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自1972年以来,在山羊群中流行一种季节性的传播性疾病,临床上以贫血,黄染和消瘦为主要特征,直接影响着养羊业的发展。1985年兰州兽医研究所对额济纳旗兽医站送检的病羊的血片做了检查,在红细胞中发现大量的虫体,经鉴定为绵羊边虫(Anaplasma ovis Lestoguard,1924),从而确诊额济纳旗山羊群中流行的疾病为绵羊边虫病。我们利用所分离的虫株人工感染山羊获得成功。健康山羊红细胞染虫率不超过4%,除脾山羊可达71%。并对病原形态、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做了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2.
据国外报道,咪唑苯脲对巴贝斯焦虫病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但还未见用于治疗绵羊泰勒焦虫病的报道。1987年4~5月,在焦虫病流行季节,我们用咪唑苯脲对乾宁种畜场  相似文献   

3.
通过蜱的传播试验,首次确定了我国西北广大养羊区有3种硬蜱是绵羊边虫的媒介蜱。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绵羊边虫的传播媒介均为草原革蜱,内蒙西部地区绵羊边虫的传播媒介为亚东璃眼蜱和短小扇头蜱。试验证明,上述3种媒介蜱对绵羊边虫都不能经卵传递,也不产生发育阶段性传播,唯一的传播方式为蜱成虫间歇性吸血传播。  相似文献   

4.
烯虫磷防治绵羊痒螨的试验呼和巴特尔宝音达来(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兽医工作站)为了验证烯虫磷对绵羊痒螨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4年10月25日至1995年1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郊区进行了烯虫磷防治绵羊痒螨病的疗效试验。1试验材...  相似文献   

5.
绵羊焦虫病(Piroplasma ovis)在国内未见报道。此病近年来在我州的甘孜、炉霍、道孚、乾宁等县的半农半牧区陆续发现,呈地方性季节性发生。这些地区还有牛双芽焦虫病、牛巴贝西焦虫病、羊泰勒氏焦虫病等流行。(一)临床症状 本病每年4~6月和9~10月发生。体温升高41~42℃,呈稽留热,个别的后期呈低体温在37℃以下。病羊减食或停食,瘤胃压之呈面团状,蠕动减弱,反刍慢而无力或停止。精神萎顿,两耳下垂,垂头呆立,被毛粗乱,消瘦,喜卧,落群。粘膜贫血,  相似文献   

6.
笔者利用补体结合试验和病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23个县发现绵羊边虫。经实验证实,血清学检疫的最佳季节应在媒介蜱大量侵袭后1个月左右进行为宜。可疑带虫羊的脾切除后,可使虫体大量繁殖,在检疫地区以优势种蜱感染健康除脾羊可揭示边虫存在与否,这两种方法均可作为检疫的补充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7.
岷县骡驹焦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类动物的焦虫病是由马焦虫(Piroplasma caballi)或纳脱焦虫(Nuttallia equi)经蜱传播而引起的地方性流行性血孢子虫疾病。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黑龙江的珲春县发现,以后又有许多地方报道,如原兰州军区同德军马场1963年因本病死亡马172匹,吉林省扶余县1958年爆发马焦虫病,发病马261匹,死亡89匹。有资料记载骡、驴可感染焦虫病,但无显著临床表现。而骡驹爆发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Taylor等(1976)的研究证明,用同种血吸虫辐照尾蚴或辐照童虫免疫接种绵羊,可使其对梅氏血吸虫(S.mat-theei)产生抵抗力。该作者等1979年用同种辐照童虫苗免疫接种绵羊,证明后者对牛血吸虫(S.bovis)也能产生抵抗力。Bick-le等(1979)应用同种和异种辐照致弱童虫免疫绵羊对抗梅氏血吸虫和牛血吸虫进一步作了试验观察。但直到1985年James等才首先应用冷冻辐照致弱童虫苗免疫接种绵羊预防牛血吸虫。关于绵羊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尚未见到有关免疫预防的报道。绵羊是日本血吸虫的易感动物之一。在我国人畜共患血吸虫病的传播方面,绵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为了应用日本血吸虫冷冻童虫苗进行家畜血吸  相似文献   

9.
1979年5月畜禽疫病普查时,榆中县、社畜牧兽医站及当地群众反映:近几年来在榆中县马坡、南坡弯、上庄、新营等地区发生一种羊“硬病”,每年春季3~6月份发病,肩前淋巴结肿胀,四肢及躯体发硬。经普查组调查,并于1980年5~8月份深入发病地区羊群调查、诊断、检验,查明为绵羊泰勒焦虫病,病原体为绵羊泰勒焦虫(Theileria ovis)和隐藏泰勒焦虫(T.recondita)。  相似文献   

