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欧急于入盟北约墙上画饼近年来,波、捷、匈等东欧国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一再要求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波兰前总理苏霍茨卡女士在《北约评论》上撰文称:“波兰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莫斯科10月事件后,波、捷、匈等东欧国家担心俄军方力量更加强大而再次使自己沦为其仆从国,要求入盟北约的呼声更高。波、捷官员说,俄罗斯的危机进一步说明,必须扩大北约的安全伞,将东欧国家置于伞下。波兰总统瓦文萨前不久访问芬兰时,也针对俄外长科济列夫“波兰不应加入北约”之说宣布:“波兰决心加入北约,任何人也休想发号施  相似文献   

2.
长期紧张对抗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目前都在发生史无前例的重大变化。在7月初的伦敦首脑会议上,北约对苏联及华约集团的政治立场、其长期推行的防务思想和军事战略、以及西方集体安全观念和西方联盟意识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美国总统布什评价这次首脑会议是“北约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12)
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外长3月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签署了三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文件,从而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主持这次仪式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波、匈、捷是冷战结束后加入北约的新成员,“但它们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北约原是冷战时期与前苏联领导的华约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冷战后,北约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自行负担起维护欧洲安全的职能,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进而干预北约以外国家的事务。最近在科索沃危机中的表现就是一例。随着1989年东欧政局发生剧变,华约迅速解体…  相似文献   

4.
杨起 《瞭望》1990,(49)
巴黎专电 二次大战之后的欧洲历史是1954年初在苏联的小城雅尔塔写起的,长达近46年,今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巴黎举行的欧安会34国首脑会议在这一页的末端加上了一个句号。 战后欧洲一分为二,泾渭分明,以美、苏为首的北约与华约紧张对峙,被称为雅尔塔格局。各种因素的发展与变化打破了这一格局,巴黎会议正式明确地宣布了这一点。会议帷幕拉开之前,在爱丽舍宫,北约16国和华约6国的代表,当着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和欧安会其他12个成员国首脑以及阿尔巴尼亚观察员的面,签署了裁减常规军备的条约和一项共同声明。声明宣告,从今之后,两大集团“不再  相似文献   

5.
3月6日欧洲常规武装力量谈判在维也纳开幕。这次谈判将涉及北约和华约23个成员国部署在全欧范围内的所有陆空常规力量,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将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从1987年2月至1989年1月,北约和华约已进行了近两年的预备性谈判。在苏联作出重大让步,并宣  相似文献   

6.
布鲁塞尔专电 3月10日,北约和前华约国家外长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强在安全及安全有关的领域开展磋商与合作的计划。4月1日和10日,这些国家的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又分别举行联席会议,主要讨论北约如何利用其经验和技术帮助前华约国家改造军队,使防务合作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布加勒斯特专电 七月七日至八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了华沙条约国首脑会议。会议发表的公报强调:华约国认为‘具有头等意义的是,在各个领域发展欧洲进程,使欧洲达到安全与合作的新水平’,‘使华约与北约的关系转入非对抗轨道,在它们之间进行政治和军事的建设性对话’,同时公报明确指出要‘加强华约的政治性质’。罗马尼亚副外长、华约成员国本届首脑会议秘书长康·万恰在七月八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也说,会议正设法‘使华约的军事—政治性质转变为政治—军事性质’。军事和政治这两个词的颠倒被认为含有华约将努力通过政治方式加强欧洲和平与安全、实现裁军等方面的意向。华约国首脑会议是在北约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一个多月之后举行的。美国总统布什五月二十九日在北约会上就裁减欧洲常规军备提出了四点建议。华约对布什总统的建议有什么反应?华约首脑会议会不会提出新的裁军建议?这些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会议期间有二百多名外国记者,其中八十多名西方记者云集布加勒斯特。会议通过了《争取实现摆脱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稳定和安全的欧洲,争取大大削减  相似文献   

8.
刘钢 《瞭望》1991,(17)
维也纳专电 进展滞缓的欧洲常规裁军谈判第二阶段于4月18日在维也纳复会。人们关注着这一阶段的谈判何时能取得突破。 第一阶段谈判在去年11月华约、北约22个成员国在巴黎欧安会首脑会议前夕达成了第一个欧洲常规裁军协议后结束。这项协议如果得到全面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缓和欧洲紧张对峙的局面,大大削弱双方特别是苏联在欧洲地区的常规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1,(42)
●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的一架图-154客机4日在从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俄新西伯利亚市途中爆炸,飞机坠落黑海,机上有65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 ●以色列总理沙龙4日在特拉维夫批评美国为了实现其构建国际反恐怖联盟的计划,不惜牺牲盟友的利益。 ●10个北约候选国(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元首10月4日至5日在索非亚举行峰会。会议通过的《索非亚文件》表示了它们要求加入北约的决心以及坚决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肖力 《瞭望》1989,(10)
维也纳专电 由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23国参加的欧洲常规军备谈判即将于3月6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与此同时,欧安会建立安全和信任措施谈判(即斯德哥尔摩第二阶段会议)也将开始。这是继苏美就消除中导达成第一个真正裁军协议后,东西方对全欧常规裁军的首次谈判,其结果如何,令人瞩目。 举行欧洲常规军备谈判是东西方打破僵局、推动裁军进程的结果。自1987年2月华约和北约开始在维也纳举行预备会谈,经过两年艰苦努力,终于达成协议。今年2月2日,持续15年而未果的中欧均衡裁军谈判宣告结束,从而正式让位于欧洲常规军备谈判。这场谈判无疑将对缓解欧洲武装对峙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双方在裁军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已决定,谈判将是艰难曲折和旷日持久的。  相似文献   

