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殖过程已经进入到了可以利用生殖技术,代替自然生殖过程的阶段。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有关非自然生殖的法律问题,其中非自然生殖方式生育的婴儿的国籍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了出来。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国籍的取得可分为因出生取得和因入籍取得两种。因出生取得国籍,各国所采取的原则不同,有的采取血统主义原则,有的采取出生地主义原则,有的兼采上述两种原则,即混合原则。因入籍而取得国籍,即自愿申请并经批准而取得该国国籍。广义的入籍还包括婚姻、收养、准婚生等事实而依有关国家法律规定取得该国国籍。  相似文献   

2.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与该国有着永久的法律联系,无论他在何地,都要服从该国的管辖,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当他在国外时,如果他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可以得到该国的外交保护。有关国籍问题,通常由各国国内立法加以规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单行的国籍法,也有些国家在宪法和其他法律(如民法等)中规定有关国籍问题的条款。国籍  相似文献   

3.
法人作为国际私法的主体,在其参加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法人的所属国问题。法人的行为能力一般是按法人的属人法即法人所属国的法律来确定。法人在其参加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纠纷,有时按法人的属人法解决。一国给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国法人以什么待遇,也因法人的所属国不同而不同等等。由于法人和自然人同作为国际私法的主体,两者同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法律行为能力,所以,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将表明自然人所属国的“国籍”运用到法人上,以法人的“国籍”来表明法人的所属国。  相似文献   

4.
船舶国籍是源于确定船舶管辖的归属和有效地维持处于公海中的船舶内部秩序以及公海秩序。各国法律有关船舶国籍取得与丧失的规定不一致而引发船舶国籍问题。如何应对船舶国籍的多重国籍问题和船舶国籍的无国籍问题,有待国内法上的趋同化与国际社会立法统一化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收养过程中,涉及儿童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被收养儿童的国籍的丧失与取得。国际收养是否必然导致被收养儿童朝失原住国的国籍和取得收养国的国籍?这两者是同时进行的还是有先后之分或者互为前提和条件?被收养儿童会不会出现同时拥有两个以上国家的国籍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国际法学者李浩培教授所著的《国籍问题的比较研究》(1979年商务印书馆版),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国籍法专著。作者研究了近一百个国家的现行国籍法和各国有关国籍问题的历史与实践,参阅了大量的有关国际公约、判例以及国际学术团体和学者的论著,对国籍问题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国籍问题,颇有参考价值。本书除引言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原始国籍,第三章为继有国籍,第四章为国籍的丧失和恢复;取得和丧失国籍的效果,第五章为国籍的抵触。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现有法律在国籍认定标准上采用的是裁决机构所在地,而国际社会通行的是裁决地标准。认定标准的不一致导致在实践中出现许多矛盾和困境。本文对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和适用进行分析,明确我国应采用《纽约公约》的规定,以裁决地作为认定国际仲裁裁决国籍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引子假如在芬芳的春天,你听不到鸟儿的歌唱和白杨树朗朗的欢笑;假如在桔黄色的秋天,你听不到南飞大雁的鸣叫和落叶的低语……那么,原本美丽完美的生命,就有了深深的残缺。金色的童年寂静无声有一本书曾这样表述,“生命说:‘童年是我最美的极枝,嫩叶尖还带着朝露,在薄薄的晨雾中等待着日出’。”然而,我知道一对小姑娘的童年,却不是这般美妙。虽然她们有着和其他孩童一样清澈的眼睛,像其他孩童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渴望和好奇,但是,她们的童年却总有一片抹不掉的忧伤——她们生活在一个死寂无声的世界。“平平安安是我们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10.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国际体育仲裁院(ICAS)届时将在北京设立特别仲裁分院,它所做的裁决就是北京奥运仲裁。它是外国仲裁机构在我国领土上依据其规则所做的仲裁,对于这样的裁决,国籍如何确定很值得研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奥运仲裁裁决是否可以顺利地在中国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11.
国籍问题是与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之一.但是,什么是国?国籍是怎样来的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未必有很多了解和研究.这次由我国著名的国际法专家李浩培教授著述,由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的《国籍问题比较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这个问题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法院改革有新举措,请看本刊特稿栏目全文刊登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田忠木先生撰写的《关于审判方式改革的若干问题》一文.田忠木院长在文章中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研究了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海南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革审判方式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等.海南省作为经济特区,正在继续发挥着她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审判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和试验所取得的经验,值得各级法院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方式作了重大修改和完善。新的审判方式有哪些特点,实践中如何操作,如何保障其正确实施?本文结合审判实际作了深入研究,并把新的审判方式的特点归纳为六个方面:(1)开庭前对公诉案件作程序性审查;(2)法庭审判采取一事一证一质一辩的方式进行;(3)合议庭可以对存疑证据进行调查核实;(4)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应当宣告无罪;(5)简易程序是新审判方式施行的重要保证之一;(6)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方式。为正确适用好新审判方式,作者认为应重视并解决好以下问题:(1)辩护制度要真正落实;(2)证人原则上都应当出庭;(3)因证据不足而宣告无罪的要坚决而慎重;(4)对扰乱法庭秩序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依判决没收上缴国库的赃款、赃物如何执行应当明确。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关于判决的方式问题,在第54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包括部分撤销和可以判决重新作出)、履责判决和变更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56、57、58、59、60条,在符合立法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审判实践确立了几种新的判决和处理方式。这几种判决方式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审判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以下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是国际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各国学者对此主张纷纭,颇有争议;各国法律所采用的主张也各不相同,互有矛盾。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广泛展开,特别是在对各国日趋频繁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必然会涉及到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入世”,我国与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日益增多,而如何确定不同国家自然人(个人)的国籍,不仅涉及到国家和本国国民的权益,而且涉及到一国与别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日益增多,而如何确定来往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自然人(个人)的国籍,不仅涉及到国家和本国国民的权益,而且涉及到一国与别国的关系。一、确定自然人国籍的国际意义国籍是指一个自然人(个人)具有的某一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资格,是连结自然人(个人)和国家的法律纽带。国家授予自然人(个人)以国籍,使  相似文献   

