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民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阶层,故很难用单一的标准,从单一的视角来框定他们的文化性格。他们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群体.能集相互对立的性格要素于一体,并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展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论述"中国社会的本质"时,曾提出:中国家庭是自成一体的小天地,是个微型的邦国。社会单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才是当地政治生活中负责的成分,村子里的中国人直到最近主要还是按家族制组织起来,村子通常由一群家庭和家族单位组成,他们世代相传,永久居住在那里,靠耕种某些祖传土地为主。…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是解放后我国乡村社会政治发生的又一次重大变化。因为它改变了公社时期国家对社会无所不到的强大控制。有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公社后体制是对传统的自由散漫的乡村社会的回归、笔者认为,公社后体制下的乡村不是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复归,它与公社体制的最大区别是变社队经营为家庭经营,而与传统体制的区别是土地的集体所有,因为,公社后体制下的土地是不能买卖的。因此,公社后体制是对前两种体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否定。公社体制解体的社会意义不仅仅是经济的,而且是政治和文化的。公社解体的经济意义是生产关系的变…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的衰落源于人口的大量流失,而人口流失的原因在于工业化以后,作为生活空间的乡村被严重挤压,乡村日益成为单一的农业生产空间。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口的返乡,重建乡村的生活空间。如果没有乡村生活,那么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以往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变化有较大的起伏.  相似文献   

5.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更新法律意识湖北荆州师专杨尧忠撰文认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需要转变以下几个观念。首先,在法制建设的目的上,应由传统的法律的“国家本位论”向法律的“公民本位论”转换,只有实现这种观念的转变,才能保证每个公民由一切...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功,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总书记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项抓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领,每一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都必不可少.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江总书记指出“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更加全面和自觉,才会  相似文献   

7.
改革新闻体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袁牧需要重新认识报纸的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新闻学者、专家和工具书上对报纸的性质,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这样宣称: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后段的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  相似文献   

8.
搞好基层重建不仅需要优良的政策设计,而且也需要创新治理理念。这一新的治理理念,就是要从意识上改变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对立、排斥的思维,树立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观点。以这一新的治理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基层重建,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伊始,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与重构引起全社会普遍的关注。据武汉市2001年4月份完成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同反腐败、社会治安问题一并成为公众最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公众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因为这一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权,事关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而且因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与重建在当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严峻的挑战,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严重的危机,亟须寻求摆脱危机的对策、解决问题的出路。一、政策实施的难题199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与重构引起全社会普遍的关注.据武汉市2001年4月份完成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同反腐败、社会治安问题一并成为公众最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公众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因为这一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权,事关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而且因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与重建在当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严峻的挑战,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严重的危机,亟须寻求摆脱危机的对策、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课题。而乡村振兴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是乡村组织建设。积极培育乡村社会自组织,构建"政府—乡村社会自组织—农民"多主体协同共治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是实施乡村组织振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一、《决定》高度重视市场监管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多次提到并强调市场监管问题:例如,《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①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一场人间浩劫。无数房屋在瞬间坍塌,数万生命在顷刻间殒灭。 不亲历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你就无法体会其中的恐怖与惨烈;不亲见家毁人亡的那一幕,你也无法了解撕心裂肺的痛苦。而这一切,灾区人民都承受了,经历了。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出台的首个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意见》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农村工作的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意见》的出台,广为理论界和舆论关注,也得到社会各界称赞。  相似文献   

15.
杜玉珍 《前沿》2009,(7):26-29
各种欲望前所未有地膨胀、落后恶俗重新浮出水面并被追捧,道德水准下滑严重、伦理范序陷入混乱,乡村和谐之基正被撼动;社会变迁之客观、乡村改革不周全以及道德伦理建设自身缺陷,共同促生、加剧了乡村社会道德伦理危机;通过体制改革强化国家主义建设以及道德伦理自身建设是乡村道德伦理危机解救之根本。  相似文献   

16.
德治在乡村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自治、法治相互补充,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德治的"软约束"性质以及新时代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德治作用的发挥还需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我们要加强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德治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之后,中国社会转型迎来了关键时期,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分化和多向重组。乡村公共精神的塑造,对于增强农民素质、改善乡村公共生活生态、促进和谐乡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应当紧紧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引领,实施好北京市的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表述,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新体系出发。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新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化解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必将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孕育强大的潜力和后劲。  相似文献   

20.
慈善体制也需“灾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组织的正常运转、功能发挥,是公民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在社会慈善、劳工维权等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但在我国,慈善NGO、工会等等,恰恰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何才能摆脱历史和现实的束缚,使民间组织真正健康发展?本期"观点"栏目的两篇相关评论,当可视为一种积极的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