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钱江 《世纪风采》2022,(8):11-14
<正>“文革”十年动乱结束以后,中国亟需解决的历史问题,就是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拨乱反正。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党校内解放干部,平反冤假错案,这为一年后他担任中组部部长在全国范围大张旗鼓地纠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了铺垫;还有一件事,是筹办《理论动态》刊物,推动思想解放,这也为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从党和国家的前途着眼,坚决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十分注重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并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他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培养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非常丰富,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培养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是“一个战略问题”和“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邓小平非常重视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在他晚年的政治生涯中,多次提出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1956年被毛泽东称为“少壮派”、共同参加了中共八大的邓小平和陈云(以下简称邓和陈),共同进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期间、会后,他们携手并肩,相辅相成,共同坚持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表现在 :带领全党冲破“左”的思想的严重束缚 ,为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反复强调要注重发展生产力 ,领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提出了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重要思想 ,为新时期发展生产力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原则和要求 ,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1978年12月,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1978年12月,胡耀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等职。在此前后,胡耀邦协助陈云等,冲破"两个凡是",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平反冤假错案,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这里专写胡耀邦协助陈云等  相似文献   

6.
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为什么叫拨乱反正?邓小平在当年是这样界定的,他说:"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胡耀邦对拨乱反正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讲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路线是邓小平等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确总结国际共运和我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制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只有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选好执行路线的人,才能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一、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闻天是我党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发生重大转折时期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他为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历史上,张闻天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其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一度被埋没和抹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含冤逝世的张闻天虽然得到了隆重的平反昭雪,但是,关于他的一些历史情况,特别是他在遵义会议以后担任过党的总书记的这段历史,却一度被搅乱,至今还是党史上一桩未能了却的历史公案。公案的由来:“总书记”变成了“负总责”1976年7月张闻天被迫害致死。很快,“四人帮”被打倒,中央提出拨乱反正,胡耀邦主持平反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我党历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大事。这场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摆脱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此,拉开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序幕,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由于长期“左”的错误,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许多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个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最根本的是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从世界观上、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启发和推动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端正思想路线是端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这次会议将以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而载入史册。”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拨乱反正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各方面的工作都还存存许多问题。”怎样理解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和实际工作中拨乱反正的  相似文献   

11.
1977年12月,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全国各个领域开始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几十件影响巨大的冤假错案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得以平反纠正。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强调执政党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 ,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 ;“思想路线问题 ,是个政治问题 ,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他说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是毛泽东首次提出并多次论述了党的思想路线 ,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 ,“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在新的时期 ,邓小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领导全党拨乱反正 ,结合新的实际 ,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3.
郑凯旋 《新长征》2011,(11):56-57
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在吉林省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他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认识,为全国解放思想、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同时也为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而载入史册。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带领中国人民正以新的姿态,迈向二十一世纪!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的《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组批语》,是《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一书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如果说全书准确地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对过去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犯的“左”倾错误进行拨乱反正的历程,科学地阐述了关于知识和  相似文献   

16.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胡耀邦在这一重大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耀邦为党为国为民拨乱反正的丰功伟绩和在拨乱反正过程中体现出的无私无畏无愧品格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7.
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组织路线,同时,正确的组织路线、合理的党员结构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着特殊的保证和服务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我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与此相适应,党的组织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1978~1989年),邓小平对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主要有:拨乱反正,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组织路线的思想;加强吸收青年党员,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的思想;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党员,提高党员队伍知识结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图为胡耀邦在北京东城富强胡同6号的住宅。“文化大革命”末期,他蜗居在此,却时刻关注着形势的发展,思考着党和国家的命运。粉碎“四人帮”后的第六天,他就在这里提出了“隆中三策”。在拨乱反正中,他多次在这里召开理论动态组会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就是在这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重大胜利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我们党坚持了彻底唯物主义的自我批评精神,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坚持了主观认识力求符合客观实际,及时、正确地开展了反对“左”和右的倾向的两条战线的斗争;坚持全局观点,采取了抓中心环节以带动其他的工作方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相信和依靠人民的艰苦努力。这些方面,是党的十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5日,是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17周年的日子。在研究中国历史时,谁也不能回避20世纪末开始的这场伟大变革,因为这场变革深深地改变了中国。在研究中国这场伟大变革时,谁也不能回避一个伟大的名字——胡耀邦。粉碎“四人帮”后,胡耀邦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长、中纪委第三书记、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长。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2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1981年6月,在六中全会上,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取消主席制,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改革高歌猛进的时期。胡耀邦,这个名字和这个高歌猛进的时期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他,为这场变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是他,为这场改革付出了辛劳与心血。缅怀伟人,重温史实,我们更加看重一种时代传承的必然。基于此,携心香一瓣、历史一页,亦可见微知著,更加热烈地促进新世纪变革的滚滚车轮。谨此编发《胡耀邦主政中组部》、《胡耀邦的人格风范》两文以示对胡耀邦同志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