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肇始,由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关法律研究的素材和方法的法律文献资讯像其它学科一样,也相应地呈现出新的态势。中国的法律研究不可忽视这个新兴领域,因为它体现了并极可能是把持未来法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层面。全球尤其是法律开放获取运动对建立法律原始资源和二次资源的全球性数字法律库,进而使法律人和普通公民达到无疆域限制的法律文明的交流努力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大陆法学界对这一新趋势的了解及对其成果的利用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距离。对中国法学界而言,法律开放获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我们是否需要,而是一个我们如何运作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刑事辩护制度的文化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刑事辩护制度的孕育和形成标志着一个社会对刑事司法的意义及其精神技术的思考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层次。制度只是人类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人类设计的结果。①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刑事辩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或隐或显地看到过程或制度后面的文化蕴涵。法律是人们在群体生活中的产物,也是在群体生活中得以承续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法律是~种文化的现象,法律的运作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文化。o众所周知,刑事辩护制度是西方法或西方法律传统的产物,它暗合的文化意义是在长期相对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程序在美国市场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作为一名研究比较法学和法制历史的学者,我可以告诉你们,在过去20年中国的建树,以国际标准衡量亦具有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将阐述的是在广义上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职业。从美国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法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程序,即法律制定、执行和实施的程序。至于法律职业,无论它有长处或短处,其在建立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总是十分重要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职业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否重要这个问题,到底应该由该国人民自己决定。  相似文献   

4.
每一项技术都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空间。网络空间也称赛博空间,它是一种崭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环境。在那里,我们可以与他人交往,而无论这些人身在何处。有人说,网络空间是一个真实的空间,即使它不是一个物埋上的有形空间。网络空间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外界强加的表达障碍被降低。但是,在那里,我们仍然需要问自己在多大的程度上愿意将自己暴露给其他人;或被允许以何种形式去“观望”别人,以及能够“观望”到别人的程度。存在于有形世界的诸多限制在这个空间里是不存在的,但这仍然是个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的地方。尽管我们一提到法律,就不免联想到…  相似文献   

5.
法官、现代性与法理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审 《法学杂志》2006,27(1):94-96
现代性的司法制度建构对我们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至少可以为我们的后者解决一个法理认同的基本问题。按照西方司法的样式改造中国的司法体制,几乎成了中国法学界的主流意识。但中国的法官很少有人在法理认同上觉得自己应该是法律知识和法律价值的的创造者,而不仅是追随者。全球化的过程不仅不能消除认同问题,反而使之更加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在这个愈益全球化的世界上看来仍然会保持其重要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出发,探讨了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丰富和拓展的一个方面,即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实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作者认为,公益法律诊所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本身是一个在现实处境之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人身份积极实现的过程。它需要法律人直面法律职业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势和困难,而不是空谈道德呼唤。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法律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对诊所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以及中国法治的前景,所采取的是一种务实和谨慎乐观的姿态。  相似文献   

7.
法律这个社会现象,虽然已存在了几千年,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嫌肤浅。系统论的产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工具,许多科学已在实际运用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也应运用系统论于法学,用它来指导认识法律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并用取得的认识进一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本文拟就此作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由于司法的职业化,一个常人成了一名职业法官,由于法官适用法律,因而就产生了对法律进行司法解释的需要,由于解释法律,一个原本是常人的法官的主观意识,就这样通过解释活动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法律适用之中,这种自觉不自觉的活动,就是法官在法律适用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法律适用与法官职业 (一)法律适用的基本要素 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要素,决定了这个事物的本质和特点,而研究这个事物时只有掌握了这个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才可以说是对这个事物真正的把握。我们研究法律适用,同样也要首先研究法律适用的诸要素。法律适用的诸要…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依托法律来调整我们的行为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律也有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如果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就会对法治产生误解,因为依法治国不是不要政策,并不排斥运用法律以外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这对我们"法律人"来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从"法律万能"的意识中走出来,实现法律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0,(13):121-122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生法律事物层出不穷,“专家法律意见书”便是一例。其中将专家法律意见书推到风口浪尖引起全国瞩目的是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涌涉嫌黑社会罪案件进行的终审审判中出现的一份专家意见书。当然,它的出现一开始便引来众多非议。我们究竟应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个现象?如何客观地评价这个现象?本文将从它的存在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清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