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以来,政法公安部门和各级政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坚决贯彻执行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爭,依法惩处了一批作恶多端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鼓舞了人心,震慑了罪犯,收到了扶正压邪的社会效果,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刑罚作为国家制定的一种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它可以没收犯罪者的财产,限制犯罪者的人身自由,剥夺犯罪者的政治权利,还可以对犯罪者科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剥夺犯罪者的生命。这些处罚,体现了国家政权对于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严厉谴责和否定评价,表明了刑罚对任何犯罪者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强大的威慑力。并且刑罚还通过它自身的活动,在被惩罚者中乃至  相似文献   

3.
刑罚威慑机制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根林 《中外法学》1997,(6):98-106
<正> 一、刑罚威慑效应概说 近十多年来,每当犯罪率上升,大案要案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恶化,公众和决策者往往就将其原因归结为对犯罪打击不力。面对公众和决策者的指责,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自然反应就是加重刑罚。这种思维的逻辑前提实际上是犯罪率与刑罚量必成反比例关系:即刑罚量投入不够,犯罪率就必然上升,加大刑罚量,就必然能够降低犯罪率,似乎刑罚打击得力效应仅仅取决  相似文献   

4.
针对刑罚威慑的学理定义不明确,本文对其意蕴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析。认为刑罚威慑以人的理性模式为其立论基础;是借助于刑罚的惩罚性对社会成员产生的一种抑制犯罪的心理强制;它以明文规定的刑罚为依据,是一种法律威慑;刑罚威慑是一般威慑和个别威慑的统一;刑罚的威慑作用分布于各个阶段。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刑罚威慑的意蕴,还对刑罚威慑与一般预防的含义进行了比较区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比例逐年上升。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法院平均约60%的生效法律文书需要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这个比例比1993年的30%足足提高了1倍。自动履行率不断下降,强制执行率持续上升,凸显的不仅仅是当事人对法律权威的漠视,更折射出强  相似文献   

6.
7.
刑罚个别化作为一个刑法概念,是1898年法国学者雷蒙·萨雷伊在其《刑罚个别化》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刑罚个别化包括法律上的个别化、裁判上的个别化和行政上的个别化。法律上的个别化,是指法律预先着重以行为作为标准,细分其构成要件,规定其构成要件,规定加重或减轻情节等。裁判上的个别化,指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的调研"是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本期刊登的"论执行威慑机制的特点"是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调研报告内容的重要部分,深入分析了人民法院探索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罚公正论     
公正,这是人类千百年来苦苦追求的伟大目标。对法律来说.公正则是法律的生命,更是刑罚的生命。法律或刑罚公正的程度越高,其生命力也就越强。而失去公正的法律或刑罚,就是死亡的法律或刑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刑罚公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不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且在同一时代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本文由于篇帼所限,想仅就下面三个问题谈点看法,并就教于刑法学界的同仁。刑罚公正的法理学分析何谓公正,一般理解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它既是一种道德准则,又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法律规范。因而,它具有…  相似文献   

10.
论刑罚目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罚目的具有主客观统一性质,确定刑罚目的必须遵循刑罚自身的客观 性质。根据刑罚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刑罚目的应当是惩罚与改造犯罪人并预防其再犯罪。  相似文献   

11.
论人格刑罚     
本文在比较、分析刑事古典学派与近代刑事实证学派对刑法人性基础的认识,并评价各自优劣得失的基础之上,指出糅合二者之长的并合主义刑罚观——即以人格责任论为基础的人格刑罚所蕴含的意义。即在对犯罪进行裁量时,不仅要考虑客观行为,也要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人格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犯罪预防机制更趋科学,刑罚的人道精神得以彰显,从而有效的实现刑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死刑有一定的威慑力,但不具有最大的威慑力。对于死刑的局限性,我们也应进一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予以避免,法官在罪犯适用死刑时一定要严之又严,慎之又慎。同时应加快推进死刑制度的完善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及其人们观念的改变。本文论述了死刑的威慑作用及其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初步阐解。  相似文献   

13.
刑罚公正性是一个巨大的哲学、伦理学、法理学及刑法学课题,人们通常在极其广泛的意义上探讨它,从父母对孩子的责罚,到国家对罪犯的处罚。本文限于篇幅,只简略讨论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它指导刑事立法、司法和行刑活动的全过程。在刑罚目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报应刑论与预防刑论之争,尤其是一元论的预防犯罪的目的成为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但这一观点,近年来不断面临挑战。刑罚目的应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站在刑罚目的二元论的立场上,本文对刑罚的报应目的和预防目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汪东升 《行政与法》2008,(6):108-110
刑罚的公平性有两种根据:一种是刑罚的报应根据,认为刑罚量的分配应该与已然之罪等量或等价;二是刑罚的预防根据,认为刑罚量的分配应该与未然之罪相适应。本文认为,刑罚分配的公平性既通过刑罚的报应根据(刑罚与主观恶性、客观危害相适应)体现出来,又通过刑罚的预防根据(刑罚与再犯可能、初犯可能相适应)体现出来,是二者对立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刑罚成本是国家创制和运行刑罚所支付的一定费用和代价,它包括刑罚的经济成本和刑罚的社会成本。刑罚的经济成本包括刑罚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错误成本和机会成本。刑罚的社会成本包括刑罚对犯罪人及其家属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刑罚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刑罚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刑罚成本应从刑罚成本的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7.
曲新久 《山东审判》2004,20(1):8-10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司法机关通过刑事诉讼 程序决定适用的惩罚犯罪与犯罪人的制裁措施。刑罚 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性和痛苦性的制裁措施,是最为严 厉的法律制裁措施,这是刑罚的本质特征。 说刑罚的性质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性和痛苦性的制 裁措施,主要是因为刑罚的内容是对公民之重要拥有 的剥夺或者说损害。总的来说,在一个社会当中,只有 大多数人感到重要并为人们所普遍拥有的有价值的东 西,才可能成为刑罚剥夺的内容。也就是说,刑罚所剥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刑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宇  舒洪水 《中国法学》2005,(1):91-102
行政刑罚是介于行政法与刑法之间,伴随着行政处罚难以完全满足公共行政制裁需求而产生的。它是指由司法机关对违反行政刑法规范的行政犯罪行为人所依法施加的一种刑罚制裁措施。本文由行政案件防治体制的缺陷引发,认为应建立一套介于行政处罚与传统刑事制裁之间的新的惩罚模式,并主张从立法方式、立法种类上对其进行立法重构,并应在比较外国行政刑罚的基础上,适当借鉴他国优势模式,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的行政刑罚法律制度,并从立法、制裁种类、司法层面上做好行政刑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撩开刑罚的面纱——刑罚功能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切社会法律制度都以其所具有的一定的功能为赖以存在的前提。作为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的刑罚亦不例外。在这一意义上说,揭示刑罚的功能,也就是揭示其赖以存在的前提与根据,亦即展示其灵魂。一、刑罚功能的概念所谓刑罚的功能,指的是国家设置与运用刑罚所可能有的积...  相似文献   

20.
论刑罚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刑罚的本质马克昌一日本学者正田满三郎在谈到关于刑罚本质的争论时说:"……围绕刑罚的本质是否报应,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德国展开激烈的争论,即使在我国从目的刑论(抑止刑论)对报应刑论的批判,锐意主张以教育刑论为中心,是众所周知的。"①这就是说,西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