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周小李 《求索》2011,(5):55-57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服务社会和谐、服务民主政治、服务文化发展、服务人民生活是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志愿服务以志愿精神为价值取向和动力源泉,它与为人民服务有着内在关联和一致性。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改善人民生活是志愿服务对为人民服务时代内涵的有力彰显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健康、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可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4.
于桂华 《理论月刊》2003,(7):113-11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是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巨大成就的力量源泉.而今天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既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实践和奉献.  相似文献   

5.
魏晓玲  徐艳 《理论月刊》2010,(4):186-188
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核心。  相似文献   

6.
坚持“三个代表”,就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三个代表”与集体主义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三个代表”是判断人的各种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向善与否的一个根本性标准;从伦理学意义上来说,“三个代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表现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军道德建设始终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并重视道德建设和法规制度建设的结合。这些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的军队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向军 《桂海论丛》2003,19(6):66-68
德治思想的提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的一次理论创新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德治的核心是政治道德建设。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应当从确立新型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培养政治道德人格以及制度建设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革命军人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军队中的特殊要求和具体体现 ,也是军队完成自己特殊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军人道德规范》的社会伦理基础是“为人民服务” ,体现了人民军队政治上的先进性。我军官兵应积极践行《军人道德规范》 ,争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及其制度伦理的道德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03,42(6):21-24
文明概念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理解,政治文明是社会运行层面相对独立的范畴。在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与社会道德进步是不可分割的,其中制度伦理为政治文明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凸现人民权力与人民利益的政治诉求和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安服务业是公安机关领导的为社会提供安全防范服务的特殊服务行业,其宗旨是"以提高社会安全防范能力为目的",其职业道德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其职业道德规范是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见义勇为,扶危助困;仪容严整,举止端庄;热情服务,敬业奉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道德滑坡的原因和道德中国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进入了漫长而痛苦的社会转型时期 ,构建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伦理道德逐步走向崩溃 ,加上中国传统的谋略文化、游民文化和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对道德的破坏 ,使今日中国进入了一个道德缺失的时代。道德缺失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完成现代化 ,必须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遵守社会主义道德 ,吸收古今中外的道德精华 ,重建道德中国。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理想化模式试图通过否定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 ,塑造理想的道德人 ,其结果造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误区和对人的自主性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经济人”的主体活力 ,却又在许多方面造成道德价值观的失落与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其目标在于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俗是少数民族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形式,在习俗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伦理道德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们的心里。习俗文化融汇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承载的道德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精神文化活动的整个领域。将优良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协调起来,有利于建立起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道德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在维护社会稳定,遏制犯罪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犯罪率却有所上升.文章阐述了道德的三大社会功能,列举了当今道德功能弱化的表现,并经分析认为道德功能的弱化是犯罪率上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犯罪的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的法律对策存在犯罪证据认定、法律适用、司法管辖等方面的局限 ;其教育对策旨在做好人的工作 ,在思想上建立起屏障 ,体现为一种内化控制、事前控制、主动控制的新思路。网络犯罪的教育对策的重点是道德约束 ,使人们从内心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良心和道德信念 ,从而使越轨和犯罪在社会机体内自行削弱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教育与管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仁”以及儒家德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法。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为当今德育服务,实现儒家德育思想与高校德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知行合一在认识论中是绝对错误的,在伦理学中,它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从道德认知走向道德行为,实现道德的知行合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知、情、意、行的配合与一致。而道德意志作为道德知行合一的心理保障,是实现道德行为的动力。孟荀对于道德意志的研究,为道德知行合一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论据。意志是由人的意愿与人的毅力构成的,其中毅力是从道德认知走向道德行为的动力;意愿是道德认知走向道德行为的方向性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界定职务犯罪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犯罪原因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剖析了造成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猖獗的社会思想道德根源,得出了道德预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在全社会建立一套完整的预防职务犯罪道德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