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重要性,阐述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对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1.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劳动者可自行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条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关于非过失性辞退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l条第1款规定的较大规模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  相似文献   

3.
金丽娟  孙玉 《法制与经济》2009,(7):71-71,73
近年来劳务派遣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有效规制这一用工形式,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期待正式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处理劳动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熊晖 《中国审判》2012,(8):28-29
非法解雇及其法律责任规定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八十七条,非法解雇即指"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泛泛而言,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雇事由及解雇程序即为非法解雇。但值得深究的是,解雇无论是实体事由还是程序的违反  相似文献   

6.
唐其宝 《法制与经济》2008,(22):62-63,67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相当于2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责任。"违法本法规定"不应该包括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用人单位在支付赔偿金的同时不需要再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赔偿金的年限应该自用工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也应该适用于事实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强  张旗 《中国律师》2010,(5):70-72
2007年6月29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2008年9月18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明确地将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规定为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9.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经济补偿制度,对用人单位承担经济补偿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以用人单位中的企业为代表,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的新增规定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及经济补偿制度对企业的利与弊,并对企业应如何面对困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更细致和严密,否则就会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企业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本文就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及新法下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第14条引起了广泛争议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争议的焦点是有关年限的规定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依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劳动合同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由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旨在保护劳工利益,加之《劳动合同法》吸收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而使某些有关年限的起点具有溯及力。这样把握既不违反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同时也保护了劳工的正当权益。不过应该有个过渡办法,《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企业对劳工的福利欠债可以考虑由政府"埋单"而不能完全推给企业。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未经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作为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3.
王悦 《法制与社会》2012,(27):30+35
与1994年施行的《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扩大了保护劳动者的力度,对于调整劳动关系方面规定更为详细具体,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劳动合同法》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强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三方面就《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认为《劳动合同法》通过这样的驱动机制和惩罚机制,调动起了劳动者保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积极性,也使得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大幅度上升,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违法.同时,还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劳动派遣的含义、三角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我国目前劳动派遣关系现状以及法律规定中存在的不足,期望我国劳动派遣的相关法规能够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本是传统用工方式的补充,但由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导致实践中处理劳务派遣纠纷产生大量疑难问题。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及法律理论作探讨如下,以求教大方。一、劳务派遣员工的辞职权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5条第一款的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36条、第38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该条款恰恰省略了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所享有的无理由单方辞职权。如何理解这个法律条文的含义呢?有人认为,劳务派遣不同于普通的劳动关系,因为劳  相似文献   

16.
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更细致和严密,否则就会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企业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本文就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及新法下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中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正,以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以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问题,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本文从《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着手,在对其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将来完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细化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是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在立法过程中对此存在不同的声音。实践中出现了以华为辞职门为代表的一些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的事件。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该制度的误解所致,另一方面也与该制度的设计缺陷有关。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虽然做了一些较好的细化,但并未根本解决问题,有的规定甚至背离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初衷。我们应坚持以社会法理念为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9.
离职竞业限制是用来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预防企业商业秘密遭到侵犯,但稍有不慎就有侵犯劳动者劳动权之嫌。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对此作了规定。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竞业禁止的适用前提、对象、范围和地域、时限以及经济补偿等几个方面对竞业禁止条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问清泓 《行政与法》2007,(6):99-101
《劳动合同法》(草案)虽然没有直接将农民工纳入范畴,但是农民工是劳动者之一,理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农民工是《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主体之一。《草案》第一次将包工头作为用人单位纳入劳动法的范畴,对确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与包工头的劳动关系意义重大,对农民工向包工头讨要工资提供了法律依据。《草案》已经将事实劳动关系直接纳入了劳动合同法的范畴,这对保护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意义深远。《草案》对恶意欠薪行为,规定了惩罚赔偿制度,有利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惩罚赔偿的力度不大,应当加大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