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一、矛盾的层次性及对矛盾概念的新理解1.普遍性联系和普遍性差异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事物的表层矛盾。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则的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性的全面的包罗万象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联系。宇宙间的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每一事物总是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整体之中。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质到人的思维,普遍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上述这种普遍联系相对应的是最一般意义上的普遍差异。讲联系,本身就意味着至少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事物内部两个不同的方面之间的联系。商品得以交换的基础是价值,而交换的前提却是它们的差异,即不同的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的商品是根本不能发生联系的。绝对同一的事物只能是抽象的事物自身,无联系而言。有联系的事物一定是差异的,有差异的事物存在着联系。离开联系,无所谓差异;  相似文献   

2.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一切事物无不在联系中存在、运动和发展.联系是事物及其内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也是有条件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联系还是多样的,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条件会形成不同的联系.从总体角度看,事物的联系有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因果联系等等.因此,我们研究事物的联系,一是要注意它的客观性,防止主观臆造;二是要注意它的条件性,把它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结合起来;三是要注意联系的多样性,全面了解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四是要注意区分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其在事物发展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具体分析联系的具体情况,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下面就普遍联系原理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牵连关系     
牵连关系是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既可指客观世界中现存的事物间的联系 ,亦可以指人们主观世界中想像的事物间的联系。牵连犯作为一种罪数形态 ,应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体 ,作为牵连犯本质的牵连关系 ,也应是这两种联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反映在语言中的因果句自然也很普遍,在以“形合”为其显著特点的英语中,因果句有用常用的因果关系词连接的,称为显必要句;而用其它非因果关系词或不用任何关系词联系的因果句,称为隐性因果句。通过对六类隐性因果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一条翻译规律,即抛开源语语表形式的束缚,深入弄清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再尊循2逻辑对等的方法,用目的的语恰当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三德”建设,要全面把握“三德”间的关系 所谓“三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把握“三德”间的关系对于促进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与别的事物一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之间在社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存在一种和谐的联系,这就是完整、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关系。其完整性反映了道德建设不可分的特征,而互为基础和互为作用则揭示了道德建设依赖性和联系性的特点。这种联系是道德发展到现代文明时代而必然产生的结果,是道德作为支撑人类文明大厦擎天往最关键的因素。鉴于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孤立和割裂道德行为的现象,须以辩证之法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全会为我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辟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开创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确立了理论基石和思想先导。 江泽民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或者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统一中存在着对立,对立中形成了统一。可以说,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概括起来有两个基本点:(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物及其过程的总和。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了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到太粒子,如果我们承认以太粒子存在的话。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①各种存在物相互作用构成运动表现为一种过程,因此,自然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②有其自身辩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一、预防为主是公安纪检监察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预防为主是治本之策。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就公安纪检工作来说,预防是治本,惩处是治标,本和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谓“本”就是违法违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想问题、世界观问题以及体制、机制、法制等问题。所谓“标”就是已经形成的违法违纪现象,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对公安队伍的负面效应已经造成。从治标入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惩处违法违纪民警,可以起…  相似文献   

9.
人类认知和日常生活中的两种重要现象:信仰与解释。解释就是用某一(些)事物来说明另一(些)事物,信仰无非是“相信”、“信奉”的强化,它们分别体现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着既相区别又相依赖的关系。通常说来,只有经得起解释的东西才能转化为思维信仰的对象,而信仰又能对后来接收到的信息产生解释作用,解释又可以冲击和重组解释。人生不断经历着信仰和解释的互动变换,从而更新信仰,提高解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近年来在浙江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中最为学界关注的两个治理模式,即“先富参政”和“民主恳谈”,试图从经验的角度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提出一个涵盖这两种现象的、阐明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之间“因果式”关系的经验性命题,即“乡村治理结构越具有包容性或开放性,乡村治理的绩效就越高;而乡村治理结构越具有排他性或封闭性,乡村治理的绩效就越低。”最后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乡村社会治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和实践活动层次的提升,人类因果观念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因果观:实在论因果观、描述论因果观和模型论因果观。从实在论因果观到描述论因果观,肇因于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的发展;从描述论因果观到模型论因果观,则源自信息科技特别是大数据的发展。在三种因果观念中,实在论因果观是关于对象确定性联系的把握,描述论的因果观是将实在论因果观抽象为描述的产物,而模型论因果观则是描述论因果观发展到完全抽离具体经验条件的结果。纵观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因果观的嬗变,可以进一步看到,因果观念的两大重要转换都与信息的彰显密切相关。在量子力学中,信息便得以空前凸显,微观观测中生成的量子现象正是作为感受性关系的信息;而大数据则本身就是信息数字编码的产物,正是大数据相关关系,将因果观念从主要基于物能发展到主要基于信息。  相似文献   

