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十年来,我国一直在经受着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当我们还没有从1998年的大洪水中喘过气来时,新千年之初河北等地的大旱灾、北京等地的沙尘暴等,又给国人留下了关于灾害的更深刻的记忆。你对我国灾害的发生情况了解吗?本文试图为你揭示导致我国灾害频发、灾情巨大的人为原因,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盘点2006     
2006年我国属于重灾年份。2006年全国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都是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1998年特大洪涝以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为此,2006年汛期共启动应急响应36次,其响应密度之大、响应等级之高,为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以来之最。站在2007年的门槛上,回首2006年救灾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我们将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本刊将在本期和下期陆续刊登2006年盘点系列,对2006年救灾应急工作、减灾工作、灾害情况等进行全面盘点。敬请关注。盘点2006@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我国连续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两次巨灾,灾害波及范围之广、死亡人口之多、经济损失之重、社会影响之深、救灾难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灾情之重远超常年;此外,台风、洪涝、旱灾、风雹、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也不同程度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999万公顷,绝收面积403.2万公顷;倒塌房屋1097.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 排山倒海台风为害浙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鱼米之乡”,当然有风调雨顺的环境;风调雨顺,当然是轻灾少害。浙江的的确确是“鱼米之乡”。天时地候也大致相宜,只是灾害却未必少,甚至可以说是重灾之地。浙江的灾害有多重?发生的频率又如何?我们可以用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作为对比的标准。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是我国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若以台风灾  相似文献   

5.
<正>2024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多地遭受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当地相关行业和民众出行造成巨大影响。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该次灾害事件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过程进行介绍,同时对2008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回顾。通过两次灾害应急能力的对比,总结出我国各地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以及灾害应急机制等方面的提升,并给出相关措施以进一步增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属于重灾年份,台风、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震、风雹和高温热浪等多种灾害频发并发。台风登陆时间之早,超强台风风力之强、破坏力之大,有的台风在我国内陆滞留时间之久、带来的降雨量之多,都是多年来罕见的。尤其是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先后在中国东部沿海登陆,引发了重大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2006年夏秋时节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气温之高、干旱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长、抗旱难度之大为百年一遇,长江上中游主汛期水位之低也是历史上所…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开展减灾工作,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历史及现状,为探索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将组织编撰大型著作《中国自然灾害要略》。内容主要是记述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受灾程度、次生灾害、减灾措施及效益等。全书共约200万字,分上、下两卷,上卷为1949年—1990年的灾害,下卷为1949年  相似文献   

8.
山体滑坡灾害是世界上分布广、发生频率高、造成危害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丘陵和山区。我国许多丘陵山区的人民,每年都承受着山体滑坡带来的巨大威胁。《中国地质环境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9月间,我国就已发生滑坡灾害10738起,占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76.5%。有效应对山体滑坡之害,应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以及民政、水利、国土道路交通等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山体滑坡灾害往往伴生于暴雨、山洪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所以常被忽  相似文献   

9.
潘江峰 《中国减灾》2013,(5X):63-63
<正>自然灾害,连同人为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泥石流、台风等。人为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遇到灾害时我们心连心应对灾害。是啊,现在的灾害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危险。例如,1998年特大洪水,造成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问。2008年年初,我国发生了50年不  相似文献   

10.
金磊 《中国减灾》2002,(4):26-27
人类每时每刻都想去追赶一艘艘满帆的快船,却不大注意自己乘坐的或许已是一只即将失航之舟.面对全球近几十年来不断上升的事故、灾害与环境公害的风险,21世纪的钟声庄严地告诫我们:人类要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在从事一系列重大工程上要足够地关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为我们所描述的防灾减灾的方向,极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人为原因所导致的失误及灾祸扩大化之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如同往年,2014年夏汛依然不平静,灾害的侵袭多次发生,影响遍及全国各地。我们挑选今年入汛以来8个灾害过程,涵盖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灾害,分析其灾情和特点,为读者全面展示2014年夏汛灾害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尽管作为历年夏汛灾害主力的洪水,依然肆虐祖国大地,但地震、干旱、台风等灾害接踵而至,俨然成了主角,你方未唱罢,我方已登场,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狂暴的威马逊,罕见的夏伏旱,瞬间释放能量的鲁甸地震,每一个都不简单。狂暴的威马逊纵横四省(区),让惯于应对台风的海南、广东等地多少有点"懵",交通、供电、供水中断;罕见的夏伏旱一出现就跨越东北、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旱了我们的粮仓;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国属于重灾年份,台风、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震、风雹和高温热浪等多种灾害频发并发.台风登陆时间之早,超强台风风力之强、破坏力之大,有的台风在我国内陆滞留时间之久、带来的降雨量之多,都是多年来罕见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飞天、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然而,更加令人难以忘记的是,我国在经历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之后,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发生里氏8.0级的汶川地震,灾害强度之大、破坏程度之重、伤亡人数之多、经济损失之巨、波及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深、应急救灾之难均为历史罕见。科学做好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将重建美好家园与实现灾区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灾害损失评估结果是重要的依据之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巨灾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来,印度洋地震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巴基斯坦地震等巨灾波及区域之广、破坏程度之深、灾害损失之重,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由于受灾各国在科技、经济、法律法规、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公民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灾害应急救援措施和效果也显现了较大的异同。通过对近期全球一系列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研究,将对我国应急救援对策和具体措施的优化予以启示。国际社会安全减灾现状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国际社会极其重视。2005年1月22日世界减灾会议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召开,会议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  相似文献   

16.
马玉玲 《中国减灾》2013,(10):48-49
近20年来,伴随着灾害的多发、频发、重发和灾害风险形势的加剧,灾害评估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灾害管理政策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越来越多地直接或间接出现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减灾规划或规章制度中。尽管有些表达还不够明确,但从这些政策法规条款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灾害评估对于防灾、备灾、减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的支撑作用正逐步显现且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4,(10):14-23
如同往年,2014年夏汛依然不平静,灾害的侵袭多次发生,影响遍及全国各地。我们挑选今年入汛以来8个灾害过程,涵盖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灾害,分析其灾情和特点,为读者全面展示2014年夏汛灾害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持续的大旱,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灾害形势的严峻性。 就在人们紧张地送水、打井、捐助、抗旱的同时,许多人都在思考:面对灾害,我们怎样做,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少受损失。  相似文献   

19.
苑迪 《中国减灾》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首个用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1991年到2008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经过17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初战告捷。成功发射“环境减灾”A、B星,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它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强大灾害监测能力,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尽管作为历年夏汛灾害主力的洪水,依然肆虐祖国大地,但地震、干旱、台风等灾害接踵而至,俨然成了主角,你方未唱罢,我方己登场,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狂暴的威马逊,罕见的夏伏旱,瞬间释放能量的鲁甸地震,每一个都不简单。狂暴的威马逊纵横四省(区),让惯于应对台风的海南、广东等地多少有点“懵”,交通、供电、供水中断;罕见的夏伏旱一出现就跨越东北、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旱了我们的粮仓;震级不锋高的鲁甸地震,竟然也夺去了617位同胞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