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政党执政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如何建好执政党,这是时代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把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同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执政体制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政党掌握、运用国家政权实现党的特定目标的方式、形式的总称。归根结底,就是执政党在国家权力系统内怎样运作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党政…  相似文献   

2.
追求合法性是现代政党的重要政治目标.具有强大合法性的执政党必然拥有强大的政治动员力、广泛的民众支持率和各项事业的推进力.根据现代政党的实践,构建合法性基础应当关注民众对执政党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政绩认同和利益认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构建合法性基础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又是执政党.从现代政党政治的本质内容、中国政党制度的特殊规定、执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等方面考察,坚持党的政治阶级性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需要;扩大党的政治包容性又是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权的需要,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整个实践之中.坚持阶级性,扩大包容性,不因包容性否定阶级性,也不因阶级性而排斥包容性,刚柔相济,固本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4.
张录平 《求索》2013,(5):256-258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要求的积极观照与主动回应.是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执政方式的新探索、对市场经济条件党的建设新形势的新回应和对党的先进性本质提出的新要求。服务型执政党所应具有的民本理念、科学精神、民‘主有序、诚信执政等基本的组织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逻辑与政党精神。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要遵循政治的行为逻辑.从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建立服务机制和调整活动方式等方面积极推进,完成党的执政活动、执政方式的转型和定型。  相似文献   

5.
政党和政党政治的发展表明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现代政治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就是它履行着录用和输送政治精英的职能。通过政党来选拔和录用政治领导越来越成为现代民主体制赖以运作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证。也就是说 ,党管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实行政党政治国家执政党的一条普适性原则。就中国共产党而言 ,党管干部更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 ,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组织保证 ,是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根据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要求 ,提出了党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两大时代课题 ,即不断提高党…  相似文献   

6.
政党政治中的合法性,是指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现代政党关注合法性,是因为它对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和实现政治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凸现了我们党增强合法性基础的紧迫性。根据现代政党制度的实践,我们党构建合法性基础应当关注下列要素。  相似文献   

7.
农民对党政治认同是农民各阶层对党的政治理念、政治方略、工作方式、体制机制、领导干部和工作绩效等的信任和认可,通过对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以及参加党组织、参与党组织的投票等政治行为表现出来。农民对党政治认同具有主体特定性、客体多元性、过程层次性、结果相对稳定性和形式复合性等特点。当前,伴随着农村社会转型,农民对党政治认同面临着利益性资源不稳定、农村政治文化资源受到冲击、组织性资源流失等潜在风险。因此,要在农村促成政党认同资源的有效积累,使绩效性资源、制度性资源、民主法治资源、政治文化资源在巩固农民对政党认同中交互推进,构建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渐进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多党合作制度视角下的执政党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政治文化互相激荡的21世纪,中国政党制度要成为当今世界各种政治文化可以交融和借鉴的一种制度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从政党制度的视角来阐述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合法性资源与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关系( )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中国政党制度优势功能的发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静 《理论月刊》2009,(5):68-71
政党政治整合功能的强化是二战后世界各国政党发展的潮流.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还是领导党,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有着其他国家政党无法比拟的政治整合功能.面对社会多元化对党的整合功能提出的挑战,构建政党组织网络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政治整合功能的关键.为此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在党的领导方式上,从政党行政化向政党社会化转变;在党的组织网络扩展上,从政党直接控制向间接扩张和增殖转变.  相似文献   

10.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之一、新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对于如何加强执政党认同建构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即: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倡导和谐的政治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阶级阶层关系;贯彻"形象是软实力"的党建理念,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上看,系统地分析建国初期周恩来关于执政党认同建构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对于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加强执政党认同建构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从原来传统的发展环境转变为网络环境。应以健全党的制度增强党的规则认同、以党的文化建设增强党的文化公信力、以改善合作环境实现党的民主治理、以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夯实线上群众基础,形成塑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路径,保证党的政治生态的生命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创新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在新世纪 ,中国共产党要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中不断确证自己的地位 ,就要做到 :顺应全球化时代潮流 ,创造性地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内涵同先进文化发展的内涵统一起来 ,把执政党的合法地位同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起来 ;把党的制度化认同和社会文化性认同结合起来 ,这是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2 1世纪必定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光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方卿 《岭南学刊》2007,4(6):13-18
政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现代政治文明又对政党产生了规范性要求,作为现代国家的产物,政党的作用必须在现代政治文明的框架内加以实现。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与执政党建设来说,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过程中必须体现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即实现党的社会基础的现代化,加强党对人民利益的代表性;实现党的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加强党内民主;实现党政关系的现代化,把党的执政活动纳入宪政结构。  相似文献   

14.
徐彬 《桂海论丛》2010,26(3):1-6
一个政党要维持和增强人民的认同,巩固自身执掌政权的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必须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二者之中。文章立足于政治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依据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逻辑,把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国家、社会、党自身三大政治系统之中,着力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这些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政党文化研究是当前政党政治研究的重要范式。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既受一定时代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又是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结果,体现着客观决定性与主观选择性的辩证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精神嬗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分别从政党外部和政党内部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实现转型与创新,并决定着转型与创新的内容和目标。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一旦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实现转型与创新,又会进一步促进时代精神嬗变和执政党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美国的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两党制。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性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所处地域等情况不同,因此中美两国政党制度就存在着许多区别,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政党制度。中美两国政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相似文献   

17.
分析并归纳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特征,是理清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逻辑、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研究当前党的意识形态认同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的首要前提。本文采取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逐步梳理意识形态认同、政党意识形态认同、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特征,通过多重比较,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归纳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践性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众传媒对于党的执政形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政治空间的透明性,拉近了政治系统与公众的距离,便于执政党、政府开展政治传播,宣传和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信息传播的无孔不入以及日渐活跃的公众舆论活动也会给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处理好执政党、大众传媒与公众间的信息、舆论互动,是现代传媒时代党的执政形象维护与塑造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西执政党理念及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执政党制度及执政党理念在本质上不同于西方的执政党制度及理念。正面分析并说明中西执政党制度及理念之间的本质区别 ,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执政党制度及理念的特色 ,进而更好地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本文旨在这方面做一尝试。   西方执政党理念及制度从世界范围看 ,近、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政治组织政党首先产生于西方。“世界上持续存在的最古老的政党是美国的民主党 ,人们试图将 182 8年认同为该党的诞生年 ;还有英国的保守党 ,该党自 1832年起就以有组织的形式出现。”[1 ]政党逐步发展 ,成熟 ,便形成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如何塑造党的媒体形象,让国统区的民众了解,进而认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建设、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新闻、论战、副刊、广告等多样化的版面安排以及党媒自身的公共关系都对党的形象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一时期《新华日报》塑造党的形象的媒体策略进行详实的历史考察,挖掘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的魅力和价值,从侧面为当代媒体对执政党形象宣传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