12.
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需求,只要事物存在,运动是必然的。在“形态之动”中,“动”便是起因,是事物变化的开端;“形态”便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体现,是变化的累积存在结果。没有了“动”,就没有了变化,就没有了千奇百怪的物质“形态”;反之,“动”又是由这些变化的存在而得到维持的。因此,我们解释“形态之动”,需从“形态”和“动”两个基本基本问题的内涵进行理解。一、形态”释义与“形态”的美。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就需要分别理解“形”和“态”的概念。何谓“形”?“形”是事…  相似文献   

13.
“扬弃”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辨证否定。面对21世纪的机遇、挑战,每一个领导者都将面临着对过去的、民族的东西取舍及对外国东西的借鉴、吸收、抛弃的问题。能不能确立“扬弃”思维理念,将直接关系着“三个着眼于”论述的落实,关系着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讲到人际关系,人们往往会想到“关系网”,因此,对“关系网”必须有一个具体科学的分析。“关系网”是客观存在的,凡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可以形成“关系网”。关系即联系,是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联系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联系只有形成网络,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例如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建立固定的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践证明,哪个企业与客户建立关系越广泛,越密切,它的产品销路就越好,企业就兴旺发达,而这种关系网络又是与该企…  相似文献   

15.
描绘出股份合作制的大体轮廓并不容易,那就是难以摆脱的姓“社”姓“资”或曰姓“公”姓“私”的质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确定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山东诸城市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其所取得的成效,我曾在《来自恐龙故乡的报告——诸城市国有小型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变化。(见《上海工运》1997年第八期)这五个方面的变化,主要还是定量方式的描述,那么,从定性的角度(所谓“特征”总是或深或浅地反映着事物的性质),对股份合作制又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过程”的思想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也是其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恩格斯在批判其客观唯心主义实质的基础上 ,对“过程”的思想加以改造、丰富和发展 ,在作理论层面阐发的同时用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具体实践。对“过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这对于我们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事物相互的联系中考察事物(现象)的产生、发展、灭亡 ,以促进事物的转化 ,有着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希腊文“自然”一词physis本义为“生长”,表动,强调万物的变化发展过程,突出了事物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系动词on本义为“存在”,表静,强调事物的确定性,是思维判断的基础,它是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希腊哲学既强调对变动不居的万物自然本性的研究同时又探究世界的理性逻格斯本质的综合特征与此有本质联系。从词源学上讲,英、法、德、拉丁语的系动词的各个变位形式基本上都是印欧语系中bhu-(即physis本根)与es-的结合,它们既具有表动的意义又具有表静和确定性的意义,可以说是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忠实再现。  相似文献   

18.
旅行在青年的成长方面具有丰富的意义。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旅行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青年通过其它方式进行学习所难以企及的。 1、整体性学习。所谓整体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世界上事物和现象的多样性,并且这些事物又是相互有机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二是某一事物某一现象的存在、特点不是孤立的,它与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整体性的第一种意义来说,旅行可能学到书本上没有写出的其它东西;就整体性的第二种意义来说,人们可以发现书本上所割断的联系。实际的观察和  相似文献   

19.
考察和谈论事物系统大致可有三类方式,尽管这三类的命名很大程度上只是个“语义学”问题和命名者的个人取舍,因而必有颇大的随机性和可变性。
  第一类方式可被称作微观探视和叙述。它侧重于具体地观看、澄清和描述事物系统内部的各基本组成部分与其相互间的基本联系,同时相当顾及该系统整体及其基本成分与外部紧要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无论由此可能提取出何种关于整体的见解,它的主要特征仍是微观探视和叙述,倘若在历史学的场合就可被称作微观史。事物系统越宏大越复杂,微观史就越少可能有“任何总的图案从中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心理现场与物质现场的关系,诚然有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但是,需要辨析“反映性”和“反应性”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心理现场的物质支点是心理痕迹,它是以记忆痕迹为基础的物质痕迹之转换。犯罪心理现场区别于犯罪物质现场,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更加自觉而有效地在案侦中重建犯罪心理现场。而犯罪心理现场运用的特点,需要辩明心理现场的重现与重建,如何提取犯罪心理痕迹,心理现场在犯罪重建中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