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办 《今日浙江》2008,(7):46-47
近年来,宁海县出现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局面,并形成5000职业农民经营全县7成耕地的农地规模化经营区域特色,在宁波市农地流转工作中走在前列。这是宁海县委、县政府主动顺应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力发展实际、始终坚持按“依法、自愿、有偿、平等协商”的原则规范农地流转工作、积极探索通过农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黄贤金  高珊 《群众》2014,(3):68-69
<正>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农村土地承包权担保功能,为发挥农村土地承包权融资、提升农业发展投资能力提供了新的制度"能量"。但当前农地流转仍存在流转经营效益不够突出、指标型管理、政府主导较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市场决定型的农地流转新机制。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城镇化及非农化发展水平地区农地流转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罗迈钦 《求索》2014,(6):77-80
基于湖南旨60县、1500乡镇、4500个行政村、225792个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制约农地流转的瓶预主要是: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缺位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导致的农地流转需求不足;农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无法解除后顾之忧;部分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导致对农地的过度依赖。要破解这些瓶预必须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完善农村社保体制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沈素素 《湖湘论坛》2021,(1):107-114
“反租倒包”流转农地相比其它农地流转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科学防范“反租倒包”模式中的风险,对于促进农地健康流转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反租倒包”流转模式存在着承租方经营风险、承租方破坏农地风险、侵害农民权益风险、承租人故意拖欠流转租金风险等。从湖南省Z县S村集体“反租倒包”农地流转模式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这些风险真实存在,并可能导致农地非农化、非粮化风险,以及触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充分利用“反租倒包”这一农地流转模式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5.
唐茂华  陈丹 《长白学刊》2009,(4):99-103
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但台湾地区和日本农地经营的历史进程表明,农户数量而非农业就业人口是其决定性变量。据此来看,中国的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也将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避免农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进一步蔓延,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框架下推动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否则必将损害中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7.
财政补贴是实践中促进农地流转的常用政策。但是,农地流转补贴性质的错位、种粮补贴与农地流转补贴在立法价值和实施效果方面的内在冲突,都可能导致农地流转补贴公共性的偏离——产生农地"非粮化"的倾向。因此,应当矫正农地流转补贴的性质,即重补贴轻奖励,并按照"财政补贴与农地经营权一致"原则改革种粮补贴。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农地非农化建设、农民难以得到入股土地经营的股权和农地土壤质量遭到破坏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入股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以及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制度创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农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保真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不断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型农业种养大户,加强农地流转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则是破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作为重要的推动者,政府应承担起保护稀缺土地资源、维护农民利益、做好农地流转服务工作的任务。实践中,政府存在缺位、越位等失范行为。鉴于此,应准确定位政府角色,转变服务理念和政府职能,积极引导规范农地流转、提供完善的服务,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以实现农地流转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霍生平  苏学愚 《求索》2013,(2):36-38,9
农地流转中农民分流就业径向是多样化的。目前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存在各种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民劳动力务农/非农配置决策模型、农地市场与非农劳动力市场关联性模型,可以发现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之间内在的互动机制。为此.应当加强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的整体性制度变迁.包括协同推行构建农地有序流转制度、劳动力跨城乡自由流动制度、农民分流就业支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鄢斌 《理论月刊》2006,(9):171-173
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制,虽然解决了公平问题,却不利于土地有效流转,实现效率。所以,本文考虑在现有的体制基础上,如何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完善农地相关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农村股份合作社为组织依托,通过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合构架,建立农地流转定额社保金制度。这样既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实现有限农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从而提高农地综合利用效率,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在一定层面上兼顾了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何美然 《前沿》2010,(14):152-154
研究农地流转制度,不仅要注重正式制度和规范的探讨,也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分析;对于农地流转影响比较大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有:公有制观念、"长官意志"、平均意识、恋土情结、村规民约、血亲及熟人基础上的人际网络结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要充分考虑各类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米霖  孙妍 《长白学刊》2015,(2):98-1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农用耕地作为从事农业经营生产的宝贵资源,具有数量稀缺性和肥力可再生性两大特点。高效地发挥有限农地的生产潜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健全而完善的农地流转制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农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地流转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巩固农地生产潜力,但在实践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二元土地所有制下的制度安排加剧了农民与集体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制度约束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农地流转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设计目标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更替,由绝对公平目标演变为相对公平目标,再由相对公平目标演变为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农地流转制度目标设计仍然将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农地流转制度目标的变迁过程来看,农地被赋予的保障功能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根本性障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北京观察》2010,(1):26-27
<正>农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农地流转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积极意义无庸置疑。在这个农地流转大潮涌动的时候,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农地流转的市场规制必须服从于区域合作协调的经济社会目标。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农地市场,实践中的农地流转呈现出复杂的面相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对农地市场失范予以解释,并基于区域经济法的视角,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背景下农地流转市场规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它既有现实诉求,又有理论政策依据,但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速度却十分有限;制约流转的因素有制度层面、经济方面、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明确这一点,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吕江文 《政策》2012,(5):71-73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大背景下,农地流转成为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农地流转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年来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实际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念 《广东民政》2009,(11):20-21,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承包土地的多种形式流转,适度提高农地经营规模。这是根据我国农村土地经营现实和发展要求提出的重要决策。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摆脱小农经济,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农村土地流转能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是使非农就业、迁移到城市居住的农民摆脱土地束缚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