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怀 《法学》1983,(10)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各个领域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将促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适应四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也正在不断加强经济立法。经济立法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又是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武器,因此,经济立法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仅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立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适应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急需制定民法典和一些单行民事法规,完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张仁松当前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重心是领导经济建设,政府在履行其管理经济工作的职能方面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行政法制。相反,行政法在规范政府领导经济生活的现实状态面前显得苍白无...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快经济立法。”这不仅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要积极进行经济立法,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而且也要求作为地方权力机关的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积极制定地方性经济法规,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历史地把法制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放到了同一时空之中,这就使法制建设不能不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性、复杂性不但为法制建设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课题,并且又将法制建设带到了更高的基点。现实急迫地需要法学理论工作者从宏观战略角度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与立法工作同步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改革。改革体制,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许多行政问题,例如机构的设置、编制、职责权限、干部的义务、权利和管理等。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提出了解决条条与块块,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等问题。同时,体制改革也提出了行政管理的许多新原则,如:遵循现代科学管理的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机构设置中的党政分工、政企分工的原则;机构设置的精简原则和效率原则;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基层的政治、经济的民主管理的原则。可见。整个体制改革就是一个系统的重大的行政行为。通过行政立法活动,使上述要求和原则条文化、法律化,是夺取体制改革全面胜利、巩固各项改革成果的客观需要。但是,我国现在的行政立法状况远不能适应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已颁行的行政法规对一些临时性的具体问题规定得多,而对那些较长时间适用的基本问题规定得少;属于政策性的文件多,按立法程序制定的法规少;还没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加强经济立法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认识。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经济立法。过去的经验教训表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缺乏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生产经营上不计成本,经济上不讲求经济效益,在法律上不讲权利义务,思想上因循守旧,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商品关系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形式,商品经济要求为社会而生产。商品生产是在竞争中存在和发展的。竞争迫使生产者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物美价廉的商品。因此,这就需要信息,需要不断革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讲求效益。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跨省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十分明显。但目前我国各省、市各自为政的地方行政立法现状不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借鉴欧盟法在其成员国中直接适用和优先适用的成功经验,我国可构建一种能在一定经济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划内统一适用的区域行政立法模式和体系,这是介于国家行政立法与现行地方行政规章之间的行政立法合作模式,它对于协调目前地方行政立法冲突、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是一种较为有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辨析行政立法效率与效益的概念出发,借鉴了当代国家行政立法经济分析的实践经验,试图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寻求实现行政立法效益的最大化,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新颁布的<立法法>,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措施依靠市场自我调节,节制行政法规的干预;多行间接诱导,少作硬性规定;健全行政立法过程公开、参与制度,重视经济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的立法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所以,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科技活动中心,召开了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连云港市政府和江苏省法学会共同发起的“沿海开放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立法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和沿海各省、市从事行政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同志六十余人。会议围绕当前在贯彻  相似文献   

12.
立法与行政──从行政立法角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立法的出现 ,一方面适应了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模式。行政立法必须受到严格的规范和控制 ,否则会对法治国理论、民主原则构成极大威胁。通过考究英美两大法系典型国家有关行政立法的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 ,对其背后所体现出的立法与行政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 ,我国必须对行政立法进行重新思考 ,应对行政立法控制问题加以更多关注 ,从而促进我国的行政立法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一、行政法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法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这项基本原则几乎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无论是决策,还是计划、组织、监督都离不开依法行政的原则,否则,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行政管  相似文献   

14.
刘健 《中国司法》2007,(5):92-95
一、我国经济立法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经济立法的现状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以达成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实际的部分进行的改革,它必然会反映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之中。而政治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法律制度,改革的现实必然会通过国家的立法活动形成法律,从而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所以,我国进行的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必然反映到活跃的经济立法活动上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经济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5.
行政立法与无为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的思想如果经过适当地吸收和转换,完全可以作为现代行政管理和行政立法的精神营养。而现代治理中与“无为”精神相通的就是“有限政府”的理念。行政立法的“无为”精神要求行政立法不能越权立法,不能限制基本人权,对非基本人权的限制也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并且程度适当,不能立自利之法、不公之法、无效益之法和违背自然生态规律之法。在行政立法中实现“无为”精神要求正确处理“无为”与“有为”的关系,要求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民主化的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6.
<正> 《宪法》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务院有行政法规的制定权,中央各部委有部门行政规章的制定权,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级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有权制定规章。近年来在改革开放中,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规、规章,这些法规、规章已经成为政府领导改革、保证新旧体制顺利交替的有效手段,成为为适应新的经济体制而形成的新的行为规范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与行政立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依法行政包含两个原则 :法律优越和法律保留。“法律优越”要求行政不得超越于法律之上 ,行政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基本含义是“不抵触” ;“法律保留”意味着某些立法事项由法律规定 ,行政机关不得染指 ,或非经授权不得就其立法。在法律保留的情况下 ,行政立法只能根据法律制定 ;在非法律保留的领域 ,以法律优越为原则。行政与法律的关系据此而变得轮廓清晰。  相似文献   

18.
如同经济体制改革给法律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为法律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政治立法就是其中之一。一、加强和完善政治立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容政治体制,从一种意义上说,是政治设制和政治规范的统一体。政治设制是政治体制中的“硬件”,指各类各级国家机构、政党及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其中主要是国家机构和执政党。政治规范是政治体制的“软件”,其中主要是调整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政治法和执政党的规章。政治设制是政治规范的载体,又是政治规范指令的对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加强科技立法工作。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发展,影响人们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包括法制观念)的发展。随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电力的应用,就发生偷电的行为。按照传统的法学观念,偷盗行为的对象应是物,物是指具有一定的外观形状和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日本第一次审讯偷电诉讼案件时竟无法作偷盗的判决,后来高级法院以电可以被感知,可以被控制作为理由,将偷电行为按偷盗处理。所以立法工作和法学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中加快经济立法,首先必须加强对经济立法工作的规划。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原有的《1982—1986年经济立法规划》,对于以往规划和协调我国的经济立法工作曾经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情况的变化,而且规划的期限行将届满,因此,建议在总结这个规划执行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改革的新形势,制定出我国《1986—1990年经济立法规划》,使经济立法工作更好地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经济立法涉及的面广、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