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会博览》2023,(27):45-47
<正>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里,一位瘦削的老人操作着电动轮椅,每天往返于家和研究所之间。已经89岁高龄的他,虽然腿部做过手术,但依然坚持按时上班。更早之前,他每天骑车上班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自行车院士”。他是毛二可,从他朴素的衣着、谦和的态度中,你可能很难想象到他的一生创造过怎样的“宝藏”。  相似文献   

2.
以无胜有     
您也许听说过以少胜多,但是听说过以无胜有的事吗? 上海中百一店的一个“永久”自行车广告橱窗,没有一辆自行车,只有一连串的圆圈,还有三个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人”——一个大三角外加一个圆形。整个橱窗陈列就这么简单。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似乎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滚滚向前,互相追逐。奇怪吗?没有人反而感到有人;没有车,反而觉得有车。给人以错觉,恰恰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这就是孔明“空城计”一策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次大行动! 今年3月15日,公安、城管、交通等各路兵马一齐出动,全面整顿自行车违章现象。一面是扣车罚款,另一面,骑楼下,墙角边,乱停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座平均1.7人就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城市里,不少人却在到处寻找,自行车“家”在何处?保管站就不能多设几个吗? 丽日蓝天的节假日里,如果你走过商场林立的北京路,从永汉电影院走到新大新公司,300米左右的路段竟要走半个小时以上,人们愤愤地把目光投向成行成列占据人行道的自行车。骑楼边上每一根柱子都钉着一块小牌:“此处禁止停放自  相似文献   

4.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5)
在今年十分寒冷的春节期间,“城市故事”版块收到了许多读者的贺卡,他们从全国各地,寄来了对“城市故事”的关心和支持,寄来了对“城市故事”的期望和鼓励。内蒙古的龙丽丽朋友不但寄来了贺卡,还寄来了一封贴满祝福话语的长信。她的信中说:“我收到了你们杂志的贺卡,但没有你的名字真是遗憾,不知我可否加入到你的朋友的行列里来,成为‘城市故事’大家庭的一员?”看着信,我想,她应该已经是我们的朋友了,不是吗“城市故事”正是在每一个像丽丽这样的热心朋友的关心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春节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收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已经由“城市故事”的朋友成为“城市故事”的作者的张潮从遥远的贵州遵义打来的,他为所有的“城市故事”的朋友送上了新春佳节后的第一份祝福。第一次,编着“城市故事”一份份稿件,我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在编写,我真切地感觉得到,我是和你们一起,编发着这个版块,奉献着一份真诚。当春满大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把“城市故事”编写得更好吧。欢迎来信来电来信请寄:广州东风东路512号《南风窗》“城市故事”收 邮编:510050 热线电话:(020)3800404  相似文献   

5.
何方神圣     
“地下”活动笔者某日路过中山×路,骑楼底守候着一个衣衫整齐的青年男子,操着潮汕口音,见我推着的自行车破旧,遂上前一步,在瞬间几乎贴耳言曰: “旧单车卖么?”如果说,随着这几年实行经济开放的政策,广州街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无牌个体大军”、“明火执仗”地活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而他们好歹还是有户籍的本地本区人 (有许多还是正宗待业青年);那么还有另一种人更为浩荡,不但“无牌”,连暂住证也没有的“地下”大军,他们的存在就更是市民们所不容忽视的了。之所以说其进行“地下活动”,首先是因为他(她)们的“经营范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小陈是福山区一家服装企业的员工,10月中旬在骑自行车上班的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伤.经交警部门认定,摩托车车主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小陈承担次要责任.小陈要求单位为她申请工伤认定,却遭到单位拒绝,理由是小陈当天上班迟到半个多小时,事发不是在上班途中.  相似文献   

7.
底线     
李波 《法制博览》2008,(12):13-13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当今城市人的生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忙”。看看我们的周围,大人忙,孩子也忙;男人忙,女人也忙;当官的忙,老百姓也忙;上班的忙,下岗的也忙……好像不忙不足以成其为城市人。过去见面打招呼总是“吃了吗?”现在已改作“在忙啥呢?”“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算是好的,忙到太阳上山也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8.
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已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9.
城·家     
《工会博览》2013,(15):1-1
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在永定河畔开幕了. 生态修复无疑成为本届园博会最大的亮点,行走在这片涵盖着北京曾经最大垃圾填埋坑的园博会展区,环保、低碳的理念处处可见.更促使着北京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思考,城市园林是什么?我们究竟要过怎样的生活? 自从有了城市,人便逐渐与大自然拉开了距离.然而,人类离不开自然,城市越发展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就越强烈,所以开始在城市进行植树等营造自然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我是2010年调到工会工作的.在工作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普遍性问题——心理纠结所产生的后果.一个毕业一年多的女大学生,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却不会与人沟通,和同事闹点矛盾,上班成了她最大的纠结,单亲母亲帮不了女儿急得失眠、焦虑、抑郁,精神快崩溃了;新买的车停在小区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划了几道儿,结果是“谁让他臭美呢”;职工和领导顶牛“理由是他就看我不顺眼”……这一切都和心理有关系.日趋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承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我邀请了几位退休的老校长、有心理咨询证的老师,组建了“心理疏导室”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新年后第一个工作日的清晨,东北郊粮食收储库党群工作部的副部长王涛就快步踏进了办公室,“我回来啦!”王涛笑盈盈地看着同事们,眼前的她似乎变了一个人,相比怀孕时的状态,现在的她更加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孩子还那么小,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上班了呢?”同事们纷纷问道.原来,王涛的孩子才刚刚6个月,她不仅在怀孕时对工作尽职尽责,现在更是放弃了休假机会回来上班.  相似文献   