10.
为便于人工感染和制作诊断抗原,笔者对牛的大巴贝西虫(Babesia major)、双芽巴贝西虫(B.bjgemina)、环形泰勒焦虫(Thcileria annulata)、环形泰勒裂殖体(Schizont)、牛边缘边虫(Anaplasma mairginale)和绵羊边虫(A.ovis)进行了超低温冷藏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摘脾术已广泛应用到某些蜱媒疾病的研究和防制技术中,如在摘除脾脏的动物体内繁殖边虫(Anaplasma)、巴贝斯虫(Babesia)、附红小体(Eperythrozoon)等病原体,供制备诊断液或疫苗。澳大利亚蜱热病研究中心(TickFever Research Centre)是一个具有40年历史的专业研究机构,1956年开始用摘脾牛研制巴贝斯虫病和边虫病的诊断制剂和疫苗。1986年增添了一  相似文献   

12.
羊泰勒虫病是由媒介蜱传播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四川、青海、宁夏、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均曾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发病率为18.8%~65.0%,病死率为17.8%~75.3%。可见不同地区羊泰勒虫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  相似文献   

13.
实验所用的羊边虫(Anaplasma ovis)系取于人工感染的绵羊红细胞,虫体从红细胞中分离出以后,用生理盐水制成均匀的悬混液,当日使用。 游离边虫体的感染性实验,健康绵羊4只,按30亿边虫体/公斤剂量做静脉注射。实验羊在最初几小时里出现脉波和呼吸加快,在以后的全部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临床上的异常反应,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仍保持在原来的范围。经58~70天的观察未见动物发病,随后注射  相似文献   

14.
国产盐酸土霉素按30mg/kg剂量,肌肉注射1~2次,对实验感染的绵山羊边虫病具有明显疗效,治愈率为80%。未治疗的对照羊4只,全部死于急性边虫病。贫血是绵山羊边虫病主特征之一。治疗羊只在红细胞染虫率降到带虫水平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再下降,但贫血恢复缓慢。未治疗的对照羊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一直下降,终于以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在山羊边虫病流行区内蒙古额济纳旗对36例自然发病的山羊边虫病进行治疗,疗效100%。  相似文献   

15.
1965年夏,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草原工作组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旗地区的绵羊寄生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在鉴定寄生虫标本过程中,发现一种结节虫,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未作详细的观察和量度。其后作者对这种结节虫标本作进一步观察和量度,发现在某些形态特点方面与旧种比较有显著区别。现仅根据一只绵羊大肠内采集的雄虫2条和雌虫6条的观察和测量结果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吉氏巴贝斯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犬、狐、狼等动物的血液原虫病。该病1910年发现于印度的犬和狼,随后在锡兰岛、马来西亚、埃及等地广泛流行。1987年吕文祥在国内报道了发生在河南卢氏县猎犬的吉氏巴贝斯虫病,随后南京地区不断有该病的爆发流行。本研究对流行于南京地区的犬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 gibsoni)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病原检查法在甘肃省42个县市对1311头牛进行了牛蜱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边缘边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5种病原。双芽巴贝西虫分布于文县、康县,感染率为3.33%~6.25%;大巴贝西虫分布于两当、天水北道、康县、成县、清水、崇信等地;瑟氏泰勒虫分布于陇南山区、陇东高原 及夏河、临夏、天祝、武威、张掖、定西、临洮等地,感染率为4.16%~100%;环形泰勒虫分布于临泽、民乐、安西、高台、敦煌、永昌、民勤等地,感染率为24.3%~90.32%;边缘边虫主要分布于陇南各县及崇信县。这次调查中发现的大巴西虫和边缘边虫在甘肃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绵羊在夏季剪毛后发生一种急性致死突发病,叫绵羊剪毛病。国外早有过报道。多发生于幼年细毛羊,尤以首次剪毛者为甚,成年羊次之,粗毛羊也有发生。1971~1974年本场有的群发病率达3~5%。本病如不能即时发现和治疗,死亡率可达100%。 病状 病初心跳、呼吸加快,体温升至  相似文献   

19.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路镇某个体养羊户饲养绵羊50只,1998年11月羊群开始发病,逐渐消瘦,经用虫克星、丙硫咪唑、敌百虫治疗未见好转,而且病情日渐加重,并有5只死亡。后经我站及时诊断为绵羊鸟毕吸虫病并对症治疗而痊愈。1临床症状病羊体质瘦弱,可视粘膜苍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国家利用血清学反应方法诊断和大群检疫家畜焦虫病,以及用于免疫作用的研究,其中对牛羊边虫病、马焦虫病、牛双芽焦虫病、牛泰勒焦虫病等都显有报导。随着抗原提纯方法的不断改进,血清反应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目前已成为家畜焦虫病的诊断,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