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恢复民法学教学已有三十余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民法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民法学教学方法的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研究性教学最早是由杜威提出并进行实践的,它是以自由性为原则,以观念的诞生为认识基础,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从教学大纲到教学的具体环节发现并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应用于民法学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它也有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和难以进行教学评价等难点,将研究性教学应用于民法学教学中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民法学理论恢宏浩瀚、博大精深,对于讲授民法学的老师而言,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讲授以及课后的安排,应是有条不紊。首先要做勤勉、严谨的课前准备;其次是规范、生动的课堂讲授;最后,要有严格而明确的课后“作业”。要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指明学习方向,从而达到“传道解惑”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商标可视性的理论局限和现实局限日益显现。应以《商标法》第三次修订为契机,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非可视性商标立法的经验,突破商标可视性的局限,引入非可视性商标,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标立法。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发生了五次各异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从民法学的角度分析,变迁中既有农地所有权与农地使用权的合一,又有农地所有权与农地使用权的分离;既有债权法意义上的经营使用权,又有物权法意义上的经营使用权;既有权能充分的所有权,又有权能残缺的所有权。应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土地物权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独立学院民法学课程的设置嘉香,民法课程的教学安排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当今法学教学的特点和实践要求,本文在通过对立学院三本法学课程安排分析的基础上,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民法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期望能有效地提高“民法学”教学的质量,达到三本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应有目标。  相似文献   

6.
法学是研究国家和法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逻辑学.民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学是从民事法律方面向人们明确概念,叙述判断,阐述推理的.然而一些民法学教材忽略了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体现在具体的民法学教材中,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乎逻辑、论证没有说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逻辑角度分析一些民法学教材在明确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逻辑错误纠正表述这些民法学概念的语词,这样才能揭示其内涵,确定其外延,使其既符合法律,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7.
彩票发行在我国各地都呈现出热烈火爆之势,彩票已成为媒体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彩票是什么,法律上少有人探究。本文作者依据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对彩票进行分析,认为:彩票是合同,是格式合同、射幸合同;中奖彩票是有价证券。彩票立法必须考虑彩票的民法属性。  相似文献   

8.
民法是"万法之源",民法学在建设法课程群中处于基础地位,以民法学与建设法课程群之间的贯通线索为路标,以民法思维为纽带,勤加修习,可以实现民法学和建设法课程群之间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警察院校本科阶段民法学课程有其教学基础条件的特殊性,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方面有其特殊定位要求。警察职业教育本位的民法课程在学科体系、教材内容、课程重心方面应呈警察教育倾向性,以形成警察特色的民法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对民法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统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法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中,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推进目标,这是统一课程思政方案的基础。同时,应重点从《民法典》编纂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兴民事权益诉求三个维度,挖掘以《民法典》为中心的民法学课程思政元素。民法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应立足于我国社会基础,立足于回应当代民众的权益诉求,教学活动应全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应充分体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现《民法典》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课是培养法律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课程。法学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包括选题、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撰写提纲、写初稿和修改初稿等几个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的教学指导工作中 ,教师应根据法科大学生的特点 ,认真地履行其指导职责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关系的问题已成为诉讼法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诉讼法一直被看作是实现实体法的形式和手段,因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被视其根本价值,忽视了诉讼法的内在价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了统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以来,大陆法系各国纷纷制定颁布了自己的民法典,掀起了制定民法典的浪潮。然而,在论及制定颁布民法典的原因时,多数学者往往忽视法律的统一这一因素对其的影响。实际上,从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制定颁布民法典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目的来看,都是基于对已有分散的法律进行统一的需要。基于同样的原因,英美法系的国家也制定颁布了民事单行法。  相似文献   

14.
民法的本位在我国有多种说法 ,但多有偏颇。应将其归纳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的方面 :民法的基础是什么 ,民法调整的方法论重点是什么。其中民法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这也是民法本位的核心部分 ,而对中国社会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的辨别与建构对我国民法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政府采购法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采购法属于行政法,其民事责任与民法中的有关规定基本相同,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包括政府采购当事人和其他民事责任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以财产性责任为主,也包括非财产性责任。民事责任的缺陷主要是财产责任承担不明确,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基本对策是建立民事责任基金制度,完善民事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法本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本位问题系民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者乃同一指称 ,这才是民法本位本源意义上之界定。以往学界对此似有所忽视 ,偶有学者对此撰文 ,但论证肤浅 ,未能抓住问题之本质。民法本位历经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之嬗变 ,古代民法为义务本位 ,近现代民法为权利本位。近代民法为个体化的权利本位 ,现代民法为社会化的权利本位 ,二者为权利本位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当前私权意识与权利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 ,与此因应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个体化的权利为本位。  相似文献   

17.
民法学包括实践民法学和理论民法学,前者包括民事立法学和民法解释学,后者包括民法哲学、民法社会学、民法史学和民法地理学。民法哲学是抽象化思维,阐释民法存在的根本问题。民法社会学是现实性思维,解释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民法社会学可以细分为民法经济学、民法政治学和民法文化学。民法史学是纵向思维,揭示民法存在的时间性。民法地理学是横向思维,诠释民法存在的地域性。实践民法学的研究,要顺应立法中心主义向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型,要实现民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的协调,为规范民法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理论民法学的研究,应当广泛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构建理论模型,预设更多的行为类型,为民法学流派多元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民法作为现代法制的基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民法理念是人类历史文明在民法上的典型表现,体现着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民法理念的内涵丰富,其本质是正义,其核心表现为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在民法的发展史上,民法理念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现代民法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代中国,弘扬民法理念对于培育市民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我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只有以“准法典”形式出现的《民法通则》。民法典的制定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的热烈企盼 ,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