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光 《奋斗》2008,(9):44-45
为了使农村的社会救助制度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现有282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非常有必要在农村建立全国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此,我们的党和政府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建立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有很多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27):34-35
正因我省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人均耕地少且土地贫瘠,部分农村困难群众存在季节性缺粮的情况。针对这一省情,2011年全省全面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以下简称粮食救助制度)。粮食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实施,有效地补充了农村低保制度,解决了农村低保户季节性缺粮问题,增强了社会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了对农村低保户中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进一步筑牢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托住了民生底线,改善保障了基层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国所有省份全面建立,并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下一步是在预测该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问题.今后,农村低保制度将与城市低保制度逐步融合、统一;将由目前的应急救助向预防贫困和应急救助相结合;将由目前单一标准的救助向针对性较强的分类救助转变;并且将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杨烨 《新湘评论》2005,(8):45-4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它承担了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生存所需基本条件的责任,是维护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力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当前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把握下述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2007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财政困难地方。1  相似文献   

6.
政策顾问     
我省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出台我省日前制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见》。《意见》规定,农村特困群众实行分类救助,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两种标准,救助标准原则上每人每年分别不能低于120元和60元(含实物折价)。五保户按照闻务院《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规定的标准执行.救助对象是指农村五保户、贫困人口中的鳏寡孤独者和因残疾或缺乏劳动力而致贫的家庭,其中,定期救助对象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对管理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是任何一项制度在其存在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工作,所以对于一项普遍存在于多个国家内的制度来说.管理经验也是极为丰富且珍贵的。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在国际间又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对于我国建立只有几十年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来说,向这些“老者”进行学习与借鉴是尤为必的.因此如何有效借鉴这些已有百年历史的经验并有效将其利用到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上来.对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管理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巨大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2年,上海市开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线保障制度,从此,拉开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序幕。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呈现出以下特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逐年减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持续增加;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投入增幅更大。2014年5月1日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标志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迈入了一个全面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这无疑会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迈向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高度,同时更希望制定出一部真正的层次足够高的《社会救助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或全额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各级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10.
抓好对社会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浙江省从1995年开始探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1997年基本铺开这项工作,2001年8月省政府颁布《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全省初步建成了“制度统一、整体覆盖,城乡联动、标准有别,管理规范、法制保障”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今年3月底,全省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1万人,其中城镇3.7万人,农村25.6万人。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社会化帮扶为辅的社会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开始在浙江形成。一、建立城乡最低生…  相似文献   

11.
努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它承担了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生存所需基本条件的责任,是维护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力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当前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把握下述几个重点。一要确立正确的工作指导原则。一是保障基本生活原则,二是保障金由政府保障原则,三是属地管理原则,四是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五是低标准起步、逐…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64-6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差额补助或实行全额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9年,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区正式启动了城乡临时生活救助制度。该制度对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救助标准等作了明确规定,弥补了现行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中城乡低收入群体缺乏有效救助的空白,对解决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人户分离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提供了保障。现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14.
杨秋艳 《奋斗》2007,(7):30-31
长期以来,与城市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缺少普惠长效的救助制度,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众望所归。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刚推行,如何有效规避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发挥其在农民生活中“防护网”的作用,应该继续在制度、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牧人 《实践》2010,(2):37-37
2009年,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区正式启动了城乡临时生活救助制度。该制度对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救助标准等作了明确规定,弥补了现行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中城乡低收入群体缺乏有效救助的空白,对解决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人户分离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提供了保障。现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16.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出台(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功能,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生活困难作出规定。临时救助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该如何建立?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救助指的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对陷于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在现金、实物和服务等方面实施的助人自助活动。建立农村社会救助的保障体系是建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建立强有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3):40-41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自1993年起,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6)
传统社会的"济贫"是一种垂怜和施舍,《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救助正式出现。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秩序的"稳定器",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安全阀"。目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制度日趋完善、工作日趋规范。但仍然存在救助水平整体偏低、救助对象难以准确确定、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以民生福祉为宗旨,转变理念、完善立法、健全机制全面推动农村社会救助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调查的方式,研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认为农村低保救助在维持底线生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部分存在错位匹配问题,之所以存在错位匹配,既有低保救助目标定位的操作性问题,更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结构及乡村治理的稳定目标所导致。而低保的错位匹配又导致各级财政资源的浪费,导致农村低保救助实践的异化,公平正义的缺失以及农村治理结构的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