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毅 《湖湘论坛》2001,14(6):37-39
文学是民族文化心理历程活的“化石”。文学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有许多通融的地方。本文就选择这样的角度,去探视冯子振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一冯子振(1257—1348年)的文学创造带有独特的湖湘文化的印记。这从其作品的以下三个特点可看出来。其一,对屈原,贾谊的景仰,并刻意以骚赋为楷模。“自楚汉时期屈原流寓沅湘、贾谊谪宦长沙之后,流波所及,始开湖南文学风气。尤其是屈原的辞赋……在开创了一个与《诗经》风格迥异的南方楚辞,离骚文学流派的同时,也奠定了湖南文学的基石。屈、贾一直是古代湖南士子引为骄傲的文章和道德…  相似文献   

2.
讽谏君王的大赋是汉赋正宗。然而,《吊屈原赋》、《长门赋》、《答客难》、《解嘲》、《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等这些抒写政治牢骚的名篇影响不小。汉代辞赋家的牢骚,大抵生发于作者才能压抑、生活困顿,以及社会的小人得志、用人不公,揭露了封建帝国盛世的阴影和末代的腐朽。汉代第一个发牢骚的辞赋家是贾谊,最后一个是赵壹。贾谊在文帝二年被守旧派排挤,担任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过湘江时“为赋以吊屈原”①;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作于熹平二年。②辞赋家的牢骚首先是政治才能被压抑,也就是“士不遇”。因为大臣谗害而文帝疏远…  相似文献   

3.
<正>某啤酒品牌广告大致内容是,屈原悲愤地站在江边,口里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出要投江的架势。这时,坐在屈原身后的一名现代打扮的年轻人奉劝屈原说:“人都死了,你还能求索啥?”屈原听了此话后一扫愁容,笑逐颜开,与这名现代年轻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该品牌啤酒。竟然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屈原如此广而告之,无非就是想利用人们对  相似文献   

4.
委屈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再简单不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一个人一生中不受点委屈怕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心中的委屈又是千奇百怪的。而公安民警所受的委屈,恐怕是我们这个国度里最多的一个集合体。有例为证。年前,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分局辖区内发生了系列强奸杀人案,先后有七名女性遇害。侦查员们憋足了劲儿,连续奋战了60多天,连个歹徒的影子都没有找到。一时间,民怨沸腾:“什么公安局,还不如更名为粮食局得了。”无论在多么凶残狡猾的歹徒面前都不曾言败的侦查员们这时傻眼了,面对老百姓的一片怨声…  相似文献   

5.
甄别人才,组织人事部门往往习惯于用正向思维,如从赞扬、成绩、长处和内行等方面去鉴别,而用反向思维却很鲜见。但社会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甄别人才思维方式应用的多样性。用反向思维同样能够达到甄别人才的目的。从嫉妒中甄别人才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人才现象。人才,尤其是初出茅庐者遭嫉妒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汉朝贾谊的才学曾颇受汉文帝器重,汉文帝欲使贾谊做公卿大官,但大臣中灌婴等人妒忌他。并谋害他。汉文帝听信谗言,遣他做长沙王的太傅,贾谊从此忧愁悲伤,短命而死。贾谊的悲剧,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两件大事对楚辞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二是1953年屈原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性的广泛纪念。这两件事使当代楚辞研究,从开始起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当时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1957年作家出版社选编出版了一本《楚辞研究论文集》。多数文章集中地突出了屈原及其作品的两个主要思想:一是“人民性”。认为屈原的思想和作品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这是大家一致的认识。只有极少数文章有夸大之词,超越了时代和阶级,为大家难以接受。二是“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初见蒋舒文,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每个周末,她都会如约出现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在医院的肿瘤科或者康复科陪病人们聊天、关照病情等,做义工已经成了蒋舒文工作之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90后”小姑娘,是一家外企的白领,她加入义工队已经两年半,成了“三星级”志愿者,服务时间累计超过650小时。“其实我就是把大部分玩的时间拿来做义工。”蒋舒文说,“做义工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徐宏 《现代领导》2002,(1):46-46
作为人之父母.应该给自己的子女留些啥呢?这看似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但人们在用实际行动填写“答卷”时,却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忠诚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方红霄在与我的交谈中,数次提及江泽民总书记对武警官兵的这一嘱托,他说这一嘱托是他坚定的信念。1990年3月,方红霄从湖南岳阳前往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服役前夕,他的父亲对他说:“为人办事,要多想着国家,多想着社会;当兵就是保家卫国,咱家有你哥仁,万一少了你一个,咱也没啥!”这些朴实的话,既像奋进的旗帜,又像催征的战鼓,激励着方红霄带着忠诚、带着追求走进了警营,加入到人民卫士的行列。‘’做人民卫士,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方红霄说这句话时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0.
漫说牛气     
漫说牛气董超“牛气”是什么玩艺儿?是逞能?是专横?是霸道?未见有人下过定义。但是,牛气得不是地方,牛气便啥也不啥。前些天,笔者与二友在小酒家闲聊慢饮,便真真切切将此景况观赏了一次。邻桌仨人酒意阑珊,乘兴夸耀起在家的地位来,一个比一个牛得可爱、牛得狠煞...  相似文献   

