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志良是吉县城关镇石家庄村农民,他承包着一座果园,每年收入都在四五万元以上,成为村里的首富。富裕之后,没有只顾小家,先后拿出一万多元,为村里修路、拉水、建学校。为了让乡亲们都富起来,他牵头成立了果树协会并担任会长,定期举办培训班,义务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和修剪果树。几年来,他带出 120多名徒弟,为乡亲们修剪果树 6000余亩,使全村人都掌握了果树管理技术。正因为他无私的奉献,赢得群众拥戴, 2000年初夏,他被选为上东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领头雁”。   一座桥   将此岸和彼岸连接   一条路   把眼下和…  相似文献   

2.
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乡莫如格其格村共产党员特木勒,1984年高中毕业回乡,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带领村里9户农民联户承包了村里的一处果园。为了尽快掌握果树栽培生产技术,他先后多次到赤峰、林东等地学习。后来他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并买了大量有关果树栽培的技...  相似文献   

3.
请客     
请客杨尚斌何五老汉蹲在大街上一双眼睛在新换的黑凡呢丁帽檐下眯成一条细缝;刚刮过胡须的嘴巴噙着玛瑙咀子烟锅抽烟,心里乐滋滋的。几年前,方圆百里一窝蜂地栽起了果树,村里的田地几乎被果树占满了,唯独他家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有一个女儿,且早已出嫁;老伴和他都...  相似文献   

4.
李贵春在南江县兴马乡川柏树村成为"名人"是1997年的事.那年,李贵春见邻居家养了不少山羊,一年能出好几次栏,经济效益很不错.一直想富盼富的李贵春不觉动了心,他好说歹说借了一笔钱,购回10只小羊羔,准备从今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5.
英年早逝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生前是个“傻子”。村里修公路贷款32万元买回一台推土机,部分村民对贷款有意见,他就把贷款全部转到自己身上,让儿子做驾驶员,没黑没白地干了三四年,村里该付的工钱累计有3万多元,他却没让儿子领过一分钱;因为村里穷,他当支书8年来每月应领的40元补贴一分钱也没领过;为村里外出办事的差旅费,他一分钱没报销过;而8年里他为村里拿出的钱就有8000多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秀明算是“傻”得可以了,“傻”得让人肃然起敬。郭秀明“傻”,并非因为他不知获取应得的…  相似文献   

6.
村规     
村长的一头百八十斤重的猪被人偷了。村长的女人扯天牵地的哭骂声让村里鸦雀无声。村长说:“站在这儿骂有啥用?猪又骂不回来。回家弄饭去。”女人一脸的泪水:“百八十斤的猪,说没就没了。”村长心里说,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竟偷到我头上来了。若查到了,看我不扒他的皮抽他的筋。但村长查了半个月,一点头绪也没有。这半个月,村里烦心的事儿却是一件接一件发生。先是刘金贵兄弟俩因家事动了刀子,差点闹出人命;然后是刘宝根因刘松林家的牛吃了他家的禾苗,两人为此吵起来,打得头破血流;再是刘长河往刘八顺的水缸里下毒。村里乌烟瘴气的。村长七想…  相似文献   

7.
王一 《党的建设》2014,(3):58-59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据悉,他点了二两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消费21元,并吃得干干净净。他的这份工作餐颇为引人关注,网友们“点赞”不断。其实,领袖们的工作餐,一点都不神秘。可工作餐吃什么怎么吃,确实不是一个只关乎饭碗的小问题,它也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8.
秦刚 《廉政瞭望》2007,(9):60-60
他是那种连阵风都能吹走的小老头,可工地还没开工,他便三番五次地找到我。花生、番薯提来了一袋又一袋,还打来了村里的特困证明,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一  相似文献   

9.
顾硕 《当代工人》2011,(16):48-49
菜鸟开店 我结婚时一间土坯房分里外屋,住着我和我哥两家5口人。我父亲去沧州捡破烂卖废品,出车祸死了。农村一人分一亩多地种小麦,自己都不够吃的还得交公粮。假如说按规定应交100斤公粮,村里就得收你150斤,多出来50斤是供养村、乡干部的,没处说理。  相似文献   

10.
黄友出生在广西岑溪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每天去村里的加工厂上班时,都把他带在身边。有一天,他正在玩耍时,打粉机把他的左臂卷了进去。7岁时,母亲送他去上学,在他口袋里装了一个红薯。放学时,他想吃红薯,一抬手,衣服就跟  相似文献   

11.
小吴入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个下马威:村里的一只狗不厌其烦地追着他狂叫,让他很狼狈。或许那狗在想:“这个人是谁?以前没见过,不像本地人,很可疑。”来自江南的城里娃,来自南开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第一天下农村,遇到这么点小挫折也算不得什么,可不成想,这只是个开始。  相似文献   

12.
高原 《党员文摘》2007,(6):44-44
82岁的美国退休老人哈维邦帕斯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可是一年多前他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全都在外地生活。大多数的夜晚.他都是一个人煮点燕麦粥或吃一个“热狗”来解决自己的晚餐。  相似文献   

13.
1961年,刘少奇到湖南搞调查,住在一个养猪场的饲料房里。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身边的工作人员想找点稻草给他铺床都找不到。产水稻的地方没有稻草,这种情况使他感触很深。一天,他散步走到住地后面的山上,看到一些已经风干了的人粪,就过去用脚搓开,仔细检查了一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这里面没有多少粮食,农民吃饭已经成了问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少奇又专门在农民吃饭的时间,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到农民家去查看。有一次,他亲眼看到农民吃树皮、草根等代食品,沉默了半天,没说一句话。还有一次,他…  相似文献   

14.
又有位当基金经理的朋友得了胃溃疡。朋友们要他“再辛苦也要记得吃饭”,他唉声叹气道:“唉,怎么可能!一进公司早餐没吃就开始开会,午餐没时间吃也就算了,有时忙到半夜,才发现自己连晚餐也没吃!这样的日子比集中营还难过!”  相似文献   

15.
有谁不狰狞     
刘原 《廉政瞭望》2014,(7):79-79
作为一名甚少陪孩子玩耍的失职父亲,我其实还是惦着早期教育这事的。某天我在剥水煮花生,问儿子吃不吃,他扬起肉乎乎的小脸说吃,我说你数数有几颗花生,数对了才能吃。儿子照例捣蛋。乱数一气,我平静地把花生扔进自己嘴里,他愕然。再剥一颗,他仍乱数,我继续自己吃,他顿时哭得响彻云霄。往后再剥花生,他一次都没数错。老婆在一边说:没见过这么残忍、这么狰狞的老爹。  相似文献   

16.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智慧两则     
白纸上的小黑点一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据悉,他点了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消费21元,并吃得干干净净。他的这份工作餐颇为引人关注,网友们"点赞"不断。其实,领袖们的工作餐,一点都不神秘。可工作餐吃什么、怎么吃,确实不是一个只关乎饭碗的小问题,它也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大年初一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寿  相似文献   

20.
万象百态     
《党的建设》2012,(8):56-56
月薪200元 代课教师坚守讲台25载 王建林,会宁县汉岔乡中心小学常山教学点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在贫瘠山村已任教25年。村里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他教的学生中有30多名考上了大学。每月200元的代课费,连一条好烟都买不来的钱,要支撑王建林一家人的生活。即使是这样,在天阴下雨的时候,为了学生安全,王建林还会交代妻子多做些午饭,让学生们在学校吃。贤惠的妻子不但独自担起家里的农活,闲暇时还到县城一家洗车店打工,每月能收入七八百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