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帷幕已经全面揭开,准确、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监狱工作的必然要求。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监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价值,其实现有赖于彻底改革监狱传统体制,净化监狱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的理解、支持、配合。  相似文献   

2.
宋欣蓓 《行政与法》2006,(11):27-28
现实社会是冲突与和谐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并不是不存在冲突,而是社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冲突。中国目前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各种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在立法上,建立一种服务于大多数人利益整合的制度,实现对利益的分配、保障和和谐;在司法上,做到阻止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容许法外利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社会冲突也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深化对农村社会冲突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的梳理,提出当前农村社会冲突中多中心治理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一、思维困惑:诉讼秩序与诉讼冲突的二律背反司法解决纠纷实际上是以最和平、最文明、最公正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各种纷争。〔1〕司法和诉讼的基本功能是有秩序、平和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稳定性与安定性是诉讼程序的基本价值。甚至有学者认为,秩序是司法的第一功能,古有定分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他从物质实践出发,纠正了被黑格尔颠倒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关系,并用"物质交往关系"取代了黑格尔的"需要的体系",此外还将对人的本质关怀作为其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其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在于:形塑中国式社会本位观,将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实现经济和谐;梳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紧张关系,构建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实现政治和谐;关注中国和谐社会主体的发展,实现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但在法治的过程中,法的价值会出现冲突。本文试图从法的制定和实施两个方面,通过剖析具体实例,阐述这种冲突的存在及最终作出的法的价值的选择。法的价值冲突与选择,贯穿在整个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的法治建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呈现出多发性、易扩散性、后果多重性等特点。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社会冲突理论对解决我国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的启发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全面认知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产生的原因;二是正确看待法院裁判与民意的冲突;三是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法院裁判与民意的冲突;四是构建多元化的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法律价值冲突曾经对我国的和谐发展产生过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公平”、“效率”间的价值冲突有关,地区发展不平衡与“自由”、“平等”间的价值冲突有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人权”、“秩序”间的价值冲突有关。妥善协调法律价值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由法律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又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建设法治的历史环境以及制度选择密切相关。妥善协调法律价值冲突,应遵循以人为本、相对位阶、化解冲突和多元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以其舆论监督等特有的社会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官”和“推进器”。然而,我国新闻立法方面却相对滞后,使新闻媒体的采访权、知情权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正常的报道工作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媒体的社会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及时出台相应的法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保障的社会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梁祯 《法制与社会》2010,(32):174-174,181
在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日益增多,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情况下,给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和睦相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和谐社会建设的模范,是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学理论——调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守秋 《河北法学》2006,24(10):23-37
介绍调整论的主要内容,阐明法律应不应该、能不能够以及如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概括了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补充的四个要点,以及对主流法理学进行反思与挑战的四个基本理论领域.认为法律人是作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和的人;每个人只能通过自身与其他人的关系和自身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求生存、求发展、求利益、求幸福;个人通过其行为建立和变革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既可以规定人对人的行为,也可以规定人对自然物的行为,因而法律既能够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是指环境资源法根据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类型、特点和社会需要,设立相应的权利、义务、规则和制度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应该与时俱进.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机制包括其他法律部门的相关调整机制和环境资源专门法所特有的调整机制即生态化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传承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历史追求,并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践,更系统地把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的本质特征,从而赋予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以民族复兴的凝聚力、和平崛起的认同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掌握力。和谐社会基本要素的结构关系表明,社会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与利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同时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在分化基础上形成多元结构,而多元结构的稳定性恰恰在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衡性,这种均衡性的实现,关键在于实现权利资源的平等分配。只有利益分配公正,多元利益得以协调共存,才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然而,我国社会现存的贫富悬殊、失业率高、三农问题、腐败、教育不公、社会保障体系缺位等问题表明:利益协调机制并未完善,弱势群体利益依然被忽视和剥削,致使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失衡,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潜在威胁。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工作,提高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力;通过建立利益表达的制度化途径,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司法救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安全阀”,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通过完善监督体系,提供反腐败效果等措施,维护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实现利益的协调和共存,以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王志强 《现代法学》2005,27(4):57-66
预防犯罪是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发挥预防犯罪的功能不仅是一个实然问题,更是一个应然问题。从规律研究的角度出发,预防犯罪应形成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受其内在规律及特定社会环境影响的;因而,在现实预防犯罪活动中,预防犯罪机制应遵循内外三元结构动态预防的基本思路。在我国现阶段,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需求决定了对现有的预防犯罪机制必须要在预防犯罪目标、预防犯罪结构和运行保障方面进行梳理,尤其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大社会福利事业的总支出,逐渐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再分配比率,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既要重视在初次分配领域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和在再分配领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又要充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应当有一个"中等水平"的发展,增加社会福利的项目,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谭观秀 《时代法学》2007,5(4):97-99
和谐社会即是法治社会,它的建设已成为法治文化的价值目标、生成条件和实践舞台。作为法治文化的人本检察观,有着科学的内涵和重大的时代意义,其要求法律更加注重对权利、自由等价值的关爱,把尊重人格、合乎人性、保障人权贯彻到检察工作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取向、制度保障和素质支撑。真正把握和践行好和谐发展视野下的人本检察观,同时要求法的价值随之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平等、诚信、法治、公正与效率等共同的理念形态,行政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合,为现代行政法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平衡论是现代行政法的基础理论,现代行政法在政务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立法、程序规制、救济与监督、职业伦理规范等方式来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海 《法学论坛》2006,21(6):9-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完善而和谐的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前提,法律制度的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要切实避免部门立法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19.
郭健 《河北法学》2007,25(11):67-69
恢复性司法是指由受害人、违法者及其他可能受犯罪行为影响的个人或者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刑事事务的解决的任何程序.恢复性司法理念有利于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在我国适用恢复性司法存在着有利的群众基础、政策支持、组织保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