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西南局往事     
正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中央就确定了西南的人事安排: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在进军大西南的过程中,他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四川,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从湘西入川到重庆,贺龙率一野十八兵团由陕南入  相似文献   

2.
率师回川 饮誉西南吴启权挥师成都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决定10月三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并通过了各大行政区领导干部的任命。其中,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12月3日,邓小平与刘伯承一道命令...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7):23-23
1949年11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率军西进途中,奉中共中央电示,在湖南常德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重庆解放后,西南局和随后成立的以刘伯承为主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司令员的西南军区领导机关均驻扎重庆  相似文献   

4.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位于中山四路36号的市委大院是当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所在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都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为主要领导的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带领西南人民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留下了他们领导西南建设的光辉业绩,也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确定了三位首长的排名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的市委大院,曾是西南局所在地,属于原国民党时期的"大溪别墅"区。1949年11月,西南局在二野进军大西南至湖南常德时正式成立,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09,(6):36-36
1949年5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命令“二野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南进军,经营川、黔、康”,并成立了由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同志组成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统一领导川、滇、黔、康4省的各项工作。自11月始,重庆各地陆续解放。12月1日,解放军在重庆市举行人城式,受到人民热烈欢迎。重庆,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8.
在解放大西南和建设大西南的过程中,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三位主政西南的党政军首长,聚会重庆,携手共建大西南,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始建于1951年,竣工于1954年,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仿明清宫殿建筑设计,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新中国最宏伟的礼堂建筑之一。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建成与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对重庆的关怀是密不可分的。1949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正式成立。邓小平任第一书记,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二、第三书记。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接管西南已解放的城市,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刘  相似文献   

10.
缅怀贺龙不朽业绩学习贺龙高风亮节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滕久明今天,中央军委隆重举行贺龙同志诞生97周丰纪念和《贺龙传》的首发式座谈会,我们作为贺龙同志生前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山城重庆的代表,能够代表全市1500万人民参加这次隆重的仪式,与大家一道怀着无比崇...  相似文献   

11.
贺龙在大西南战役刚刚结束之际,就为迅速落实中央和平解放西藏这一特殊而伟大的战略任务运筹帷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亲自拜访和请教藏学专家,为中共中央和西南局制定进军西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思贤若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将西藏的解放提上了既定的目标。毛泽东决定以即将率部解放大西南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要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10月,中共中央决定新成立的西南局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贺龙…  相似文献   

12.
苏叶 《红岩春秋》2014,(8):18-24
正1919年9月邓小平从广安乘船到重庆就读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20年8月经过近一年的学习,邓小平获得赴法勤工俭学资格。8月27日下午,邓小平和赴法的同学们整队出太平门,登上法商聚福洋行的吉庆号客轮,宿船一夜,于28日清晨起航。1949年7月16日邓小平同毛泽东等面商二野进军西南的战略部署。决定:刘邓共50万人,其主力于9月取道湘西、鄂西、黔北入川,12月可占重庆一带。另由贺龙率约10万人入成都,由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组成西南局,经营川康滇黔四省。  相似文献   

13.
帙明 《共产党人》2006,(16):50-53
1949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带领所部胜利完成成都战役后,进驻川南地区第二天,中央军委任命张国华为川南行政公署主任。不久在重庆,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传达了毛泽  相似文献   

14.
1950年,祖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全部获得解放。1月2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通过电报向国内下达了“进军及经营西藏”的指示。这份电报是写给中央吞口彭德怀并转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的。当时彭德怀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5.
重庆解放后,为了“适应西南地区解放后的和平建设,团结、教育、改造广大社会知识青年,培养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人才”,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在财政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创办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西南革大从1950年3月成立到1953年9月结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树立了“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的校风,践行了“实事求是、民主作风、虚心冷静、艰苦朴素”的校训,为西南地区培养了近十万各类建设人才,为建设新西南的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大西南李德义,张秋云邓小平自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与刘伯承、贺龙领导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队,...  相似文献   

17.
王凡 《世纪桥》2005,(6):6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藏问题提到了很紧迫的议事日程上。1949年12月中旬,毛泽东致信刘伯承、贺龙.提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1950年1月2日,他又致电中央、彭德怀并转刘伯承、贺龙:加紧督促张国华及18军,做好入藏准备。  相似文献   

18.
南山 《党史博览》2000,(8):22-23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阵容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政治局委员除上述11个常委外,还有董必 武、陈毅、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名义上是政治局常委,实际上已靠边站,没有中央决策的发言权了。朱德、董必武、罗荣桓、刘伯承等年高体弱,基本上是“赋闲”在家。 彭德怀、贺龙已经被“打倒”。 林彪、陈伯达、康生是一个鼻孔出气。 那么,中央决策层内能够制约林彪、江青一伙,并与其倒行逆施相抗衡的,除毛泽东外,只有周恩来和陶铸。此外,还有围绕在周恩来左右的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和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三老四帅。 1967年1月4日,陶铸也被打倒了。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是西南党政军最高首长。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经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繁忙岁月里,"三巨头"时刻不忘西南首府——重庆的文化建设,从而拉开了新重庆文化建设的序幕。邓小平提出在渝出版《新华日报》在重庆新闻史上,有过两张《新华日报》:一张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由周恩来领导的《新华日报》,人称老《新  相似文献   

20.
正尽心竭力经营西南1950年2月,贺龙由成都驱车至重庆就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刘伯承、邓小平率西南和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到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迎候。这是他们进入西南以来的首次见面,三人紧紧握手,雄心勃勃,准备在大西南"搞出一个样子来"。就这样,贺龙和两位战友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西南的建设中。改造国民党军队。西南战役中,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达90余万人。为了保持西南地区的稳定、防止出现社会动乱,贺龙等西南军区领导遵照毛泽东关于对这些部队要"包下来"的指示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