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志起 《创造》2010,(9):98-98
最近,申遗像一股旋风,华丽地吹着我们。“丹霞”的一夜成名把“世界遗产”的“名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广东丹霞山、湖南口山、贵州赤水等六个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一些网友提出:这六个景区为“申遗”花费的资金总额达十几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到底花在哪儿了?景区“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为了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景区门票是否会大幅涨价?到底由谁来为中国式申遗的巨资买单?  相似文献   

2.
如果仅靠“申遗”来保护,又能保护多少中国文化,又有多少文化会在“申遗”中消失?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1月21日《杭州日报》)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仅靠“申遗”来保护,又能保护多少中国文化,又有多少文化会在“申遗”中消失?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1月21日《杭州日报》)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和国家文物局在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再次把良渚遗址列入“申遗”的预备名单。而这次良渚古城的发现,又为申遗加上了一个新“砝码”。那么,良渚遗址今后到底有多大的把握申遗成功?未来良渚遗址区会呈现怎样的形态?观察记者就此主要采访了分管申遗保护工作的良渚遗址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叶维军。  相似文献   

5.
任志强 《传承》2006,(2):12-15
2004年端午节,就在全国各地正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消息。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在屈原的投江地——岳阳,2005年5月9日,岳阳市政府召集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就“保卫端午节”召开专门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全民总动员”参与“申遗”,要把“申遗”提高到政治的高度。与此同时,韩国方面称其申请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2005年6月11日,即端午节当天,中韩两国学者还在北京举行了研讨会,并提出由中韩共同申遗的解决方案。不过国内许多媒体以及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端午节不会被韩国夺走,韩国申遗并不具备基础,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从形式到内容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 “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名牌”,其重大价值不可估量。世界各国为此纷纷数典搜踪、推古荐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煞费苦心,亦为“申遗”成功而强冠相庆。自“申遗”以来,至今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己达360处,其中亚洲156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7处(组),分布在17个省、市、区。虽然,作为素有文化之邦之称、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不落人后的浙江,迄今还未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但令人颇感欣慰的是,目前我省南浔、乌镇、西塘三个古镇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已非“纸上谈兵”,正在扎实、有序、稳健地向纵深推进,并且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0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关于南浔、乌镇和西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函件正式行文至国家建设部。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将南浔、乌镇和西塘与江苏的三个古镇一起,共同以“江南水乡古镇”之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使我省“申遗”工作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1,(12):50-50
【本刊讯】12月1日,举办二届海商论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座谈的论坛以“研究漳州海商文化,推动漳州‘海丝’申遗工作,促进港口经济发展”为主题,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带着对海丝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演讲。特别是对漳州月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8.
浙江“申遗”漫漫艰难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个可怕的估计:5年内可能没戏“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仿佛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要‘申遗’成功,何其难也!”这是一位“申遗”专家对观察记者发出的感慨。《凯恩斯决议》规定,已有项目入选的国家每年只有一个申报名额。像中国这样的遗产大国,几百项申报项目候着,想要入选,该等到何年?目前在《世界遗产公约》的177个缔  相似文献   

9.
孙华 《时事报告》2014,(8):52-53
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大运河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项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突破了中国已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系,既是《凯恩斯决定》对《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每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作出限制后,中国申遗策略的一次转变,也是中国系列遗产申遗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祁建 《观察与思考》2008,(13):45-46
1981年,悉尼歌剧院申遗,世界遗产委员会以“竣工不足10年的建筑作品无法证明其自身具有杰出价值”的理由予以否决,虽然申遗未果,却引发了人们对20世纪人类遗产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话题/热点     
, 《创造》2012,(10):12-12
关键词:名楼“申遗” 国庆节后,一则文化信息令人关注: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等十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于11月在长沙共同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就随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调研组来河南调研大运河申遗保护工作,当时的状况令我很失望,就感觉申遗难度很大甚至无望。  相似文献   

13.
李广春 《群众》2017,(21):58-5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对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复兴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的扬州,  相似文献   

14.
数字系     
《民主与法制》2013,(1):6-6
43项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3项,居世界第3位,并成为唯一连续十年“申遗”成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7,(10):59-59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2007年全国“两会”上,刘枫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呼吁使运河保护和申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助推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由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中国著名民俗画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吴理人主创的《京杭大运河民俗风情全景图》创作活动即将启动。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7月15日,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和壮族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同时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提到花山申遗成功,就不得不提为之努力奋斗多年的申遗团队,崇左市文物管理局局长陆桂芳就是其中一位,她是花山申遗的参与者、推动者、亲历者,同时也是收获者。虽然花山申遗成功已经过去一年,但提起这件事,陆桂芳仍然一脸喜悦:"申遗  相似文献   

17.
把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确定为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元上都“申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只能进,不能退,更不能半途而废;二是从元上都遗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影响力都决定其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三是在其“申遗”过程中需纵向的上下联动,横向的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各种相关的、繁重而艰巨工作,更需要一定的人财物力做保障;四是不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大区建设,还是锡林郭勒盟的文化大盟建设,都应把元上都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做为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与长城一起被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但这条大运河一直被挡在世界遗产的门外。今年“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对大运河申遗保护”的提案。这一举动拉开了大运河申遗的序幕。5月22日至24日,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文物、水利、古建筑、历史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和京杭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官员聚首杭州,达成《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专家认为,此举标志着固人对于京杭大运河申请加入联合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梦想迈出实质性进展的一步。而在之前,全国政协召集了水利、历史地理、文物保护、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委员和专家,对大运河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行程最长、也最全面的考察。考察的目的就是对大运河的现状进行摸底,也为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经历沧桑巨变的大运河等待着命运的又一次转机。  相似文献   

19.
正宁政办发[2017]20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保护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7年12月13日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保护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是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确定南京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城市。为进一步做好"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保护工作,确保实现申遗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现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考察杭州市拱墅区“打造没有围墙的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深感大运河“申遗”成功和相关博物馆群的建设,把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民生品质、彰显文化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