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凡  鄂璠 《小康》2011,(8):30-34
作为全国首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省部级官员,蔡奇的"说话之道"相当独特,他既说官语、也说心语,既有私话、也有行话,一个精通网络、善于沟通的官员在微博世界里展现了自己公开、透明的一面,也给他治下的部门带去了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现在的某些同志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指出了当前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虽然文化水平提高了,但因为不会讲、不善讲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反而难了、距离反而远了。群众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传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领导干部会不会讲群众语言,从表面上看是"口头"问题,但从深层次讲,碍于身份"讲不下"是态度问题,脱离群众"讲不上"是思想问题,官话套话"讲不进"是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秀 《当代广西》2014,(1):50-5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就一些干部不会说话而批评道:他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学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更加增添语言魅力,避免当年毛泽东所说的"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让自己的讲话真正说得上去、说得下去、说得进去,增强讲话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8)
<正>时下,假如要评比经济生活中频繁被使用的热词,"转型升级"恐怕是当仁不让的。"转型升级"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应当是企业,以及企业的掌舵人。但对"转型升级"发声说话最多的,却不是企业家群体,而是官员群体。这话从何说起呢?有位企业家朋友曾"抱怨"说,现在到行政机关,或者遇见官员的调研,不管汇报何事,不论诉求如何,官员们几乎都会众口一词地"教育"我,要瞄准国际国内的行业龙头,加快发展转型和技术升级,力争跨入一流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有的官员因为说了一句话,就丢官甚至丢命,而有的官员却因为一句话平步青云,志得意满。身处古代险恶官场,官员们为防祸从口出,练就了一番说话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网上爆出了一段视频,其中一名男子说:"警察不打人,那养警察干吗?"后经了解,这名男子为苏州市信访局工作人员。此事一曝光,自然讨伐之声四起。不过细想之下,又觉得类似的事情早就发生过。官员爆出雷人语录,已然不是第一次。"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不是党员?""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那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臭不臭也要告诉  相似文献   

7.
话语精萃     
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前不久,中共浙江省省委书记、省人  相似文献   

8.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2,(14):60
一方面,民众不允许官员"说错话";另一方面,官员怕"说错话"会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导致了官员在质疑面前推三阻四,吞吞吐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说,政府遭受质疑是一种"常态",要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回应。同时,不要说空话、套话、废话,这填补不了"信息空白"  相似文献   

9.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3,(19):59
面对公众和面对媒体时,一定要去说真实诚恳的话,一定要像爱自己的老公或者爱自己的媳妇一样爱他们。——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谈官员在微博上的说话之道"带病提拔"的危害很显然:"带病"官员在某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就处在权力行使的危险状态。甚至可能将一地官场搅得一团糟,以致出现窝案、串案,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相似文献   

10.
政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当一个地方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少群众想到找政协委员反映.这是和政协委员讲真话的品格分不开的.如果政协委员也像一些"官员"(不是所有的"官员";尽管有的委员本身就是"官员",但是许多"官员"委员并没有"官气")那样,只是说"官话"、说"套话",说"假话"、说"废话"、"打官腔"、不实事求是地"唱高调",如果政协委员遇到群众反映的棘手的问题不敢表态、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如果政协委员只是明哲保身、不得罪人、遇事只说"三分话",只是做一个"好好先生",这样的政协委员就会使群众失望.群众会摇头叹气说:"没劲!"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2,(3):75-75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应戴有色眼镜看干部子女。"如果是一个工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国学习,这就无可非议。因为他是一个官员,把子女送出国了,就要受到非议,这是不公平的","领导把子女送出国学习只是一种选择,甚至不是他本人的选择,是他子女的选择。"宗立成称,自己不是官员,也不是为官员说话,而是要给社会一个公平。但我实在看不出,这观点除了给官员一个"公平"之外,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公平"。  相似文献   

