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治理共同体倡导公共性理念的复归,其要求在话语方式上用共同体话语显明社会治理的公共性立场,在思维方式上由社会治理的主客二元思维向主体间性的公共思维转变,在思想基础上由个人主义治理传统向修复社会团结过渡。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的进阶形态,其内在结构是包含主体互嵌、领域协同、机制调控和行动合作的统一体,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则是综合“价值—结构—行动”维度的系统性工程。社会治理共同体勾勒出中国社会团结机制的新样态,对新发展阶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发展增量明显,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随之凸显,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必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部分。因此,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而统筹城乡发展又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南京大力探索以大都市带动新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推进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本文以南京为典型案例,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南京发展的主要矛盾。并详细分析了南京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一直奉行城乡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二元户籍制度衍生了二元的就业制度、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二元的教育制度等,现行的二元体制产生了一个基于户籍身份建立起来的不平等的社会资源的分配体制。这种不平等和差异化对待不符合法治社会的精神,是对农民的身份歧视,应当从根本上取消二元体制,采取统一的一元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异,改变现行的不公平的差异性制度设计模式,以加快农民工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二元社会结构理论,无论其理论依据还是现实考察都缺乏可靠性。由此而衍生的中国农村问题对策也有内在缺陷。中国社会结构不是二元性的,而是行政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权力是指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化格局下,社会主体拥有自己的社会资源和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而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力、支配力。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上的社会权力是同国家权力相对应的,其存在形态包括社会组织的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科学文化知识权力以及民间法权力、道德权力、宗教权力等等。  相似文献   

6.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目前所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并加以解决,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处理好社会阶层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用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维护好公共治安秩序,大力动员全社会参与治安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至关重要。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中的治安管理组织;自治性安全防范组织:职业化安全防范组织。  相似文献   

8.
就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国家也属于社会的一部分,讲社会权力当然也包括国家权力。但我提出的社会权力理论,其逻辑起点只是从国家与民间社会相对应的视角,即相对于国家权力来说的社会权力。它是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化格局下,社会主体拥有自己的社会资源和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而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力、支配力。  相似文献   

9.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将“政党”这一重要维度引入“国家—社会”关系的传统二元理论结构,构建“政党—国家—社会”三维分析框架。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对国家和社会的整合,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