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羁押是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所谓“超期羁押”,是指超过法定期限的羁押。案件久拖不决,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长期羁押,超过了法律明文规定的期限。从本质上讲,超期羁押属于非法拘禁。作为执法不公的一种形式,超期羁押已成为妨碍公正执法的一大“顽症”。而且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执法难题。  相似文献   

2.
羁押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不能在法定的期限内办结有关案件,致使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超过法定羁押期限的情形。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羁押条件及其期限都作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问题普遍存在。从青海省情况看也是如此,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超期羁押,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处理,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期关押在看守所或其他羁押场所的一种违法行为。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仅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并结合我市近年来清理纠正超期羁押情况,就看守所当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对改变超期羁押现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假性超期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拘留或逮捕措施后,因有的办案部门未将延长、延期的法律文书及时送给看守所或没有办理换押手续等,致使这部分涉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羁押期限已过,仍被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其原因既有法律规定不明确或不清楚的地方,也有  相似文献   

5.
超期羁押现象是一个长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它严重的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尽管我国在防止超期羁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这一问题还在不断地重复出现,因此分析超期羁押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其相应的解决对策则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刑事公诉案件的办案期限是指法律对公安、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分别从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刑事审判工作在时间上的要求和限制。羁押期限则是司法机关因刑事诉讼所需,依法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在时间上的要求和限制。司法实践中,人们常常把这两种不同的期限混同为一,从而导致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超期羁押.侵犯人权。本文试图将公诉案件的办案期限和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羁押期限进行对比澄清,以从理论和制度上找出超期羁押的原因,彻底解决超期羁押问题。 一、法律对刑事公诉案件办案期限的规定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整个刑事公诉案件大体规定了三个办案期限。分别是侦查机关的侦查期限、检察机关的审查  相似文献   

7.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期羁押,其性质是非法拘禁,不仅侵犯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法律的尊严和司法机关的声誉形象,也是一种极大的损害。所以,对刑事诉讼羁押期限进行监督检察,坚决清理、纠正超期羁押问题,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义不容辞的工作,也是检察机关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笔者就监所检察工作中如何预防控制超期羁押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曹晨 《特区法坛》2006,(6):22-23
超期羁押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或刑事诉讼过程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过法定办案期限,违法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该行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从法治的角度看,超期羁押违背了宪法原则,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变相的非法拘禁。这种行为的危害后果是不容忽视的,不仅是对法律尊严的破坏和亵渎,还会导致司法人员无视人权,降低司法公正的水平和效率,伤害人民群众对法律和司法机关的信任,超期羁押与刑讯逼供、律师辩护难一度被列为刑事诉讼中的三大难点,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必须加以认真的清理和纠正,笔者工作在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一线,担负着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的重要职责,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超期羁押”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纠正对策略谈浅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钢 《内蒙古检察》2007,(4):58-59,61
超期羁押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顽疾,目前形势严峻,危害严重。多年来,尽管司法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防范、纠错,使超期羁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边清边超,前清后超”的现象依然存在。既严重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妨碍了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又影响了司法的权威,破坏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超期羁押、刑讯逼供、不尊重律师权利等违法行为犹如难以清除的网络病毒,严重侵害了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我国司法机关的形象。笔者试以多年从事公安监管工作的经验.从确立看守所应有法律地位的视角,谈谈看守所在防范和纠正上述违法行为中的监督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超期羁押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严重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与保障人权的国策背道而驰,同时对诉讼效率、司法公正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尽管社会各界为清理超期羁押付出了极大努力,可是超期羁押现象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应该是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12.
王畅 《特区法坛》2007,(5):32-33
一、超期羁押概述 超期羁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超过法律规定的办案期限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违法行为。超期羁押现象与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司法理念是相冲突,与我国已经签署加入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精神相违背,因此,近年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都给予了审前羁押制度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杨引 《陕西检察》2002,(4):29-30
加强人权保护,维护司法公正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和时代强音。但是,从当前司法实践情况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人身权的法律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尤以超期羁押现象最为突出,不仅妨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侵犯了被羁押人的合法人身自由权。为了探索制止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最近,笔者对咸阳市1999-2001年的超期羁押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办案机关、监管机关违反刑诉法规定的羁押期限和办案期限 ,超时限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 ,超期羁押的结果是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声誉 ,妨碍了司法公正 ,降低了诉讼效率 ,是当前社会上反映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 ,公检法各机关不断加大清理和纠正超期羁押的工作力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检察机关通过开展专项清理工作 ,已于 2 0 0 3年 7月 2 1日实现全国检察机关办案环节无超期羁押。① 但人们担心 ,现有的超期羁押案件纠正了 ,新的又会冒出来。超期羁押成为司法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15.
刑诉法规定,刑事诉讼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惩治犯罪并保障无罪的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其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并不具有惩罚和教育的意义。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严重影响刑事诉讼、严重侵害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不仅对宪法和法律的严  相似文献   

16.
对刑事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措施。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坚持“侦查中心主义”,重实体轻程序和缺乏正当程序的观念,侦查权严重缺乏中立的司法权的控制。由此导致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对侦查权的控制应该委托给中立的法官,而不是检察官,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审判制度、程序性制裁措施和改变公、检、法三机关的线形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刑事案件羁押超期限是严重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也是阻碍司法办案机关严格执法的难题。为了加强法律监督,坚决彻底纠正刑事案件羁押超期限问题,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对我区近年来所发生的刑事羁押超期限案件进行认真清理分析,从发现问题的症结入手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王祥英 《人民检察》2005,(17):52-54
隐性超期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措施后,在形式上有继续羁押的原因或手续、但实质上却是违法的情况下,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随着超期羁押纠防力度的加大,一般的超期羁押已经越来越少,但隐性超期羁押却逐渐显现,尤其是审判程序中的隐性超期羁押问题应引起重视。一、审判程序中隐性超期羁押的表现1.因立案审查造成超期羁押。驻所检察有时会发现检察环节的在押人被超期羁押的现象,其实并非如此。真实情况是:公诉部门已经将案件向法院提起公诉,但法院刑庭却未收到案件。此时,案件在立案…  相似文献   

19.
超期羁押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预防和纠正的难度都比较大。2003年1月,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制定了预防超期羁押“一证通”制度。这项制度使公、检、法三机关换押、提讯、提解的执法行为得到了规范;担负羁押任务的看守所实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参与诉讼进程的有效把握;羁押时限纳入了严格的监督程序;超期羁押责任追究机制也得以启动。2003年试行“一证通”制度以来,区公、检、法三机关共办理案件1278件2210人,使用“一证通”制度规定的《换押提讯提解证》2210份,没有发生一起超期羁押案件,使一度影响司…  相似文献   

20.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人权与诉讼权利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奎 《时代法学》2005,3(1):41-55
基于人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广泛的实体人权 ,基于被嫌疑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人权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为了保障其实体人权免受不正当侵害 ,国际人权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设定了许多诉讼人权 ,与此相应的是 ,我国法律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与国际人权法规定相比 ,我国法律规定仍有较大差距 ,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