18.
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是国际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各国学者对此主张纷纭,颇有争议;各国法律所采用的主张也各不相同,互有矛盾。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广泛展开,特别是在对各国日趋频繁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必然会涉及到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法人有没有国籍?为什么要确定法人的国籍? 什么是法人?法人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享受  相似文献   

19.
杨桦 《河北法学》2012,(2):132-137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国籍概念的提出是以承认仲裁的地域性为基础的。《纽约公约》提供了两种确定国籍的方法———裁决做出地标准和程序法律适用标准。虽然程序法律适用标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但终因与实践的脱节而逐渐被各国所抛弃,裁决做出地标准成为了主流标准。《纽约公约》不仅将裁决的国籍作为承认与执行的前提,也将其作为撤销权行使的依据,而展望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未来发展,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或将只适用于撤销领域,对于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有采取国际主义的趋势。当前,我国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裁决国籍的功能定位及其确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一、直接开庭,限制法官庭前对案件的实质性审查庭前准备是审理行政案件的必经程序,这无可辩驳。但是,从行政审判实践来看,审理前准备工作存在什么弊端呢?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同民事诉讼法一样,突出"纠问式",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注重职权干预下的必然产物。法官在庭前准备阶段,就主张方方面面、不厌其烦地要求当事人提供所有证据材料并进行实质性市查。通过审阅各种诉讼文书、证明材料,调查证人证言,使合议庭熟悉原告诉讼请求,被告应诉要求和理由,做到开庭审理前就明确诉讼争议的全部内容;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新的证据,或由法官依职权向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有时还会根据结案方式的需要,千方百计地动员原告在庭前准备时"撤诉"。这种实质性审查弊端颇多,这就意味着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