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晋东 《工会博览》2005,(18):76-76
自从长大,我就有了自己的密码,自从上了网,密码更是与我形影相随。我已离不开密码,我生活在了密码纵横的世界当中。最早的密码是我的银行账号,在账号后加上一个密码,我以为一切就在我的掌握当中了,因为除了我自己,没有人再知道我的密码。有了密码钱就保险,放在哪里都不用担心。密码成了我的保险柜。  相似文献   

2.
我曾写了一篇《我与教授一番比》的小东西,把我这个小小的公务员与一位教授进行了一番比较,其中最主要的一比是,我说我在为工资以及各种收入上1000元而努力奋斗之时(谢天谢地,现在我已经超过了),跟我差不多的教授已经在向月工资10000元冲刺了,里头的“中心思想”是:我对我们这些吃纳税人的机关小混混那可怜的工资多有不满,  相似文献   

3.
我5岁那年,家里在苞谷还没有成熟时断炊了。而恰恰在这时,我又得了急性肺炎,高烧烧得一连三天人事不醒。家家(外婆)抱着我,和我的父母以及我的两个姨坐在火垅里,唉声叹气,暗自抹泪。婆婆,我饿。我叫我的家家为婆婆。醒来之后,我见我躺在婆婆怀里,所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向婆婆讨吃。要知道,那个时候,我可是三天三夜没进过一粒米了。  相似文献   

4.
另一种创伤     
《工会博览》2013,(1):56-56
我在黑暗中时间太长我已习惯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如果没有光亮我自信也不会转向但我心中始终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我始终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所以当太阳闪电般跃上山岗我像重回故乡的游子一样急切地张开双臂迎上脸庞体验它的光亮承受它的灼烫可当我转过身想看看被太阳点亮的村庄我的眼睛却冒出了金光我由此懂得了另一种创伤它来自给过我温暖的太阳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在我2岁时,爸爸和妈妈离婚,我随妈妈一起生活,妈妈非常憎恨爸爸,便带着我从九龙坡搬到白市驿,而且妈妈在派出所把我的姓名从王一单改成了谢好,爸爸从此就找不到我了。  相似文献   

6.
阮直 《法制博览》2009,(14):23-23
我从懂事起被人强制相信的东西太多了,当我的相信还坚定不移时,被我相信的事情却已变异了——我相信能让我一生吃饱饭的人民公社解体了;我相信的“一大二公”并没有优势;我相信的国有企业也贱卖了;我相信的“十月革命”在它的故乡就遭到了遗弃;我相信,甚至还崇拜的一位老领导也被抓了起来,估计临死之前是走不出吃饭“供给制”的那间小屋了;  相似文献   

7.
柯蓝 《工会博览》2005,(3):78-78
1937年,才17岁的我奔赴八路军总部参加了学兵队。在一次日本飞机的轮番轰炸中,大队长负伤了。我护送他来到前方医院。 一个戴口罩高挑个子的女护士检查过伤员后对我说:"这里没你的事了,可以回去了!" 我一头倒在窑洞外的石阶上睡着了。这是我  相似文献   

8.
我叫张君平,今年20岁。现在是石柱县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我11岁那年,父亲丢下我、妹妹和妈妈母子三人。撒手西去。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我不得不缀学回家,帮助妈妈干农活。第二年。我有了一个继父。他开始对我很好,把我送进了学校的大门,可平静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却显示出了他粗暴性格,动不动就对我的母亲吵骂,特别是喝酒后经常动手打我母亲。那时的我还小,不懂事。可这一切,却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给撕开了一道口子。  相似文献   

9.
汪金友 《法制博览》2009,(12):38-38
10岁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读错了一个字。我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个字你读错了。撑应该读‘cheng’,不读‘zhang’。”老师很不高兴:“你怎么知道我读错了?”“昨天晚上我哥就告诉我这字怎么读了。”“那等我回去查一下字典吧。”从那以后,这个老师就不喜欢我了。尽管我在班里考第一名,她也不表扬我。  相似文献   

10.
坏事变好事     
高为  丁丁 《法制博览》2009,(6):54-55
两年前的正月十六星期一,我步行去上班,同事问我为什么不骑车,答曰:锻炼。其实是前一天晚上,我去父母家过元宵节,回到自家楼下才发现,在团圆节里,我却与我的亲密战友、两轮坐骑分手了——它被偷走了。这是我在半年时间里丢的第二辆车。同事安慰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车丢了你就运动了,不是坏事变好事吗?我说:别扯淡!我这样的五旬老汉被逼运动还说得过去,  相似文献   

11.
    
