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洋 《瞭望》1984,(19)
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同志的邀请,五月四日开始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往访问,这是中朝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的又一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同志的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于3月中旬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这是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出访,也是继去年11月金日成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以后中朝两党领导人的再次会见。这无疑是中朝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朝鲜是中国的邻邦。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朝两  相似文献   

3.
正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民间交流在中朝两国交往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我们一起经历苦难、携手战斗,结下了不同寻常的友谊。地缘的邻近和历史的传承把中朝两国紧紧连在一起,让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一家、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4.
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9月3日至5日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江泽民总书记自1990年以来时隔11年访问朝鲜。江泽民总书记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访问朝鲜,将对巩固和发展中朝两党、两国的传统友谊,促进  相似文献   

5.
十月十日至十八日,由联盟院主席托尔库诺夫率领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对我国的访问,是两国议会中断交往二十多年后的首次访华。这对增进两国议会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了积极作用。正如国家主席李先念和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在会见代表团时所说的,中苏两国扩大交往是好事,增强和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苏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托尔库诺夫抵达北京后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表示,他们这次访华目的是希望了解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情况,了解当今中国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5000多名东瀛宾客 在中国各地访问。在这次 规模空前的两国人民友好交流活动开始之际,江泽民主席、胡锦涛副主席、钱其琛副总理会见了以日本运输大臣二阶俊博为特别顾问、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为团长的“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 江主席在会见使节团主要来宾时发表了精辟的、高屋建瓴的讲话。他说,“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江主席…  相似文献   

7.
廖元 《瞭望》1984,(20)
尼日尔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赛义尼·孔切是尼中两国友好关系的开拓者。十年前,他在执政后三个月,就派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议定。一九七七年九月,他亲自访华,促进了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孔切主席这次重访中国,是在为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朝,双方签署了《朝日平壤宣言》,日朝关系发生了由对立转向协调的历史性变化。峰会达成四点一致 双方在四个方面达成了一致:一、双方决定本着宣言的精神和基本原则,为尽快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而竭尽一切努力。为此,双方商定于2002年10月份恢复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二、日本方面诚恳地  相似文献   

9.
王妍 《瞭望》2000,(42)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10月12 日至17日对日本进行正式 友好访问,中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期待着这次访问能进一步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自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28年来,两国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与日本领导人确定了两国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去年7月小渊首相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确立了两国在各个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的重点和方向,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0.
比金子还贵重的友情———周恩来与金日成杨明伟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朝两国人民,就结成了传统的战斗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的目标、相同的命运以及传统的友谊,把中朝两国紧紧地连在一起,周恩来与金日成,在这种交往中成为情谊深厚的朋友。周恩来强调:帮助朝鲜恢复...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7,(3)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带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以沉重灾难,也造成300余万日侨俘滞留中国战区,他们有家不能回,无处躲烽烟。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历史主流,中日文化同根同源,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发展繁荣了东亚文明,丰富了世界文明宝库。中日两国友好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发展历史证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在中日友好的轨道上,两国共同利益才会不断地交融扩大,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3.
1987年10月28日,从祖国东北边陲传来了喜讯:鸭绿江上中朝合建的第四座电站——太平湾水电站四号机组并网发电。 中朝两国人民共同开发鸭绿江水电资源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统计,从1955年《中朝鸭绿江水丰水力发电公司的议定书》签订以来,到今年10月末,中朝两国已在鸭绿江干流合建了水丰、云峰、渭源、太平湾  相似文献   

14.
1972年9月28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结束复交谈判后,周恩平总理题词“言必信,行必果”,馈赠田中角荣首相。对此,田中首相手中“万事以信为本”,回赠周总理。和两国复交当初一样,中日两国在迈进对世纪,致力于建立‘冲日友好合利伙伴关系”的时候,最重要的也是“以信为本”。去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日时发表的联合宣言提出,“双方将建立面向对世纪的为了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这个联合曹言是继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六条约之后指导两国关系的第三个重要文件,对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在中日关系史上也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先后成功地访问了日本,日本的明仁天皇和皇后两陛下也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探讨创造新型中日合作关系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的9月29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外交部长姬鹏飞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共同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从此,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两国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是中日两国人民、两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20个春秋过去了,由中日两国的先驱们栽下的这棵中日友好之树,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精心培育浇灌下,经历了各种考验,如今已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中日两国于1978年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双方就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达成协议。中日两国不仅保持了党、政首脑的高层互访,还于1982年成立了“中日民间人  相似文献   

17.
朝日"绑架问题"虽然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但其提出和演变始终与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进程相伴随,并成为两国建交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朝间虽然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在事件的处理上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日本热炒"绑架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利益,"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日本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1972年9月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一善举加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顺利实现。二十年来,中日两国及两国人民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和平友好、合作互利的,但我们也不能无视那难以驱除的片片“阴云”:从篡改教科书到首相、阁僚参拜靖国神社,从钓鱼岛事件到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从检证“南京大屠杀”事件到东史郎败诉案,从森喜郎“神国”妄言到靖国神社问题恳谈会筹备……。当这一系列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的言行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仍持续未绝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于9月2日至16日对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并将出席于9月12日至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江泽民主席在世纪之交对泰、澳、新三国的访问是中国同三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推动中国与三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中泰两国是近邻,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漂洋过海到泰国定居,成为泰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泰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促进中泰关系的发展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中泰两国有着…  相似文献   

20.
访苏见闻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应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邀请,于今年三月三日至十四日对苏联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对增进两国相互的了解、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对推动两国议会之间的交往和促进两国关系的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