12.
开心乐园     
我会说话小明教他的鹦鹉说话:“我会走路。”“我会走路。”鹦鹉跟着说。“我会说话。”“我会说话。”鹦鹉说得惟妙惟肖。“我会飞。”“你吹牛。”鹦鹉毫不迟疑地说。一个农民在邻国买了一只好看的山羊,他为了逃避关税,就把羊藏在汽车的后备箱里。边境上的官员说:“请您打开汽车后备箱。”农民掀开后备箱,山羊抬起头看着他们。官员问:“这是什么东西?”“这是我的狗。”“是吗?有角的狗?”“我不管他的私生活。”一位顾客走进一家餐馆,把大衣挂进衣帽间,然后坐到桌子旁,要了一份牛排。侍者从厨房出来说:“对不起,牛排没有了。”顾客又要了…  相似文献   

13.
嘉庆皇帝曾说:"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最惨的一种人就是,虽然做了极好之事,但是因为不会说话,反而将好事变成了坏事。"怎么说话才算是"会说话"?说些什么话才能"占便宜"?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14.
高小平 《人民论坛》2012,(16):22-23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有三"狂",工作有"狂热"、心境有"狂躁"、说话有"狂言"官员五种不良心态官员热衷于作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态不大正常、心理不大健康。这值得高度重视和警觉。官员心态健康问题,既是干部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心态失衡演化为作秀,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6)
正官员代表和委员在"两会"上的发言,既不需要寻找定式,也不必拘泥套路,但需要掌握真、准、暖的"三字经":说真话,要言为心声;说准话,要言出有据;说暖话,要言而带情春回大地时刻,全国即将步入"两会节奏"。近年来关注度一路走高的"两会",正以愈加开放的姿态和愈加深刻的见地,强力聚焦着全社会的目光,而不时出现的官员代表和委员的惊人"雷语",更是一次次颤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带来了褒贬不一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官员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官员的阅读史"。对于那些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的官员来说,其精神发育难免出现严重问题。从近些年来不少官员违法犯罪的经验教训来看,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是导致其精神发育畸变的原因之一。然而,有的官员喜欢读书甚至可以说是酷爱读书,何以其精神发育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走上了贪腐犯罪的道路?人们或许会说:这是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据5月30日人民日报“声音”栏目报道: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近日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三不一顶”,给某些缺乏工作能力、工作艺术,从而导致在群众面前失语的干部画了一幅像,入木三分,值得深思、回味。说不上去,主要原因是政策理论水平低。这在基层更带有普遍性。一些干部片面强调工作忙、琐事多,忽视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钻研,忽视对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把握,忽视对…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中央反腐败和作风建设的深入,中央对各级官员管束日益严格,官员们普遍感觉官不好当了,一些官员甚至萌生辞官"下海"的念头和冲动。因此,舆论界在热议所谓"官不聊生"现象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所谓"官员下海"现象。官员"下海"的复杂动机辞职"下海"的官员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入职年头不多的年轻官员,另一类是堪称官场"老油条"的中老年官员。前者大体以职位较低、没什么实权而又提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一些干部喜欢说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写官样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因为一些官员不接地气,对现实问题不了解,平时工作不扎实,心里没底,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好扯起官话套话的幌子蒙混过关。或者因为不敢说真话实话,有些干部说话办事缺乏责任担当精神,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生怕对自己的前途、利益有不利影响。为个人私利计较多了,就会在现实问题、群众利益前,不愿说话,不敢任事,只想打官腔糊弄过去。官话套话何时休?如何休?从根本上说,空话套话的症结,不在表达上的毛病,而是思想作风上的远离现实、脱离群众。只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2,(7):26-27
"秀"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有表演、展示的意思。"作秀"虽然是个新词汇,现在却也是用得让人耳熟能详,特别是常常用它来评价定性某些政府部门或者官员的行为前段时间,有两名官员很受关注,一位是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与以往不同,对此二人的事迹,刚开始有关议论也有"作秀"的调侃嘲讽,后来趋于认同肯定。近年来,对官员"作秀"的质疑和批评日渐增多。比如,市长不坐专车乘公交,会被说成"作秀";讲话时引两句诗文,也会被说成"作秀"。总之,但凡官员做了什么非常态的表情和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