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桂林抗战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书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最新成果。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体现在对桂林抗战文化的概念的突破;对桂林抗战文化城活动的起止时间作了深入的探讨;对桂林抗战文化的含义有了新的概括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韦步轩 《传承》2007,15(6):108-110
关于民族主义与抗战文化的关系问题,史学界至今仍尚付之阙如。文章以桂林为例,对这一论题试做初步探讨。抗战文化中的民族主义思潮较之以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9)
抗战期间,桂林一直是国民党统治区内抗战气氛比较浓厚、抗战文化开展比较活跃的地区。皖南事变前,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地方,进步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而桂林进步文化却近乎安然无恙。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桂林文化城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加强党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巩固和扩大抗日文化统一战线,重视、关心文化人的安全和生活,极大地推动着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漫画也跟中华民族一道历经着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侵略与救亡的抗争.桂林抗战漫画运动是桂林抗战文化的一个缩影.它的兴起与桂林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国际大背景下的国内政治环境以及漫画艺术自身具有的特性等因素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刘俊 《传承》2009,(6):158-159
抗战期间,漫画也跟中华民族一道历经着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侵略与救亡的抗争。桂林抗战漫画运动是桂林抗战文化的一个缩影。它的兴起与桂林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国际大背景下的国内政治环境以及漫画艺术自身具有的特性等因素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即抗战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根本指导方针、抗战文化的队伍构成、抗战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文化的方法与步骤、抗战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抗战文化工作中的统战思想以及抗战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等。研究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经…  相似文献   

7.
邓群 《传承》2005,(3):20-22
桂林抗战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创造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近现代民族解放斗争所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据统计,抗战时期国统区桂林虽仅有30万人口,但在桂林抗战文化城战斗过的知名作家、艺术家和其他学者就有1000多名;先后在桂林创刊和复刊的报纸杂志将近200种;在桂林开设的书店、书局、出版社有200余家,出版的文艺书籍有上千种;文化演出团体60余家,10多个剧种同时上演;群众性的歌咏会,诗…  相似文献   

8.
加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抗战时期桂林统战文化工作对新时期统战文化工作有着重大的启示:新时期的统战文化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文化人"的教育培养,必须牢牢把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桂林的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有桂林本身的历史根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抗战的客观形势以及广西特殊的政治气候,进步文化人士的积极推动,更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贯彻执行,多方因素成就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而文化运动的开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桂林文化,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对于我国当代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桂林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动员海外侨胞投身祖国抗战、同仇敌忾。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对海外华侨和归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广大海外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1.
刘艳云 《传承》2008,(8):12-13
加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抗战时期桂林统战文化工作对新时期统战文化工作有着重大的启示:新时期的统战文化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文化人"的教育培养,必须牢牢把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5)
正《抗战丰碑: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一书由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文主义研究员与桂林市博物馆盘福东研究员编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15年3月出版。这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抗战研究新论著,它的出版填补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白,为广西抗战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详实的专题史料。该书具有四个明显特点,值得认真阅读。一是史料的翔实性。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简称桂林"八办")  相似文献   

13.
抗战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努力用抗日的口号团结人吸引人 ,用爱国的精神凝聚人激励人 ,用科学的理论启迪人武装人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陶冶人 ;同时坚决批判和抵制妥协投降文化和专制主义文化及其为之服务而有害于抗战的错误文化理论 ,并进行不同文艺理论观点的有益争论。总结抗战文化的经验 ,主要有 :高举旗帜加强领导 ;主题集中目标鲜明 ;队伍广泛阵容壮阔 ;战胜艰险英勇斗争。从抗战文化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 ,对于搞好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罡 《传承》2011,(20):10-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新桂系统治的广西都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战文化。两地的抗战文化在同一时期既存在着共性,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相宜 《探索与争鸣》2024,(4):144-157+180
从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沦陷,到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桂林凭借其在地理、交通、政治上享有的独特优势,汇聚了中国大批知识分子,书店出版事业、文学创作、戏剧、绘画、音乐、抗战爱国文化运动等随之蓬勃发展。桂林由此成为一个离散文化人身心栖息的场域,也成为中国的抗战文化城。尤其是一批海派知识分子,他们在日军空袭的暴力威胁下办岩洞学校,开展岩洞教育,筹办书社,创刊办报,开垦文化园地,传承中华文化,守护文明之火,在战火中求生存,在山河受难中追求超越时空的精神自由,与时代、社会展开抗争,并最大限度凝聚同道,形成文化磁场,创造出了桂林山水间一个个富有现代意义的全新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9)
抗战时期,桂林版《救亡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刊登了很多的抗战歌曲、抗战音乐文论和抗战歌咏报道,尤其是发表了大量的纪念音乐家聂耳、张曙等人的文章和报道,为桂林抗战音乐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运动前期中心——上海得到实现、发展,并迅速走向繁荣、高涨,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先后形成了以“孤岛”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出现了以重庆为代表的国统区抗战文化中心和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中心,构成了抗战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桂林传统城建文化的人文背景深远而丰富,秦凿灵渠使桂林城建文化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唐宋时期桂林城建文化风格特色形成,桂林风貌呈现山环水抱、自然天成格局.明清以后桂林城建文化从极盛走上衰落,经过艰难的百年探索,桂林城建文化终于走出迷失,开始重建自觉.  相似文献   

19.
师小玲 《传承》2005,(3):30-32
魏华龄,笔名艾林,1919年出生,广西龙胜人。1942年毕业于广西省立师范学校。曾任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兼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桂林市编撰委员会主任,桂林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名誉会长。长期从事桂林地方史和桂林抗战研究。主要著作有《桂林简史》(合著)、《桂林史话》、《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桂林文化城》(上下)等,发表抗战文化研究论文30篇。2005年6月18日,我们在桂林市政协的小型会议室采访了他。师小玲(下简称师):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作为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亲历者,请您谈谈那时的经历和感受?魏华龄(下简称魏):抗…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10)
中国共产党是八桂抗日的中流砥柱,周恩来、李克农、叶剑英等先后指导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工作,推动桂林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展。桂林抗日文化城影响深远,为桂林留下了丰富的抗战文化遗址。其中,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革命遗址保护单位。此外,还有李济深、何香凝、李任仁等著名民主革命家故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