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 《新东方》2013,(3):77-79
1856年,托克维尔出版了其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此书中,托氏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悖论",即繁荣导致革命的观点。对于"托克维尔悖论",笔者认为,首先,它颠覆了传统革命观,即革命与社会财富分配关系;其次,它仍然在20世纪的政治实践中不断上演,也极有可能在21世纪重演;更重要的是,托德维尔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攻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在实践中孕育发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抓住时代特征,坚持创造性发展;继承传统,凸显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和农村问题。这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毛泽东曾敏锐地指出 ,中国的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际上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肇始于1979年的中国社会历史性改革 ,也是以中国农村的改革为突破口。半个多世纪以来 ,从农村的武装革命到农村的经济改革 ,无不证明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进入九十年代 ,当中国现代化面临从经济到政治全面转型问题的时候,不容置疑的是 ,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也必然以农村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回击国民党在政治文化战线上的疯狂围攻,坚持抗战团结方向,消解民众对中国革命性质和抗战前途的疑虑,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困境,毛泽东从政治革命角度阐明了文化建设思路。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路蕴含着文化现代化的思想,即新民主主义国家建构预示了文化现代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领导权规定了文化现代化的性质;新民主主义文化内涵凸显了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新民主主义文化举措规划了文化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浙江人大》2012,(12):75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李鸿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版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作为记者,作者以新闻方法写史,记录这场冲突中的人与事,以新闻的方法论观察这场革命。全书包括慈禧爱新觉罗家族的国家危机、康有为王朝权力的结构崩裂、戊戌变法与晚清政治生态、孙中山现代中国的革命路径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实践家 ,也是卓越的革命理论家。他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 ,创立了丰富独特、自成系统的革命理论。毛泽东的理论涉及面广 ,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 :关于中国革命性质、前途这些带有全局性问题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 ;论述专门问题的理论 ,如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解放农民的理论 ,革命战争的军事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统一战线的理论及群众路线理论等 ;关于哲学、方法论的理论。本文不打算介绍这些理论的内容 ,而是就毛泽东创立这些理论的基本方法 ,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一 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具分析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协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政治组织,也是即符合中国国情又独具中国特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政治组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主要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已经广泛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而且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可见,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重要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伟大创造,既体现了民主的特质,符合人类民主发展规律,又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顺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相对于选举民主和理论中的西方协商民主而言,它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和独特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逐步确立了各自鲜明的政治观。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提出了政治的基本含义是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内部的关系 ;邓小平又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 ,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江泽民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的重任 ,特别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观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关连的继承关系 ,又有相互区别、互相递进的发展关系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理论观  相似文献   

10.
在弗·恩格斯与彼·特卡乔夫的论战中形成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及其导言,基于理论批判视角对特卡乔夫所持的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有力驳斥,与此同时又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之曙光,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正面阐述。扼要言之,其阐述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前景已呈现出明朗的革命趋势,以及对此已明朗革命趋势的原因分析和多维度预想;阐述了此已明朗革命趋势的经济维度和政治维度,指出即将到来的俄国革命必将是一个包含多种维度的整体性革命,即不仅仅是经济革命或政治革命,而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多维度社会革命;阐述了此已明朗革命趋势必将对欧洲社会发展形势产生重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入 2 0世纪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 ,都可以视为对世界性现代化潮流挑战的反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 ,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改革 ,中国回应现代化的挑战 ,始终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超大社会规模与有限资源总量的矛盾 ,二是中国民族国家利益发展空间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矛盾。 1949年的革命解决了传统制度危机和民族存亡危机 ,为现代化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但其后 3 0年 ,民主建设和经济建设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一个双重变奏 ,即在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工农联盟问题的实践中认识到: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力量;工农联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农民问题是工农联盟的核心问题;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党的一个重要方针和一大政治优势.科学提升这些历史经验,对于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读艾华的《中国的妇女与性》,对1949年以来尤其是革命和改革两个时代,中国妇女与性的主流话语的对立和延续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作者就性别差异的建构、男女平等及边缘化的女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在实践中孕育发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抓住时代特征,坚持创造性发展;继承传统,凸显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军队创立政治工作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国共两党在军队建设目标任务、政治纲领、政治工作体制、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等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队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工民主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史岁月,无论是农工党自身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礼与考验,还是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情谊与信念,其党魂延续,血脉传承,当源自于农工党的主要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政治主张。其中之一,就是社会主义。丰富的人生经历,复杂的政治风云,既练就了邓演达的革命智慧,更造就了邓演达的政治理想。邓演达洞察中国国情,提出中国革命成功的标志是土地革命的完成、农民问题的解决和平民政权的建立,而  相似文献   

17.
从革命到改革的政治文化转型与创新吕元礼革命(本文均指政治革命而言)与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类型。改革,是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进行的。革命时期产生、培育出来的政治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今天,如何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对革命时期产生、培育的政治文化加以转型与...  相似文献   

18.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9,25(3):12-1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便开始了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两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无产阶级社会革命,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高度发展的民主;而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虽然需要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但不需要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走到尽头"。无产阶级完成政治革命即夺取国家政权后,要经过一个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民主的"过渡时期",才能完成社会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把巴黎公社失败和苏联东欧演变的原因,归结为这些国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  相似文献   

20.
德国记者、《邓小平》一书的作者乌利·弗良茨说:“邓小平革新了中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在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己挣脱了教条主义的侄格,解放了世界上占五分之一人口的巨大潜力。对此,他分析说: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其领导人观念上两个戏剧性转变的产物,这两个转变就是对西方的态度和1978年开始的邓小平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革新了中国整整一个时代的思维。(一)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政治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所领导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崭新的历史时代;而在这时代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