11.
今天你“火星文”了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东 《台声》2007,(3):76-78
或许仅看字面,各位看官可能很难理解啥叫“火星文”。可能是火星人用的文字吧?如果你回答的是这个答案,很不幸你已经掉队了。到底什么是火星文?或许简单的说就是英文字母+正常中文+网络口语+表情符号的综合体,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文字,想必会有一种创意的乐趣。电子邮件、在线聊天、手机短信息,当地球语都嫌不够说的时候,欢迎到火星上走一圈,学点火星文来活跃空气。  相似文献   

12.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3.
“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屈原诗作,充溢着前所未有的强烈爱国精神。因此,人们称屈原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之所以异乎寻常的强烈,乃是历史、社会以及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交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则是他那超乎常人而达到时代高度的哲学认识。屈原的爱国精神,正是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欲要充分阐发和大力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就必须认真探讨和深人理解屈原的哲学思想。屈原的哲学思想,最为集中地表达在被誉为“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的长篇诗作《天问》中。在此诗的开篇,屈原就提…  相似文献   

14.
在贵刊八三年第二期上,刊载了一篇题为《考察商品因素的不同顺序说明了什么》的文章(以下简称《考察》)。我认为《考察》一文对马克思为什么在研究普通商品的二因素时先讲使用价值后讲价值。而在考察劳动力商品时则顺序恰好相反的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有许多值得商确的地方。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仅供讨论。《考察》一文作者做的第一点解释是,由于一般商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首先是一个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所以“只有透  相似文献   

15.
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作为一种文体,是在汉代得到承认,从此影响深远,“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四语)。但在汉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汉人并不以“楚辞”一名来称呼屈原的作品,而且,这正是汉代文坛写物大赋风行日盛的时期,汉人却又常常将屈原的作品称为“赋”。楚辞与汉赋,虽然源流相牵,其实体制不同,以致于后人有“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这是不十分恰当的”批评\尽管如此,“楚辞”这个名称毕竟还是汉人确立的。因此,如果考察一下汉人最终将屈原的作品以“楚辞”定名的过程,是可以反映汉人是如何认识并接受楚辞这…  相似文献   

16.
曾听说过古代一则轶事:“病人上门,医生道歉”。为什么有病人上门求医,这位医生还要鞠躬道歉呢?原来这位中医认为,中医的根本思想是“不使人生病”,认为人原本是能够健康生存的。据此,他才产生“病人上门,医生道歉”的想法。因为自己指导不够,才使人们得病,这是医生的责任,当然要道歉。且不说这位中医的境界如何,如果医生发现病人有什么病症,不仅要“治病”,还要开出“今后怎样做才能少生病或者不生病”的方子。可见,医生如果教给人们如何健康地生活,将会使多少人“不生病”、“少生病”或者“带病长寿”。  相似文献   

17.
《大连干部学刊》2014,(8):61-61
在生态学研究中,判断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两个标准:一是“最大的自我实现”,二是“最普遍的互利共生”。放在政治生态上,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一则,干事要有激励、有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麻油飘香     
我不是一个美食家,但我是一个喜欢美食的人。喜欢美食,书店里看到“食谱”一类的书,就不免拿起来翻翻,遇上文字、印刷、图片精美者,还要买它一本。看这种书,也是一种享受。有时来了兴致,还要照着食谱亲自下厨。鲍鱼龙虾做不了,普通的鸡鸭鱼虾还是可以的。在家族里,我的“干烤大虾”、“糖醋鱼块”、“蒜烧茼蒿”、“肉末鲜香菇”是出了名的,每逢过年过节或家族团聚,孩子们吵着闹着要吃我做的菜肴。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人们工作日益紧张,许多人面临着事业家庭难以两全的无奈。为了事业而懈怠家庭责任、委屈个人兴趣,还是为了家庭和喜好而放弃部分工作?在荷兰,近年来悄然兴起一股“半职工作”潮流,或许为这道难题提供了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由于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差,一般人们的寿命是很短的,六十就叫“花甲子”,七十就到“古来稀”了,啥叫古稀之年?古时侯活到这个岁数很稀少呗!不知道我这样解释对不对?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也就算长寿了。所以有句老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但事有例外,古代也不乏长寿之人,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够长寿甚至寿活百岁,其经验既便是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春秋时就有一位寿星佬,他活了一百多岁,长寿秘诀只有一个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