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最容易引起编辑关注的稿件是哪些?这问题约有95%的人能信口开河地回答"好稿件".但细想开来问题却没那么简单.因为你是你,你不是编辑,你如何知道编辑对"好稿件"的概念界定?就算你知道且对自己稿件充满信心但又如何调动编辑"看下去"的欲望和兴趣?要想真知,须得回到问题的起点<最容易引起编辑关注的稿件是哪些?>.文章侧重于题材捕捉、技巧把握和编规要求略陈作者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
"筷子理论"是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在2004年出版的<改变,才有希望>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台海关系的政治主张.他认为两岸层次是新合作主义的重点,它的内涵可以用"筷子"来做说明.其"筷子理论"既具有积极意义,又有严重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实际出发,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问题经常产生的几个疑问进行分析,认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回答好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4.
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军队的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者提出时代不同,但政策地位相近,基本精神一脉相承,以人为本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从总体上看,二者的提出时代、参照系、论理层次有别;从中心词看,"人"与"人民"二者的外延、内涵、概念类型有别;从理念上看,理论视阈、规范强度、与民关系、人性假设有别.  相似文献   

5.
向幸福看齐     
正毕淑敏的文章《提醒幸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人生总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幸福。"在毕淑敏的知觉世界,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倾听幸福有如倾听音乐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品读陈志宏新著《幸福就在抬头间》,于我,对于人生之幸,再一次有了铭心刻骨的感觉。那就是,在你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代大学体育、建设和谐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三者关系的辨析,以及对<新纲要>产生的背景、新旧"纲要"的主要差异分析,认为"新纲要"课程目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理念上的创新;第二,价值取向上的创新;第三,结构层次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贯穿始终的谋略思想."致人"就是支配、调动、制约敌方,即紧握主动权"不致于人"即不被敌人所调动,所控制.将此思想运用于警察格斗中,能够更好地打击制服罪犯和控制犯罪,减少或避免民警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人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且是每个个人惟一不可让渡、不可替代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只有不幸的人才会碰上的意外事件.因此,死亡对于人的真实存在或真实生活具有根本性意义.人必得在自己的纯粹思想意识中承担并守护着死亡这种可能性存在,并从这种死亡觉悟去理解和展开自己的生活,他才能真正在其生活中维持个人的自在-自由与个人的普遍尊严,而不是片面追求在职位上充当的角色的私人利益与"私人尊严",从而保证生活的真实性与永恒价值.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是"常人"掩盖死亡、忘却死亡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概念和对幸福标准的评价,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30多年后开始进入社会公众、政府和学界的视野,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的幸福为本.幸福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课题,但究竟什么是幸福?评价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大有不同.我们在这里提出“大多数人幸福”的概念及其发展指标体系,并以这个基本认识和评价体系对国内的城市发展进行考察评价.我们并不指望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和分析方法,但我们希望能够籍此引发对中国未来城市化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进而中国怎样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第39条采用"格式条款"而摈弃"格式合同"的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如何订入合同没有规定.研究格式条款如何订入合同对合同相对人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合同法>第39条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观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从古希腊到近代欧洲,幸福观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文明激烈冲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的幸福观应是创造和享受的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德性和社会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萧红与三毛都是极富才华的女作家,尽管她们生活的时空不同,命运也不相同,但她们都具有自觉的生命意识萧红在抗击"男权文化"方面慷慨悲歌,尽显女性意识的自觉;而三毛在张扬"自由生命"方面独步世界.她们都在自己的时代活出了精彩,自觉的生命意识使她们的人生与众不同,这才是其构筑自己独具韵味的具有生命自传特色的艺术世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惟有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管理创新更是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又给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章通过对子君、繁漪、陈白露三个女性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探因,分析探讨了在旧制度向新制度转型时期,旧中国女性应该如何从旧势力压迫下寻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才能使自己真正得到解放的问题。揭示了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单靠个人自我奋斗不是良药,只有通过社会的根本变革才能获取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这样一个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尼采的谱系学思想,本文全面分析研究了尼采的强力、强力意志以及超人等思想的内在关系,指出了人的生命才是尼采哲学的基础。而这种生命并不是人的本能而是人的强力意志,从而说明了尼采哲学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尼采提出上帝之死这一虚无主义命题的存在论意义和目的。这种意义就在于,尼采哲学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又是现代哲学的开端。其目的就在于,他为人类社会和人的生活意义重新确立了一套标准和原则,并指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按照尼采的思想,未来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价值世界的重新建立。而这又是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之所在。因此,本文认为,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才是尼采哲学真正的意义与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原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原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 ,为面向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把握“人的主体性”的有关规律 ,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中自觉遵循这些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正确引导人们先天属性进步的基础上 ,着重培养和塑造人们的后天属性 ,应抑制破坏的主体性 ,倡导建设的主体性 ,肯定重复的主体性 ,激发创造的主体性 ,应以尊重人们的基本需要为起点 ,以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为使命。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以及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科学手段,从个体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和发展人。因此它既能实现客观历史条件下“人的相对全面发展”(或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是通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规律、内容及实效性,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确立人的需要,着重人的个性培养,提升人的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而词的数量却很少,今仅存144首.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词作中,篇篇发自肺腑,首首凝聚衷情:直抒爱国情怀、修仙学道、艳情婚姻,表现隐逸情趣,表达生活感受等内容,应有尽有,可谓思想丰富,题材广泛,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的.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需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的涵义,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