11.
马德里专电 北约春季外长会议6月9日和1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议没有固定的议题,16个成员国的外长在北约秘书长卡林顿主持下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北约的态度交换了意见,并讨论了“公平分担集体防务的风险和责任”问题。 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是在莫斯科美苏首脑会谈和中导条约换文后东西方关系出现新气氛的情况下举行的。从会议进行的情况和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看,北约的看法和态度总的来说是一致的,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目前采取的改革和开放政策持积极态度,对美苏莫  相似文献   

12.
欧洲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和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互会)相互承认并建立正式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于6月下旬正式签署。这是欧共体和经互会关系中的突破性进展。 这两个经济集团的成员国在地理上相邻,但30多年来未建立正式关系。长期以来,苏联一直把欧共体视作“资本家的组织”、“美国的工具”、“北约的臂膀”;指责欧共体是“实现全欧合作的巨大障碍”;不与欧共体接触,还迫使东欧国家步其后尘。欧共体则认为,经互会是受“苏联控制的组织,没有真正的经济价值”。双方一直互不承认。  相似文献   

13.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波兰期间,于7月11日提出了欧洲裁军新建议:一、如果北约同意不在意大利部署72架美国F—16战斗轰炸机,苏联就准备相应地从东欧的基地撤出类似的飞机;二、建立减少战争危险的欧洲中心,作为北约和华约之间进行合作的场所;三、举行全欧各国领导人会晤,讨论如何打破裁减常规军备方面的僵局并付诸行动。同时,戈尔巴乔夫再次提出分三步裁减欧洲常规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在弄清并消除两大军事  相似文献   

14.
北约的东扩南下战略谭东白冷战结束之后,北约的战略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同华约集团进行军事对抗,转变为处理欧洲地区性危机和执行维持和平的行动。一年来,北约图谋推行“东扩南下战略”,以构筑一个以北约为核。C的新欧洲安全体系。向东扩及除了俄罗斯和乌克...  相似文献   

15.
北约东扩未有尽期北约正式成立于1949年4月4日,是冷战初期的重要产物。至今已东扩5次,成员国从12个增至26个。除俄罗斯与阿尔巴尼亚外,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日益临近之际,美国正在预谋下个世纪的全球安全战略,在这一战略中,美国首先构筑以本土为中心,向欧、亚和欧亚边缘地区辐射的全球安全网络。在这个安全网络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美国本土的安全。为此,美国提出在本土建立和发展“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安全网络的三个辐射区是欧洲、亚洲和中东。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和重点地区。为此美国打算建设“马歇尔欧洲”,这有三个关键;一是北约,美国全球安全战略轨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北约东扩和“和平伙伴计划”,使中欧和东欧国家加入整个欧洲的安全结构;三是…  相似文献   

17.
欧洲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打破了原有的欧洲格局,使该地区的各个联盟、集团、组织乃至每个国家,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组合。历来作为西欧安全支柱的北约,在此形势下也不得不对其未来作出设计和选择。 北约仍将存在 在欧洲出现“冷战结束”、东西方缓和的形势下,一些西欧人士认为,随着华约集团的“解体”,北约也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个统一的欧洲将尽快到来。但这种论点一出现,立即遭到北约高级官员和主要盟国的反对。北约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斯德哥尔摩专电 戈尔巴乔夫最近提出的限制北约与华约北欧海域军事活动的建议,是在美苏原则达成消除中程导弹协议之后苏联发动的又一和平攻势。这在北欧引起了复杂的反响,也给美国出了道难题。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0月1日在北方城市摩尔曼斯克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说:“苏联主张大力降低北欧地区军事对抗的程度,让地球的北部成为一个和平区,把北极变成和平的极地。”他建议,北欧无核区的提议如能通过,苏联愿意当保证人,并可考虑从苏联波罗  相似文献   

19.
失衡的欧洲     
继华沙条约军事机构今年3月31日宣告取消之后,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又在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停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效力的议定书。这样,欧洲地区已存在36年的一大军事集团就告寿终正寝了。 华约的解体是近年来欧洲形势变化,特别是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的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大陆影响重大的事态发展。华约消失后欧洲出现的新局面、新问  相似文献   

20.
北约大事记     
《瞭望》1999,(12)
波兰、捷克、匈牙利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约,使其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19个。——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成员国12个。——1952年2月18日,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约。——1955年5月6日,西德成为北约成员国。——1966年3月4日,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但仍是它的政治成员。——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成为北约第16个成员国,但未加入它的军事机构。——1994年1月10日—11日,北约在布鲁塞尔召开了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公议,主要诗集北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