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权》2005,(5):15-15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下称《公约》)是联合国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权利的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文书。《公约》于1979年12月18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1981年9月3日生效。《公约》包括序言和30条正文。《公约》将“对妇女的歧视”定义为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除和限制,其作用或目的是要妨碍或破坏对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以及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这些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严重危害性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79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将家庭暴力视为对妇女的一种歧视行为。1993年联合国《禁止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把对妇女的暴力定为对妇女的生理、性和心理造成伤害的任何行为。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宣言》,重申免遭暴力侵害是妇女的一项基本人权。 应该承认,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北京世妇会后,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许多家庭暴力事件才…  相似文献   

3.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35):7-7
联合国呼吁消除现代奴隶现象 12月2日是“废除奴隶制国际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表声明称:“每天都有妇女被贩卖、锁在妓院。每天都有年轻女孩被强迫嫁人、遭受性虐或被当作家政工人被剥削。被迫离家的男性被锁在秘密工厂作抵押劳工,工资微薄。偿还债务机会渺茫。《儿童权利公约》通过25年后,仍有大量儿童在可怕的环境中劳作。”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以下简称“消歧委员会”)第36届会议于2006年8月7-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审查了包括中国、丹麦、古巴、民主刚果、智利、墨西哥、菲律宾、摩尔多瓦、乌兹别克斯坦、捷克、格鲁吉亚、牙买加、毛里求斯、佛得角、加纳在内的15个国家执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下简称《消歧公约》)的报告。被审查各国的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中国政府派出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晴宜为团长,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内的政府代表团;根据《消歧公约》的审查机制,大多数被审查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联合国"妇女十年"背景下,一些国家的妇女运动使家庭暴力从"私的领域"浮出水面,日益受到各国关注。1979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次在国际人权法中打破了使妇女不受到任何形式歧视的公私领域的界限。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对妇女的暴力问题成为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事项。1989年消歧委员会关于"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第12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8,(9):44-44
性质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联合国在维护妇女权利方面制定的最重要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也是第一个把性别平等和非歧视要求法律化的国际条约,它建立在男女平等和保障妇女人权的原则上,被公认为国际妇女人权宣言,所以被称之为《妇女权利宪章》。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历史文化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性别歧视现象,其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要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不能由语言手段代劳,关键要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语言的变革只能在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位保护与客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从1972年开始到2003年期间,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公约、决议、宣言,诸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等,并实施了一些项目以落实保护工作。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保护以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为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开发”  相似文献   

9.
刘伯红 《人权》2010,(1):5-10
1979年12月18日,第34届联合国大会以130票支持、0票反对、11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从而使联合国为妇女全面编纂国际法律标;隹的努力结出了硕果。30年来,《公约》在全世界为越来越多的政府与公众,特别是妇女组织和妇女所熟知,越来越广泛地发挥着保障妇女人权、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曾煜 《人权》2009,(4):8-11
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的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全球化战略,“社会性别主流化”近年来在我国得到稳步推进,但目前仍然存在差距。本文将从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分析我国劳动保障领域实现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阐述建立和完善无性别歧视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及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决策中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李亚妮 《妇女研究论丛》2015,(1):99-104,128
<正>2014年10月20日至11月7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第59届会议,会议对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波兰、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加纳、比利时、文莱达鲁萨兰国、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8个国家执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下简称《消歧公约》)的报告进行了审议。审议期间,被审查各国的政府代表团参加会议。中国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宋秀岩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妇女问题与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妇女权益的实现和保障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和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消除历史原因和现代化进程对妇女产生的不利影响正逐步纳入各国政府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79)、《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8,(2):13-19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严重侵犯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有效预防、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解救妇女儿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遵照我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等有关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4.
“妇女参与权力和决策”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12个战略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性别平等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在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之际,我们重点回顾与评估近5年来中国妇女参政取得的进展与面临棚硪,并依据《行动纲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要求,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残疾人》2013,(1):20-20
12月18日,美国参议院未能以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数,确认联合国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投票结果是六十一票赞成,三十八票反对。民主党赞成公约,但投票赞成的共和党参议员只有八名,其余全部投反对票。该公约并无为残疾人带来任何新权利,只是明文确认不得歧视残疾人乃全球共同遵守准则。参议院确认公约只具象征意义——美国与其他缔约国一样,成为在全球推动消除对残疾人歧视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和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1991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制定了《危害人类和平及安全治罪法案》,规定“侵略是指一国使用武力侵犯另一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它方式,使用武力。”“特别严重的战争罪包括大规模毁坏平民财产,故意攻击具有特别享权、历史或文化价值的财产。”北约暴行实际已构成侵略。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使馆馆舍不得侵犯。”1973年制定的《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月15日上午,正值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的前夕,中国妇女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推动《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下简称《消歧公约》)在中国执行后续行动研讨会",全国妇联领导、在京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及国际机构的代表约4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经过岛内妇女长达10余年的不懈努力,旨在保障妇女工作权、消除性别歧视、促进两性地位平等的《两性工作平等法》终于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正式上路了。为配合新法的执行,台“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快马加鞭通过的7项附属法规,也于当日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19.
内罗毕战略与我国少数民族妇女──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杨嘉星,张国秋妇女问题是联合国社会与发展领域关注的重点。七十年代以来,联合国为消除对妇女歧视,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做了不少工作,1975年在墨西哥城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会议通过了...  相似文献   

20.
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已列入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了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的基本原则,但没有界定什么是"歧视"。中国批准的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条就对"对妇女的歧视"作出定义,明确了构成对妇女歧视的事由、行为、不利后果、因果关系、适用领域等关键要素,表明对妇女的歧视包括直接歧视、间接歧视、制度性歧视,揭示了歧视妇女的主要根源来自私领域的歧视和结构性歧视。中国现行法律没有对"歧视妇女"下定义,致使实践中难以识别歧视、预防歧视和救济歧视。为实现男女事实上的平等,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中国法需要按照国际人权公约的义务要求,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于中国实际,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对歧视妇女作出全面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