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这次来是重访信阳。听说这里有一个河南省人大干部培训中心.我想来看一下,同大家见见面,谈谈心。现在有句话讲,"天下人大是一家",我这是回家了,向家里人讲讲我当人大代表的一点体会。我从1987年起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人大工作,到今年有10年了。从我自己的年龄算,是我78岁到88岁这一段。一生当中的最后一段为国家做工作的日于光.就花在当人大代表、做人大工作这件事情上边。在这10年的人大工作中,我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就是要当好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加强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实际学习,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人民的实际生产和生活。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一个人大代表,怎么才能代表人民呢?首先要知道民情,了解人民的生活实情,他们有什么困难,什么问题,什么希望,什么要求,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加强学习的一  相似文献   

2.
如果有同志问我,你做了几年组织部长,有什么交代没有?我说有一点。今后我不做这个工作了,彭真同志做这个工作。他问过我,你有什么交代?我说:有多少党员,多少干部,多少党表,多少小册子。这是在少奇同志房子里交代了的。现在不讲这个,讲另外一个交代。我感到我有责任,把我所看到的一点,在这个代表大会上向各位代表讲一讲。 这七年来我看到一点,就是在我们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七大上陈云同志作了题为《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著名发言. 陈云同志首先从他观察到的一种现象谈起:"这七年来我看到一点,在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干部中间,有一股骄气.什么是骄气?就是骄傲气概."这是他从工作中接触的干部身上察觉到的,具体的表现就是:"喜欢人家说他好,不喜欢人家说他坏,只能升官不能降级,有功必居,有过必避.有功的时候他一定要居;有过的时候你批评他,他总是想很多道理来解释,其目的就是说明我没有过.  相似文献   

4.
新论摘编     
题。他说,我们把民主政治叫做政治文明也好,政治民主也好,既然讲文明、民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和宽容。这是民主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现在民法典正在起草人格权法,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大革命”那种“以言治罪”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仅仅有一种声音不是国家之福,这一点过去我们都看到了。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我想,就是要建立有尊重和宽容精神的、祥和的民主制度,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摘自《学习时…  相似文献   

5.
<正>谢谢大会提供一个发言的机会;另外,也感谢前面这几位发言人,他们提的问题和阐述的理论,对我思考党的建设确实有很多启发和帮助。我的发言主要想谈谈"创新党的理论,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问题,讲三点想法。首先,中国已经跨进了民族复兴的门槛。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总量、结构、质量和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这四个纬度来观察。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想把总量这一点用一些统计资料说一下。当然虽然只说一点,但是也是能够说明问题的。从总量这一  相似文献   

6.
我竭诚拥护我们政府首长的各项报告。兹谨就李富春副总理报告中「关于培养建设干部问题」联系到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来提供一点意见。为了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大量的干部。而培养质量优秀的干部,则是我们知识分子、文教工作者的责任。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分子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但我们知识分子为着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做好培养干部的工作,就必须在各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提高自己不是别的,就是不断改造自己。五年多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约可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通过各项  相似文献   

7.
一、要满腔热忱 典型宣传,这两年我们宣传了不少,在方方面面都有好的影响。这次我们又推出四军医大学学员二大队这个典型,希望各新闻单位要真正做到满腔热忱地宣传这个典型: 第一点,大家要从认真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来认识这个典型的宣传意义。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我们下一个阶段以至今后十五年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要作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根本上也就是从理论上帮助他们提高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认识。第一、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一点,在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都已基本上实现了。但是,因为社会主义不是在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而是在最薄弱的环节首先突破,它们只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根据地,而不能径直建设共产主义,要建设共产主义,还必须在所有一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突破。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几个国家、或十几个国家所能办到的。在时间上,也将要经历一整个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9.
我是农工党北京市丰台区工委第二支部的一名党员。从我懂事起,我的父亲就教导我:“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所以从小我就常做助人为乐的事情,同志们知道我做过一些好事,督促我报道出来,我就写一点在这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正"拾遗",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丢掉的东西捡回来。我在这里想与大家讨论的是: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有没有可能有一些,是我们不自觉间丢掉的东西?这就需要"拾遗",也就是我们要把它捡回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在学习和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往往有那么一点丢三落四。丢掉一两个字无关紧要,可是要丢掉一段话,或者有些句子弄得不完  相似文献   

