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继自然法学派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后,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由英国著名法学家麦考密克和奥地利著名法学家魏因贝尔格创立——制度实证主义法学。这个学派与以往的学派不同,在许多法理学基本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法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实证主义道路。本文通过详细介绍了制度实证主义法学兴起的背景、概念、理论目标以及方法论,阐述了对法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制度法理学(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又可称制度法理论,它是由20世纪英国杰出法理学家尼尔·麦考密克和奥地利法学家奥塔·魏因伯格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缘于共同的法理学研究方法以及共同的研究兴趣,两位法学家实现了历史性的合作,这也是西方法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都主张用分析的或结构的方法去研究法理学,在法理问题上都对逻辑和方法论问题、社会学、政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各自的研究过程中都面临着对。法律的性质和存在”的困惑。1969年,魏因伯格在一…  相似文献   

3.
法理学是理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欧、日,大致形成于19世纪。欧洲法学家们把法哲学视为法理学的同义语。在中国,无论法学还是法理学,都是十分年幼的学科,直到90年代,在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中才正式设置法理学课程。为了教学的急需,尽管已出版了若干版本的法理学教材,但法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学科,从各种教材版本的雷同和差异来看,对法理学的科学性、学科性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一、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一门学科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首先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其学科性就是根据研究对象作出分工、…  相似文献   

4.
<正> 制度法理学或制度法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是以超越传统的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为特征的法学流派。它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西方法学流派的格局,推动了法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它在法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上都有创新和贡献,特别是在法学认识一方法论和法的本体论方面的创新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韩教授德培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法学家。先生不仅是我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环境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而且在法理学、国际公法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先生在研究国际私法的同时,就开始研究国际公法学和法理学,写过评介庞德的社会法学派学说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派学说的文章。在40年代后期,先生撰写了《我们所需要的“法治”》一文,发表在当时的著名刊物《观察》上,其思想之深邃,论证之严密,说理之透彻,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50年代,先生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还兼任其他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6.
舒国滢 《中外法学》2013,(5):1006-1038
13世纪中后期欧洲的法学家面临着一个迫切的任务,即考察他们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回应"法学的科学性"问题。另一方面,法学家又必须在实践层面上回应欧洲"共同法"的统一性与"特别法"的多元性之间的矛盾。恰逢其时,两位法国法学家,即拉维尼的雅各和贝勒珀克的皮埃尔建构了不同于之前(波伦亚)注释法学派之方法和理论的"新法学"。意大利学者皮斯托亚的奇诺将该种方法与法学理论引进意大利,从而建立了评注法学派。巴尔多鲁和巴尔杜斯等人共同推进评注法学派的发展,使之达到鼎盛时期。然而,评注法学派像他们之前的(波伦亚)注释法学派一样,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方法上均存在历史所赋予他们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说其中潜藏着自身不可克服的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7.
私法理论对法理学的贡献●范进学法与私法的划分是西方市场经济下法治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下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次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认为:“有关罗马国家的法为公法,有关私人的法为私法”。①后来《查士丁...  相似文献   

8.
论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英国法学家麦考密克和奥地利法学家魏因贝格尔在他们合著的《制度法论》中指出:“法律科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了解法律行为和法律规范之间的规范─—逻辑联系与它们作为社会现实(即作为实证法)之间的规范─—逻辑关系来理解法律的充满活力的性质。”“法律能动性理论试图对现行法律予以逻辑的重新阐释,以便用这种方式理解和全面描述现行法律。从法律能动性的观点看,法律的有效性取决于法律体系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可能承认法律存在于时间坐标之内。”①可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时下流行的法理学论著、教材中,罕有论及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9,(1):3-17
本文是继吕世伦和文正邦两位教授出版的《法哲学》专著之后又一法哲学的体系和基本范畴。包括:法的唯物认识论;法的辩证方法论;法的科学发展观,共二十二个范畴(即章)。截至目前,这是国内外一个全新的法哲学体系和基本范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在法、法律制度、法律思想中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问题。这个体系和范畴同目前国内公认的法理学体系和范畴完全区分开来,并坚信法哲学将同法理学、经济分析法学、法社会学等成为法学体系中的理论法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追求正义,一直是我们社会普遍关注的法学焦点问题,正义不仅是人类的最高目标,也是法追求的最高价值。本文通过反复阅读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了解到此书的三个部分都对正义有所阐述,其中描述了一些法学派以及法学家对正义的理解,领悟到正义在法理学中的重大作用,从而真正的认识到正义在法理学中是永远存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侯健 《中外法学》1998,(6):89-91
<正> 一九九八年,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沈宗灵教授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五十周年。沈宗灵教授早年负笈美国,归国后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在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他在当代中国法理学、现代西方法理学和比较法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总干事和比较法学会总干事。他的足迹记载了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为此,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支持下,《中外法学》编辑部和该系法理学教研室,于九月十二日举办了题为“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以志庆祝。有关领导、各地学者、沈  相似文献   

