈爱义卖画展”。 画展刚开始,82岁高龄的张先生就在展厅中央当众挥毫作画。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身材修长的妙龄姑娘,姑娘身着做工考究的白色旗袍。张老先生在她的旗袍下襟处落笔,不一会儿功夫,红荷绿叶就映入了人们的眼  相似文献   

17.
阿兰 《两岸关系》2002,(8):62-62
曾经首创台北与上海两地同步演出同一台本的台湾著名相声演员赖声川最近终于在北京拥有一个“家”了。这个名为“北剧场”的小相声剧场,不仅是赖声川得以一圆剧场梦的地方,也将成为两岸曲艺和戏剧界人士交流经验的文化基地。  相似文献   

18.
当内地许多白血病患者找不到救命的配对骨髓而发出一声声急切的呼唤时,在海峡彼岸,骨肉情深的台湾同胞一次次传来了无私的回应。是谁架起了两岸生命的桥梁 ?是谁在地震后依然想着内地同胞 ?请看—— 海峡两岸的同胞谁也不会想到, 20世纪最后一个象征团圆的中秋佳节被台湾“九·二一”大地震震得支离破碎。上海东方电视台原先精心准备好的一台欢乐、祥和的文艺晚会无法按期播出。而东方电视台与台湾电视台鼎力合作,在短短 48小时内重新排出了一台以这次地震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晚会,于 1999年 9月 23日在上海与台北同时播出。我怀着激动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沪台两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升温,台商在上海的投资热已持续了 10多年,目前在上海常住台胞近 10万人。上海这座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胞前来考察、交流、投资。最近,《移民上海》、《立足上海》、《我的上海经验》 3本书特别热销,可见台胞对上海情有独钟。 上海是两岸交流最热络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去年台胞到上海探亲、旅游、经商、交流、求学等共 30万人次,累计历年来沪台胞总数达 260万人次。去年,台湾各党派团体纷纷组团或以个人名义参访上海,来沪的台湾青少年交流团就有 19个、 600人次。来沪采访的台湾记者及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