12.
看了这题目,您也许会奇怪:“路”怎么能“走”人呢?有有搞错?那么就请您先听听我的故事吧! 有了人就有了路。人和路都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了。当初我还不会骑车时,天天走路。走路,这最平常的事,还能分对错?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我是“哪儿有空就往哪儿钻”。人行道若是被“走鬼”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了,我就会一边骂一边走到自行车道里去。有时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又会很自然地骂他们是“睁眼瞎”,“有眼无珠”。要是碰上绿灯过马路给那些右转弯的车碰着了,那我就更火:我走路又没挨着你,你惹我招我干嘛?  相似文献   

13.
上班一族     
《南风窗》1995,(1)
信念上一期“上班铃”敲响之际,我们曾为维护“前门上车”秩序的人拍手叫好。确实,一个城市的进步,有赖于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 不过,有朋友提出疑问:“前门上车”固然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但如果司机允许乘客走“后门”呢?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一如  相似文献   

14.
一对修理自行车的中年夫妇的摊位就在我每天上下班必经的那个铁路口。同所有做这种手艺活儿的人一样,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显露着岁月的风霜。 多年来,那不止一次的“接受”修车,让我心生感激。是的,这夫妻俩这么多年来,对所有在他们面前停下来的人.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自行车打气、紧螺丝、擦油之类的活儿.不仅分文不取而且笑容可掬……  相似文献   

15.
马春燕 《工会博览》2014,(12):44-45
现如今,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平时上班的时候不能和孩子相处,因此在教育孩子上,不得不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代劳了.人们常说“隔辈人更亲”,在对隔辈人的培养教育上,一些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很多时候是“疼爱有加、包办代替有过”.那么,到底隔辈人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本刊记者采访了红黄蓝教育机构副总裁蔺玉华,看看她在教育自己的小孙子时,是如何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给与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的.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一直是广州的痛。它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让地方政府挠头不已,甚至屡屡被专家当作反面典型抨击,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正是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大片低矮、混乱、丑陋的村落,演绎着当代中国人口迁徙的人间万象。所谓“城中村”就是“城市里面的村子”,其行政设置是”村”,管理机构是“村委会”,常住人口是“村民”。村民的住宅是建在自己的宅基地上,一般都是四五层的小楼,有点像城市,但有欠豪华整饬。村民没有田地,像城里人那样,以租房、经商、上班为  相似文献   

17.
“嘭!”两个大汉的自行车不小心在街头相碰,都忘了说声“对不起”,于是都怒目圆睁准备开打。其中一个捋起了衣袖,另一个觉得势头不对,立时转身蹬上自行车溜之大吉。这一个之所以胆怯的原因,是看到另一个的手臂上纹着一只鹰! 有人知道这则轶事后嗤之以鼻:“小儿科啦!”据  相似文献   

18.
都市人很忙,忙得有时连打个招呼也是余音尚在,人已走远。 留给都市上班一族空闲的时间很少,似乎只有上班和下班的途中有两段“空白”,可以由他们涂抹些自由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给你一个幸福空间,它在绿荫下、它在白云端……”伴随着轻盈的脚步和歌声,乍一听,还以为是哪个部门的小姑娘来上班了呢!仔细一看,原来是刘爱军进来了.1990年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她,至今已经工作24余年了.作为一个60后老大姐,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她都保持了90后的年轻态.  相似文献   

20.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是燕山环卫人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朴实无华,但是每天忙碌在大街小巷的环卫职工,就是用这句话鼓舞着自己,激励着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编织着建设美丽燕山的五彩之梦. 裴阳,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垃圾清运工人,至今他都清晰地记得他上班第一天的情景.那是一个盛夏的早晨,他第一次跟车清运垃圾,在不小心打翻一个垃圾桶的时候,腐烂的瓜果蔬菜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毫无心理准备的裴阳被呛得眼泪都流了下来,胃里一阵翻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