12.
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罗马的法学家们和他们的法律学术起着独特而重要的型塑作用。不过,在"规则(原理)法学"形成之前,罗马法学家们的思考方式是个案推理式的,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是决疑术方法。公元前2世纪也被看作是罗马法学史上的一个嬗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法学家通过把他们的前辈们所得出的判决予以一般化(概括)来构建他们的法律定义,甚至提出较为系统完整的法学理论。尽管如此,法学与修辞学、论题学之间的关联是我们认识(前古典时代和古典时代的)罗马法学及其学派争论之性质的两个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部门法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门法哲学是我国法学界近年来在法理学家和部门法学家们的共同推动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部门法哲学有其生成的内在动因和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它是法理学和法哲学向深广发展并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力的必然需要,是部门法学自身朝着学理化、哲理化方向提升与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打通理论法学与部门应用法学的隔绝状态、形成二者良性互动机制的必然需要,是促进理论法学与部门应用法学有机分化并向着更高层次有机综合的必然需要。部门法哲学以其作为连接法哲学和部门法学的桥梁和纽带,既具有法哲学所应有的鲜明哲理性特质,又具有部门法学所具有的鲜明实践性指向。部门法哲学以其关联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双边性",决定着它既属于法哲学的当然范畴,同时又属于部门法学的高端学理范畴。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流法学家承认,法律的社会学进路的成长,构成了20世纪法理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社会科学所秉具的影响,几乎可以与早先的宗教相媲美。从社会学法学一词出现距今不足百年时间,而它却业已成为当今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之一,其观点理论的影响力遍及世界。本文就社会学法学理论渊源问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法与权利义务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与权利义务论纲光尚然法与权利义务问题,是法学领域里的重要的理论问题,特别是法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法理学中提出的问题,法学领域中的论争,多数离不开法与权利义务问题,或者与对法与权利义务问题的理解密切相关,甚至就是关于法与权利义务问题之争或者是对法与权...  相似文献   

16.
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辩析——兼论当代中国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葛洪义陈年冰一、问题的提出1814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的《论当代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发表。在这部对整个十九世纪法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小册子中,萨维尼提出了法律应与民族精神相一致这一...  相似文献   

17.
新的探索——系统法学派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学家的困惑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于1848年,其实,作为一门真正完整科学意义上的法学,是苏联祛学家们的创造。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法学家们,似乎只是遵循着苏联人创造的规范去解释、阐述中国的问题。苏联理论加中国的实例,这就是五十年代中国的法学体系。从此,一切学术研  相似文献   

18.
部门法理学之提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虽然是以法为研究对象的 ,但法学与法在以下这一点上是有区别的 :法是由部门法构成的 ,法本身只是部门法的总和 ,部门法才是法的实体存在。离开了部门法 ,法只是一种观念而己。而法学则与之不同 ,除部门法学以外 ,还有以法的观念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形态 ,这就是一般法理学或者简称为法理学。长期以来 ,我国法学研究中存在着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就法理学而言 ,在我国是从上世纪 90年代初的法学基础理论演变而来的 ,大体上还停留在教科书的水平上 ,不能满足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学理需求 ,未能形成法理学与部门法之间的良性…  相似文献   

19.
<正> 罗斯柯·庞德是现代资产阶级著名法学家之一,一生从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司法实际工作七十余年,在国内外有15所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法学派的首脑人物。庞德一生撰写了许多论文和专著。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律肄言》(1899)、《社会法理学的范围和目的》(19  相似文献   

20.
雷磊 《中国法学》2020,(1):5-25
法的一般理论作为法学研究的独立分支起源于19世纪中后叶的德国,并在英美和其他国家得到广泛扩散和发展。在前苏联,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它从一种分析法理论转型为一种社会法理论。中国法理学界对于法的一般理论的继受与发展经过了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对苏联学说的全面继受、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反思与突破,以及90年代末至今的开放与创新三个阶段,并逐步让位于法哲学和其他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以法律关系学说的变迁为线索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发现,中国的法的一般理论研究与中国法治实践和法学进步的历史进程休戚相关,在总体框架上深受"苏联学说+民法原型"模式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从采取单一进路开始显现出多种方法合力的端倪。法的一般理论远远没有成为"历史的遗迹",深化对它的研究应成为未来中国法理学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