我寻觅,我呼唤我丢失了很久很久的自己仰望博大的天空我在天宇中寻找着自己我也是一颗星啊虽然刚刚露头,还不曹被人提起俯视无垠的大地我在大地上寻找自己我也是一领籽啊虽然刚刚发芽,还不曾被人注意我寻觅我呼咦我终于找到了丢失了很久很久的自己寻@袁娟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的一个傍晚,闲着无聊,我在路边的小地摊转悠。一个蹲在角落里看书的小伙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面前摆放着两个用黑布遮盖着的小竹筐。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小伙子好像注意到了我,漫不经心地抬起头问我:“大哥,您……您买草莓吗?”  相似文献   

13.
爱的声音     
刘蕊 《工会博览》2005,(24):77-77
我的朋友很早以前就有手机。在家庭电话还没普及,呼机还是奢侈品的时候,家庭并不富裕的她已经用上手机了。我时常会埋怨她不会过日子,但在我目睹了她用手机以后我便不再说那些话了。 那是一个繁忙的  相似文献   

14.
且行且珍惜     
正从小我是由姥姥带大的,只可惜等我长大后,因为和姥姥在不同城市,距离和时间的限制,让我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她身边,直到姥姥去世后,我才真正理解了"珍惜"二字的重要意义。从此,如何将"珍惜"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中,便成为了我思索的问题。为此,在妈妈60岁生日时,也就是2009年冬天,我带着父母去了海南,短暂而  相似文献   

15.
那年我终于在学校出事了. 自从我步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大门,我就承认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来自农村,但却以此为耻辱.我整天和班上几个家住城市的同学混在一起,旷课、打台球、看录像、追女生…… 我忘记了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多交了3200块钱的自费生;忘记了父亲的企盼;只知道在浑浑噩噩中无情地吮吸父母的血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温暖     
林中洋 《法制博览》2011,(14):19-19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编辑的邮件,他们的杂志转载了我的文章,想给我付稿费、在邮件的最后,这位编辑写道:“初春时候,乍暖还寒,请注意保暖!”看罢,我小小地吃了一惊。我与这位编辑素昧平生,就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他竟然嘱咐我这个!尽管我知道类似的客套在中国不算什么,而且这位编辑肯定会给所有他的作者都送上同样的祝福,可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淡淡的温暖。  相似文献   

17.
李晓 《工会博览》2010,(14):47-48
前不久,我在官场的朋友余局长向我诉苦说,李兄,我吃什么东西也不香,患厌食症了。 余局长当官已经20多年了,在官场算是摸爬滚打的“老油条”了。  相似文献   

18.
程文华 《工会博览》2005,(19):18-18
读者兰小姐在来信询问:我于2002年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制药厂工作,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在去年9月份劳动合同期满后,我辞职到另外一家企业工作,要求把档案转到本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但那家制药厂却一口拒绝了,我多次找他们协商也没有什么结果。由于档案始终转不出来,我因此失去了参加技术等级考试的机会,影响了我的工作和进一步发展。请问:他们有权扣留我的档案吗?我应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叫俞桂章,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僻陋的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淳朴、本分的庄稼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我却一直在父母和姐姐的呵护中无忧无虑地成长。不知是天赋还是灵性,上了学之后我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不但老师喜欢,父母高兴,就连附近的邻里也对我赞不绝口。凡有好吃的食物,都不会忘记给我留一份。那时,父母就坚毅地下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供我读书。我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的前三名之内。学校的“三好学生”我总是榜上有名.学习中的多项奖项,我也能幸运地获得,由于获得的奖状多了,细心的母亲就特意请人做了只小木箱,专门珍藏我的各种奖状。  相似文献   

20.
陈晓东 《工会博览》2014,(36):36-36
从1979年底,我就跨进了公安机关的大门。30多年来。我从未想过离开公安系统。在相册中,我最偏爱的是身上穿着不同制式警服的照片。沈亚童 这是我在1979年第一次穿上警服。在当时执勤的怀柔水库门口拍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