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党课》2013,(9):35-36
前不久,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超乎想象的热度风靡荧屏和网络,“舌尖体”也在社会悄然走红。  相似文献   

2.
不可否认.正如一些观众所说,“《舌尖2》的节奏过快,有些美食的镜头太短.让人看得不过痣”。和《舌尖1》相比,从已经播出的《舌尖2》首集《脚步》的内容看,故事性、人情味的增加,美食、美味镜头的减少,确实让期待中国美食视觉“饕餮盛宴”的观众.在强烈的心理期待下产生失望情绪。我们都是看美食的,  相似文献   

3.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3,(11):61-64
2012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甚至直呼“口水止不住”。然而面对生活中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人们又不禁感叹:荧屏上佳肴令人回味无穷。现实中问题食品却让人心惊肉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如何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7,(2)
正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市域总面积75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8万亩,其中水田210.7万亩,全市年产水稻12.5亿公斤,商品量9亿公斤,是全国单季水稻生产第一大县,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常大米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称为"中国最好的大米"。近年来,五常市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2,(13):32-33
近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内外迅速爆红。半个月之内,该片在央视来同播了3轮,平均收视份额达到3.861,大大超过同时段任意一部电视剧。  相似文献   

7.
《舌尖上的中阳》创下收视率奇迹的同日寸,却只给了作为中闲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不足十分钟的展示时间……在各种家庭伦理剧、后宫争斗剧充斥荧屏之时,央视一套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以黑马的姿态一鸣惊人,不仅引得“60后”与“90后”同时追看,而且成为微博、天涯等热门论坛中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陈晓卿有才,他也漂亮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央视待了二十多年,他出了名也升了官,40多岁的时候,他当上了央视纪录片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他职业生涯最响亮的标签。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周》红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甚至直呼“口水止不住”。  相似文献   

10.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5):18-18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我们在胃动的同时,更要心动;在感受食物之美的同时,更要感知食材的来源:在甘心做“吃货”的同时,更不能忘了敬畏自然。认清明天的走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与其说《舌尖2》是一档美食节目,不如说它是一档人文类节目。  相似文献   

11.
正"老饕",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大吃货,这是苏东坡的自嘲。在其著名的《老饕赋》中,他这样戏谑自己:"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就是说天下美食都要拿来供养他这个大吃货。自嘲是拿自己逗趣儿,苏东坡确实可谓大美食家。舌尖上的东坡,可说是舌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大家发现没?来四川旅游,到成都玩耍的人,手机"咔咔咔"地拍照,发在朋友圈里最多的不是风景,而是各式不重样的美食。这些好吃的不只是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钟水饺等传统美味,还有双流兔头、宜宾燃面、跷脚牛肉等东南西北各地美食,在成都都能"一网打尽"。羊年春节到,大家不如来一次舌尖上的四川游吧!铜火锅,朱元璋传下的老火锅冬天吃啥最暖和?火锅!一桌人围炉拥坐,边吃边唱歌,一冬寒意都会  相似文献   

13.
正糯米稻花鱼、腌鱼、鱼酱……在央视的著名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产自贵州黔东南的稻花鱼引人关注。稻花香,鱼儿肥,九月美味山间溢。在雷公山深处朗德苗寨,扛着锄头的村民身后是层层稻田,看得见的绿色美如画,看不见的美味水中游。立春过后,芒种之前,贵州大地上勤劳的农民就要开始在山间耕作种植水稻。将山泉水引流灌溉在田地里,把新长好的秧苗整整齐齐插入田中,最后再把这稻田里的另一个"主角"鲤鱼苗放入水田中,剩下的交给时间孕育。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在于:以“真诚、真实、真情”感动观众,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感人至深”。宣传思想战线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同样也需要真诚的态度、真实的作风、饱含真情的行动。只有如此,宣传思想工作才能真正走入其工作对象的内心,取得实效,实现胡锦涛同志对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已在贵州建设运营县级服务中心40余个,村级服务站点近2000个,全省村淘合伙人报名达10万余人,成功招募村淘合伙人1800余人、淘帮手2500人,共覆盖1398个村。对远在他乡的贵州人来说,最浓的乡愁莫过于舌尖上的"诱惑"了。常年在上海一家酒店做厨师的张浪,是贵州铜仁人,因为对家乡美食的钟爱,他常常要从网上采购大批的"黔山土货"。"从下单到收货基本上都不超过48小时!"张浪感慨,铜仁距离上海约1500多公里,是电商让他与故土"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历时11天的"两会"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有关民生改革的热词,更是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热词一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代表委员和诸多网民都认为,这三个"最严",体现了中国政府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等电视片走红海外,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华美食、中华文化的关注。其实,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能够贡献给世界的不仅包括形而下的"器",而且包括形而上的"道"。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就是基于这一判断和考虑。着力打造"学术中的中国",是当代中  相似文献   

18.
“川菜控”们一边委屈地高呼“不过瘾”,但又忍不住想探究探究,在《舌尖上的中国》的第6集中,四川元素为何只拍了10分钟、为何要这样构思、又是如何选取素材……针对网络上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6月8日,记者专访了该片的美食顾问、四川省委党校工商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胡晓远,让他来给大家讲述这10分钟的“麻辣之旅”并揭秘蕴含其中的那些四川元素。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中国",内涵丰富,旨意深刻,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话语场的"中国图像"不是由中国话语塑造的,附着了很多非中国的元素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世界知道"六个中国"呢?笔者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部在央视正式开播后,收视率很高。《法制晚报》记者披露,一些贪腐官员也钟情于吃喝,诸如鳄鱼尾巴、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鱼、佛冈农场猪肉、鱼翅等,都是他们的"盘中餐"。而许多官员被拉下水,正是从吃吃喝喝开始的,最终演变成"舌尖上的腐败"。舌头是人体中功能最多的一个器官。舌头灵活的肌肉,能让人们在说话时,声音抑扬顿挫;而舌头上面满布的味蕾,则能让人们感受味觉和辅助进食。说白了,有助于"吃"。吃,堪称人生"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