11.
王珺 《传承》2013,(1):80-83
未来30年会是怎么样?我想这个问题要想说清楚未来30年恐怕先从我们建国以来两个30年怎么走过来的说起,我跟大家简单勾画一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未来30年我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三,假如按照这样一个目标走下去的话,我们如何走好,这涉及到国家的政策,也涉及到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正一、哈萨克斯坦的成长道路当今世界,我们能快速获悉地球发生的大事,我肯定中国朋友已经了解哈萨克斯坦,对我们国家有了第一印象,所以我只讲一讲我们国家的大事。我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国家公务事业,成为公务员,与国家共同成长。这一成长之路不仅仅是哈萨克斯坦新的历史,也是每一个哈萨克斯坦公民的经历。可以说,我们同国家共同成长,能客观地评价国家的成长道路,这一成长道路,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越南掠影     
2002年12月,我在女儿的资助和陪伴下,去了一趟越南。从广州乘飞机到北海,再从北海转乘汽车到广西省东兴边卡,在中国检查站经过安全检查后,通过一座中越共有的小桥,就进入到越南的地界了。这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小桥,用水泥构筑而成,有十几米长、五六米宽,河里的水很浅。在桥的中间,用红漆刷了一道横红线。女儿小声告诉我,这道红线就是国境线,跨过去就是越南的国土了。在红线边,有不少好奇的游客走过来跨过去,还说自己跨过10次就是出过10次国了。我也忍不住好奇,在红线上来回跨了几次,心里说,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竟是仅仅一线之别。进入越南…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收到赵庆玲女士的来信。她表明自己是《长江新里程》项目的受益人。她谈了自己安装假肢后的一些经验,希望与大家分享。她一再声称,而且是刊登她的稿件的唯一要求,就是一定要注明她是李嘉诚这个项目的受益人。这让我由衷的感动。由此我生出一个念头,残疾朋友在生活中都有着自己的不便,但也会开动脑筋想出一些办法自己来解决。我想,我们彼此就来个互助吧,开辟一个自己说话的栏目,自己来帮助自己,大家帮助大家。在我们的互助栏目中,你可以介绍你的一些康复经验,生活自理窍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难处,看看哪位朋友有和你一样的问题,但已经想出了好办法。人多力量大,我们所有人拉起手,一起面对困难,我相信,不仅问题会解决,而且我们不再害怕。相信我,我们的天一样蓝!此话就定为我们的座右铭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线业务人员,直接作用于业务流程,对所从事的工作直接负责,干好了是我的功劳,干不好是我的过错,是直接责任者。而领导者则是通过下属作用于业务流程之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责任的承担者。什么是领导责任,通俗一点说,就是别人做错了事,要我们承担责任。领导者本质上是一个间接责任者。从直接责任者向间接责任者的转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的人进入领  相似文献   

1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永恒的课题,当下,我们国家人多资源少,这一任务显得尤为迫切。为了使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致于成为一阵风或一种短期的“活动”.必须营造可供节约型社会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这种环境可从刚、柔两个方面去理解。刚性的环境就是一种制度环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的能源利用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而造成这种浪费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节能制度存在缺陷。柔性的环境.主要是从道德教化层面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这种教育的内容,既要有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思想.也要吸取现代发达国家如何节约的一些有益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目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课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放思想,认真反思多年来我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片面性,并从文化的角度弄清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曹骏 《今日浙江》2012,(4):29-29
社会有序运行,需要有明确的价值支撑与价值引导。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一个国家的“稳定器”。这是一年来我的最深切感受。以“我们的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众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我曾是个“大逆不道”的孩子 1972年,我出生在陕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忧郁的性情就显露出来了。我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土塬上,眺望那又深又远不知何处是尽头的黄土地,泪水常常会莫名其妙地从眼里流出来。心头卷起一团怅惘。我那时总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片黄土地呀!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对绘画有了兴趣。当时并不知道人活着要树立一个高远的志向,也没想将来要成为一个声名显赫的画家,我只是打心底里喜欢它——或许有这点就够了。  相似文献   

20.
<正>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复员以来,我们一方面要恢复原来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推动新的工作,但是在这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形之下,无论新的旧的,我们自问,做到了多少?做到的这一点,上无助于建国,下无补于饥饿,我们真是惭愧无地。从我们内心来说,真是啼笑皆非。那么我今天来向诸位哭吗?不!我还是要笑。我有什么可笑可喜的呢?我来欢迎诸位,欢迎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诸公,我们因为在北平研究院的关系,有的当然为学术会议会员,有的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