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把握、运用社会规律为红线,贯穿“三个纲领”、“三个代表”、“三个规律”的分别论述。在“三个纲领”中,着重指出“纲领”乃规律客观要求之转化为实践目标和实现目标之方法、途径的统一,并揭示其理论基础为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统一;在“三个代表”中,指明中国共产党作为特定社会主体,历来重视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三个代表”正是以当代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与主体自觉能动性之统一为理论基础。在主体能动性方面,着重就哲学认识论视角,阐发了“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区别和联系,由此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之价值观的统一;在“三个规律”中,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中心,概括地论述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个性中包含共性”,从而简要阐明了普遍、特殊、个别三个规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党的基本路线集中表现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统一的客观要求,亦即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坚持两大纲领的统一必须建立在对“三个规律”的深刻认识上。现阶段坚持两大纲领的统一 ,就是要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现阶段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要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现实工作结合起来 ,把基点放在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上 ;把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与人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与现阶段三者发展的和谐统一结合起来 ,使其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的历史高度,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全局意义,不仅是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也是做好新时期统一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5·31”讲话 ,是继去年“七一讲话”后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5·31”讲话着重从实践的层面上 ,阐明了实践“三个代表”的要义 ,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要求 ,实质上是提出了实践“三个代表”的三大纲领。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三个代表”的理论品格,概而言之即其厚实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有机的统一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可贵的创新性;这种理论品格使“三个代表”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之纲领,同时也为我们党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贯穿始终的灵魂和主题是“三个代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一步解决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加强民盟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晓明 《理论前沿》2001,(22):31-32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是党的基本理论十分关键的问题。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 ,做到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才是我们所处历史时期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从其既定长期目标出发,是要始终遵循而很少改变的,但最低纲领则依据各个时期的现实要求,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集中而具体地体现在各个时期最低纲领即基本纲领的确立和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在涉及基本纲领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上,我们的观念在不断创新,实践在不断深化。党的第三代领导人较前又有进一步的创新、深化和发展,从而表现出两代领导人在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一致性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发展“最新成果”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精辟总结了中共近80年的基本经验,科学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深刻指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纲领."三个代表"既是党的历史的总结,又是新时代的要求."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最根本的问题。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要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尊重普遍性与特殊性,兼顾整体性与局部性,注重广泛性和代表性,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聚力机构、献策机构、履职载体、民主监督机构。新时代人民政协要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增强为民履职本领,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的改变,要求人们树立和强化与之相应的新思维,最主要的就是发展思维、战略思维、科技思维、法治思维、素质思维。只有这些科学思维,才能抓住新常态的实质,科学引领和推进新常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进而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实现党长期执政、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实现"四个伟大",离不开包括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化,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汇聚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西方新近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公共行政学范式,后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前者进行了批判,两者争论的实质为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不同.然而,在多元行政观的视角下,二者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而得到整合.借鉴多元行政观的思想,中国现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官僚制为主体,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为辅助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孕育于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后,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广泛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积极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是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创造者和实践者。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战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时代变革的、新的统战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又在实践中提出许多新观点,作出许多新决策,回答了统一战线工作中的新问题,把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经过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与实践,新时期的中国统一战线,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新时期中国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的世纪,既有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统战工作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必将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期的中国统一战线理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统战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自身优势,广泛联络海外人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新形势赋予海外统战工作的新任务,也为海外统战工作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成为新世纪党的统战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统战理论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对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对统战任务的丰富和对统战各个领域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树立大国防观念、贯彻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方针、国防建设要以提高军队现代化为中心、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新世纪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 ,各级党委通过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 ,普遍加强了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也非常关心、支持统战工作 ,统一战线形成了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政治局面 ,是统一战线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是也要看到 ,轻视、忽视统战工作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成为影响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突出因素。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 ,对统一战线、统战部门和统战成员缺乏起码的了解 ,甚至闹出了一些笑话。出现轻视、忽视统战工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