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泛化是我国近20年课程研究和实践探索共同促成的现象,该现象演进包含4个阶段:"什么都是课程"的课程概念泛化阶段,"人人皆做课程"的课程权责泛化阶段,"事事皆可成课程"的课程资源泛化阶段和"事事皆需课程化"的课程技术泛化阶段。悬置对课程"泛化"现象的消极评价,对其进行开放、动态、辩证的过程性分析,可以发现:源自于课程研究范式多元化的"课程概念泛化"有助于建构富有张力的课程思想;发端于课程管理体制民主化的"课程权责泛化"促进了课程政策和思想向生动课程实践的转化;开拓课程视野的"课程资源泛化"解放了实践者的教育想象力;激活学校课程建设创新力的"课程技术泛化"则有助于被忽略轻视的教育领域和活动重振旁落的教育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着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文章从课程创生观视域,针对当前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角色的"失真"现象及其成因,探讨了体育教师的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3.
当今教育领域,理解课程理论已经成熟,它给以开发范式为基础的学校音乐学科课程带来了新的教育评估视野。课程领域所出现的理论转型,使我们开始一种以理解课程范式为基础的音乐课程理念的思考。音乐课程开发范式中音乐的界定具备科学技术概念的含义,如乐理学习对音高、音质、音色、音的力度、音程等的物理属性的界定,它将这种音乐体系看作是“文化无涉”的具有普遍性的“科学体系”。而作为理解课程范式的起点和理论框架,将音乐作为文化的界定表明,音乐理解课程已经显示出音乐是作为一种文化表征,因此,音乐课程被理解为历史文本、政治文本、种族文本、性别文本、现象学文本等以及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4.
吴岚 《法制与经济》2008,(24):17-18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宪法、宪法学的发展及宪法学课程建设产生政治性影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宪法学课程建设就是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重新思考解决宪法学课程的理念问题、教学队伍的建设问题、教学内容的构建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问题、教学条件与资源的利用问题,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宪法、宪法学的发展及宪法学课程建设产生政治性影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宪法学课程建设就是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重新思考解决宪法学课程的理念问题、教学队伍的建设问题、教学内容的构建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问题、教学条件与资源的利用问题,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课程衔接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瓶颈"。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教育通识类课程与学科教育类课程、教育学类课程与心理学类课程以及教育理论性课程与教育实践性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贯通,重视引导并指导师范生在不同课程所激发和产生的学习经验之间加强深层次关联。唯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可能真正促进师范生在职前专业教育阶段的学习效果最优化,进而达成教师教育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平 《法制与社会》2013,(28):233-234
课程设置是一项看似简单但却相当复杂的项目。法律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培养的法律专业人才是否合格。可见,课程设置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规律以及对于法律的理解都会对法律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产生一定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培训课题设置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训课程设置是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的任务是构建培训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它是基于对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的决策。培训课程设置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方针、培训政策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培训课程设置的开发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其体现了强化课程设置开发全过程与培训教育外部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和作为课程的教育学.从学理上讲,两种形态的教育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伴相生,彼此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现实中的教育学课程形态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学课程;教育科研体系中的教育学课程;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学课程.据此,未来的教育学可能分化出三种品格:其一是大众教育学;其二是"临床"教育学;其三是人文教育学.无论是大众化还是精英化,无论是实用性追求还是超越性追求,我们的旨趣都在发展人、生成人.因此,只要"成人"之需要存在,教育学就不会终结,教育学的课程形态也将不断演变、发展乃至走向相对意义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分析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对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两所学校进行了个案调查,从新课程本身的特征、宏观社会以及学校内部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若干主要因素.就新课程的特征而言,尽管教师认为这次改革十分必要,但改革规模宏大,而且新课程实用性欠佳.从学校所处的宏观脉络来看,新课程改革的决策参与机制、教师发展与资源支持仍需改进.为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状况,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职能,改善学校组织结构,同时发展合作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1.
对公安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细燕 《政法学刊》2000,17(1):89-91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建设需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提高质量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是课程建设的必然选择。就公安院校来看,课程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安教育效益有决定性作用。公安院校的课程建设与其它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2.
对"法定知识"通常的解释框架是"阶级"和"意识形态",即课程所具备的阶级属性和内隐的意识形态特征,并以此来对应教育的不平等,以及知识和国家权力联姻后的控制特征.但在课程寻求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行动者的言说、意识、意志与实践更加凸显.研究者认为社会因素只有融注在有血有肉的行动者后,对课程知识的作用才更为真实、更具整合性与穿透力.  相似文献   

13.
王首敏 《政法学刊》2008,25(2):113-116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落实,课程建设在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中日益显得重要,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公安高校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地位,加强课程建设迫在眉睫。创立课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实施课程建设的现代化、加强课程建设管理与评价是公安高校当前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设计理念,强调双向互动交流和开放性设计原则,规划、建设和完善了外科学网络课程,在课堂教学信息、课后复习资料方面、拓宽素材库、互动交流、在线测试、实习指导等6个方面共设置了16个模块和栏目,资源总量目前已达15G.教学实践表明:本网络课程的应用提高了外科学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学的整体改革,优化了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课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实践环节。现阶段,网络课程建设投入不足,课程平台无法进入,课程内容无法更新。学校应建立网络课程建设与运行的长效机制,在转变观念、资金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教育课程的理念—基于“文本”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心理教育课程则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从后现代哲学的角度解读,心理教育课程是一种文本,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建构性特色。结构性文本、潜隐性文本、拓展性文本和商定性文本是心理教育文本的四种形态。心理化、生活化、问题化以及螺旋式是心理教育文本编制的四种取向。  相似文献   

17.
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食品工艺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改革思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重点论述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实训→创作→应用"渐进式课程教学模式、教研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8.
英国学古德森的课程社会学研究在西方独树一帜,有相当大的影响。本主要对其研究特色-课程研究中对生活史视角的强调-作了介绍和分析。本认为,课程研究的生活史视角从本质上讲具有历史性、主体性、断片性三个区别于其他视角的特点,而这种研究特色可以从研究本人的生活史中找到有深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程诗淇 《法制与社会》2013,(33):224-225
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概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文章从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定位三个方面,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策略,包括:深入领会“基础”课程性质,提高教师自身责任意识;明确“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完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基层警察训练学校多以警务实战技能战术课程为主。由于受传统军事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现有警务实战课程存在一些弊端。单纯强调系统身体素质训练和各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通过多种途径和模式增进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团队意识意志品质。在实际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