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塞罗的政治思想中,隐含着系统的和谐政治构想,长期以来这一思想并没有被学界详尽地阐明和解释.西塞罗认为,共和国、混合政体、公民和法治都是构建和谐政治的基本要素,其中共和国是政治和谐的基础;混合政体是政治和谐的最佳制度选择;公民是政治和谐的主体;法治是政治和谐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便是其纲领之精魂。历经助推革命的法律理想动员、奠立国本的法制规范生成、协同改革的法治战略形塑,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观迎来了新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法律理想、法制主张和法治战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整合为中心,形塑为面向均衡的新法理思想体系,以此连通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政治主张和法治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法治观念的时代创新上,具有整合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学术与政治、精英与大众的显著优势。这种特质和优势,鲜明体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引领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整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创者。他在领导俄共(布)和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思想,其中蕴涵着丰富而系统的法理观,主要包括法治观、法价值观、民主观、法制观和人权观等。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列宁法治思想中的法理观,对于深化列宁法治思想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法理学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精神即正义具有普适性,它不因民族和国度而异。现代法治要素所包含的价值理念离不开这种自然法精神,这是现代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在现代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借鉴传统自然法精神可使我们获得很多的教益,从其中引出的人权保障、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一系列宪政装置对于现代法治的确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其重要的社会背景。本文认为法治观是对法治精神和法治国家的基本观念,并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探析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条件和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法治保证是旨在保证真正、有力实现法治要求的专门法律手段和內在法律机制,主要包含四个层次:法律理想的崇高;“理想”的法律规范;法律有效实施和有力的法制监督。  相似文献   

7.
何少林  吴向军 《理论前沿》2006,483(18):26-27
邓小平理论的宗教事务法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共中央1982年19号文件、1982年宪法以及其他一些法律之中。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宗教事务法治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法律认知的敏锐性和法律情感的两极性、法律行为的冲动性与法律意志的薄弱性、法治观念的开放性、法律信仰与法律实践的矛盾性。影响当代大学生法治现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也应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从人本法治观到生态法治观——一种法治观念模式的衍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奠定了西方人本法治观的基础;罗马人对人本法治观的传承与创化;中世纪神学背景下的法治理念强调人的救赎与反生态主义,随着上帝之死与理性王国的建立,近代以降的法治发展道路彰显了以大功利生存解释方式为主导的科技人文法治观;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使人类开始彻底反思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人本法治史.于是,一种理想的法治观念模式--生态法治观,在上述历史背景下的脱颖而出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自然法思想及其所蕴涵的价值对西方社会法治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自然法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社会和个人养成了信法、守法的品性,形成了刑事法治的良好运行环境;近代以来,西方法治思想包括自然法理论对我国法律的影响与日俱增,直接源于自然法理论的罪刑法定原则也已经明确规定在我国刑法中,但我国的法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法治之路仍很漫长。究其原因,是我国社会中长期缺乏自由、平等、安全的自然法价值。我们应在国民中培育这种自然法观念,培养良好的刑事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系统梳理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历史条件、阶级局限、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只有把握法治的整体意识才能理解法治的真实意义,而哲学的法理学是把握法治整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法治整体意识的要点是:法律存在是最低限度的法治;法律约束具有普遍性;普遍的法律约束具有以公共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性;法治的实质就是约束公共权力;倡导合道德性的良法统治;建设私法主治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维护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保障个人的利益和幸福;区别人的道德世界和功利世界。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是法治整体意识的核心意义。  相似文献   

13.
11月18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郑永流教授作了题为《从规范法治观到实践法治观》的报告。在报告中,郑教授认为,“法治”在当下已经从法律人话语流变为政治话语、大众话语,成为处处可见的口号。在这种情境下,如何完善法治,如何沿着法治之路前行成了重要的问题。郑教授指出,中国不缺乏理论,缺乏的是实践,是“知行合一”的儒家传统精神,这在法治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本文分析了法家对法律的概念、本质、起源、作用等基本法学理论的独到见解,以及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基础和推行"法治"的方法,剖析了法家的"法治"绝非真正意义的法治,它和儒家的礼治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宗教事务法治观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事务法治化进行了曲折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世纪新阶段,宗教事务法治化具有深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推进宗教事务法治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宗教事务法治和宗教政策的关系,牢固确立法治观念,发掘和继承我国历史上的宗教事务法治资源以及充分发挥司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严密法治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体系,体现了法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推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践行严密法治观,加快完善生态法治体系,须实现科学立法严密化、严格执法针对化、公正司法权威化、法治监督实效化、党内法规完善化、全民守法自觉化。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重申要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综观《规划》的内容,在建构良法上,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导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将以人为本作为指针设计法律的内容;要确立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基准,保障立法公平、执法公平、司法公平的完整实现;要立足具体国情,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制法律。在良法的标准上,可将本于人心、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良法的实质内涵,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大局稳定。在良法生成的制度保障上,必须确保法制统一、完善立法体制、明确立法重点、推进立法民主,以此来为良法的形塑奠定扎实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选择。它萌芽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形成发展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法治,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都源于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和关怀,得力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张扬,而人本主义又是以古典自然法思想为基础,洛克为代表的思想家以自然状态和自然法为逻辑起点,从保障自由的角度论证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为西方法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民主法治国的社会,传统刑罚观以国家—犯罪人为中心,已经不能契合这种民主法治国的实践,而恢复性司法则采取了非中心化的商议,更能契合民主法治国的实践,从而达致3个“R”:认同(Recognition),弥补(Recompense),抚慰(Reassurance),实现了刑罚的进化。  相似文献   

20.
法治乃良法之治,恶法非法,避免和排除恶法也是法治的重要任务.只有良法才能实现善治,良法有七个标准,善治有九幅图景.法治乃宪法之治,宪法之治的核心是限权和护权.限权主要有三种途径:宪法设置权力机构并进行权力分工;通过违宪违法审查把权力和掌权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宪性和合法性审查;基本权利的充分享有和实现,既可制约权力,也可激活社会.变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为法治统治下的市场经济,改变法定权利有些仍未转化为实有权利,应有权利反而已转化为实有权利的尴尬局面.法的统治是人民为主体的统治,人民意志与党的意志是一致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和人民则必须遵守符合自己意志的法律.法治为民主之治和众人之治,人性恶,人非圣人,因而一人之治不可靠,法治优于人治和一人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